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乎所有的動物,眼睛都只能觀測到正前方的情況,而無法觀測到身後的情況,除非轉動頭部才能看到周邊的所有情況,那麼在沒有轉動頭部的時候,如何防止背後的偷襲呢?
2
回覆列表
  •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防範傷害,人與動物之本能。

    動物防範的敏銳程度一般超過人類。特別表現在進食上,例如: 獵豹捕獲到一頭山羊後,獅子捕捉到羚牛時,獵狗抓住牛崽後,經過緊張追逐、博鬥,獲勝後並不急於進食,而是警惕性的左顧右昐,擔心敵人從後面襲擊自己,或搶走獵物。再如一頭角馬或斑馬,吃草時,忘不了觀察四周,一有風吹草動立馬逃跑。

    此時,動物注意力放在食物身上,看不見後面,它怎麼會發現來自後面襲擊呢?

    一般來說,動物有第六感管,先天性感知。雖然前面看不見後面,氣味嗅覺感卻很靈,能從空氣中辨別殺氣,一旦後面來襲,能本能的迴避,再加上尾巴不停擺動,提前預告。偷襲者一瞬間會帶起一陣風,被偷襲動物會急忙逃離。

    此外,樹上的雀鳥會大叫預警,猴子也會跑來跑去,不停地咆哮告急。

    總之,在動物界,強弱決定優劣,速度決定生存。

  • 2 # 覺醒207580216

    蜻蜓有千隻複眼;變色龍眼球可以轉動;蝙蝠依靠超聲波;蛇有熱感器;海豚依靠聲吶;總之動物的嗅覺、聽覺大都非常靈敏。

  • 3 # 守望自然野保組織

    迴避風險,是野生動物本能的反應,睡覺和休息必須選擇合適的地形和植被,不能睡的太沉,遇到危險,隨時可以奔跑。

  • 4 # 純野生科學家

    對於多數昆蟲和節肢動物而言,它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人家有至少一對複眼,有些節肢動物的複眼不止鼓出頭部,還長在長長的眼柄上,視野360度全覆蓋,看得明明白白。

    圖:皮皮蝦的複眼。

    脊椎動物中,魚類擁有最為廣闊的視野,多數魚類可以做到360度觀察無死角——畢竟沒有脖子,不會轉頭。陸地脊椎動物就不一樣了,除變色龍外,很難找到視野沒有盲區的動物。所以陸生脊椎動物需要時刻注意身後的危險。

    幸虧咱有脖子。

    從兩棲動物開始,脖子便成了陸地脊椎動物的標配,因為我們沒法再如魚類在水裡那樣一擺尾巴輕鬆轉身了。靈活的脖子是動物彌補視野盲區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動物無需移動身體便能向後觀察。

    圖:驀然回首。

    但對食草動物來說,頻繁轉動頭部非常不利於隱蔽,於是它們的雙眼漸漸向著頭部兩側演化,以放棄一部分立體視覺為代價,換取了極其寬廣的視野範圍。比如馬,它們有350多度的視野範圍,但只有正面一小部分是立體的雙眼視覺。所以馬發現異動後,需要轉頭朝向目標物,才能判斷出來自己與目標的距離。

    圖:馬的視野。

    捕食者需要敏銳而專注,需要結合獵物的距離和敵我速度來決定是否發動攻擊。如此,雙眼立體視覺就成了捕獵者的標配,獵手的眼睛都是朝向前方的。比如咱們人類,視野範圍只有不到200度(真正有效的更少)。

    看不見後面時咋辦?動用其他感官。

    即便危險來自於天上的猛禽,它們也很難做到完全悄無聲息。哺乳動物待著不動甚至在睡眠時,它們的耳朵也會轉來轉去,搜尋異常的聲音。除聽覺外,嗅覺也是重要的預警手段。如果風向合適,獵手身上的氣味便會早早地引起獵物的警覺。

    群體的幫助很有用,如果能“掌握幾門外語”就更完美了。

    被捕食者大多喜歡群居,幾十雙眼睛盯著四面八方,天上地下,獵手很難隱蔽接近。但若是在密林裡,群體警戒可能也會失效,這時,是死是活就得看“外語”水平如何了。

    比如森林偷襲王——老虎。它們最厭惡、避之唯恐不及的動物竟然是小小的山雀。老虎偽裝匍匐接近一群鹿,鹿群毫無察覺,但樹梢上的山雀(等)卻可以將老虎的行蹤盡收眼底。然後它們會用不同的叫聲組合在一起,向同伴描述威脅的種類、方向和距離。巧妙的是,鹿能聽懂鳥類釋出的警報,及時逃離危險區域。有人會說“不是聽懂,而是鳥一叫鹿就跑”,還真不是,因為鳥的警報可能來自四面八方,但收到警報的鹿總是會朝著遠離老虎的方向跑。

    圖:這分明是為難我胖虎!

    知識改變命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利拉德和奧尼爾diss track互懟,籃球運動員不比球技卻比說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