回覆列表
  • 1 # 嘉文假不賈

    從前杞國有個人天天嘆氣,20歲的年紀就像是80的老人一樣。有一天,一位智者路過杞國聽說了這件事情,就跑去問他:你為何總是在嘆氣啊?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嗎?此人答:我每天抬頭望到天空總是擔心天會像房頂一樣塌下來,我們都活不了,所以我才嘆息啊。智者聽後,轉身就走了。……杞人憂天。2012的世界末日有多少這種人

  • 2 # 花熊老師

    祈禱這種情況不要出現,讓我們好好愛護一直在庇護我們的地球吧。

    因為“如果地球情況真不妙,火星等地外行星也不可能成為備用地球”。

    但可以樂觀的預見: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花費無數的金錢、消耗海量的資源之後,火星(及土星和木星的某些衛星)可以成為儲存包含人類在內的地球生物的諾亞方舟,為地球生物留下未來繁衍的種子。

    科幻作品中的火星殖民

    美國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羅賓遜在1990年代出版的《火星三部曲》講述了人類在21世紀殖民火星和將火星地球化的故事。在書中,作者述了對火星殖民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步驟。第一步,機器人將會被送往火星,為來自地球上的第一批殖民者建造房屋。第二步,選派人類先鋒志願者入住火星殖民地。透過不斷的移民和本地人口自然增長,火星人口快速膨脹最終遍佈整個星球。幾代之後,新居民透過改變環境就會成功地使火星上的空氣變暖,同時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氧氣含量,直到有一天火星環境完成地球化改造,人們再也不需要穿宇航服就能在火星自由活動。嗯,這是在科幻小說中描繪的美妙情節,但想想地球上大氣的任何顯著變化需要的時間,就會明白實現這個過程並沒有那麼容易,所需要的時間要遠遠超過作者所設想的幾代人,可能幾十代都不止。

    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羅賓遜

    《火星三部曲》——《紅火星》、《藍火星》和《綠火星》

    火星真實狀況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岩石型的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表面遍佈沙丘、礫石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但火星兩極地區有大量以冰的形態存在的水,有些冰層厚度超過幾千公里。上述這些火星狀況對於人類殖民來說其實不是算太壞,這畢竟和地球上的廣袤的戈壁荒漠也差不了太多。

    由太空所見的火星稀薄且充滿塵埃的紅色大氣層。左下方是阿爾及爾平原(NASA)

    火星充滿沙石的地表(NASA/JPL)

    2000年火星南極仲夏的冰蓋(NASA/JPL/MSSS)

    火星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呢?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此外火星表面覆蓋了高氯酸鹽,對人類具有高毒性。怎麼改造火星?

    要想在火星長期居住,人類需要在火星建造一個宜居的大氣層,還要把火星的溫度提升到一個可以讓人接受的程度。可以透過提供大量的二氧化碳來產生溫室效應,或是直接使用某種方式長時間地產生對火星軌道的微小改變把火星移到靠近太陽一點的地方。因為現在火星離太陽太遠,接收到的太Sunny遠遠少於地球,火星實在太冷。溫度的升高可以融化火星上存在的固體冰,也可以想辦法改變冰雪為主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為火星帶去更多的水。當有合適的溫度和液體水,火星適宜植物的生長,植物的大量種植會產生更多的氧氣,使得火星有一個對動物來講宜居的大氣層,能接納人類和人類帶去的其他物種。

    可以預見這個過程需要人類幾十代人的努力、花費無數的費用、消耗無盡的資源,考慮到火星的承載能力(早期只可能生活在太空艙一樣的基地裡,就算後期火星完全地球化之後,火星也不大呀!),最終能夠移民火星得以生存的也應該僅僅是人類中的少數人。對大多數人而已,只能看著飛船點火發射消失於茫茫太空,為那些人類的倖存者默默祝(詛)福(咒)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歷史上有哪些球員得到了最佳新秀卻沒打出什麼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