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月亮啊
-
2 # M仔頻道
就是用一個相對低的價錢鼓勵工作組繼續做遊戲。因為遊戲還沒做好,在這個過程玩家中可以反饋一些建議給設計師,讓最終成品變得更適合玩家玩
-
3 # 楓評遊戲
謝邀。Early access就是搶先體驗的意思,這類遊戲在steam上大量存在,但楓叔覺得沒有一個合適的判斷力,最好不要輕易入手這類產品。實際目前steam上,很多諸如楓叔一樣的玩家會為了測試遊戲購買這種產品,類似的測評大牛也很多,他們會萬物平等的看待作品,好壞從他們的搶先體驗測評中就能略知一二。你可以透過別人的測評,判定自己能否接受一些人表達的不滿。
但凡是都不是絕對的,有人藉助搶先體驗圈錢,有人也低調的在搶先體驗中展示自己的成功。一款遊戲進入搶先體驗行列到底是否表示品質無法保證,這也得話分兩邊。我最常用的判斷方式,就是看遊戲的發行商,你點一下發行商的名字,看看它是否有之前的作品,如果有,口碑還不錯,那基本比較靠譜。但如果是新公司,需要三思而後行。
比如steam上的《獵殺對決》,這個遊戲至今是搶先體驗的作品,但好評如潮。不過遊戲十分硬核,它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難度,所以開發商至今沒有推出正式版。看開發商你也知道,C社不是吹的,也有過很多經典作品,這類公司後續更新有保障。對比下來新公司,搶先體驗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它釋出遊戲了,玩家找出BUG了,結果它改來改去改煩了,索性放那裡不管了,這種遊戲也不少,有的一開始不錯,後來N年不更新,你也沒辦法。
最好的方法,還是參考測評,哪怕是搶先體驗遊戲,這個參考價值也非常高。搶先體驗的遊戲,有比正式版推出後更優惠一些的價格,比如上作就是中國產的《波西亞時光》,楓叔參與第一批搶先體驗時應該是68元,然後有個千人群,一起給遊戲找BUG。這種遊戲來源玩家兩種,一種是我這樣的圈裡人,我知道開發小組拿下歐美百萬歐元投資,肯定不會黃,一種就是口碑玩家,見口碑不錯參與其中,目前遊戲已經正式推出,算成功的搶先體驗產品。
最後,選擇搶先體驗遊戲的時候,點熱銷可以看到這類中賣的比較好的作品,藉此作為參考。如果在新品中真的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了,搶先體驗不要提前買,等它正式上線後購買,然後你體驗兩個小時,發現不對勁一樣可以退款。
回覆列表
當2013年Valve首次推出Early Access專案的時候,很多人都持批評的態度看待,原因是,這些開發商們透過未完成的遊戲迫使玩家們購買,並且讓玩家當免費的實驗者。雖然很多人目前仍然對這個專案有批評意見,但事實上,很多具有突破性而且廣受歡迎的遊戲如果不是Early Access模式,恐怕很難出現。
隨著新一波獨立創新遊戲的出現,有些非常出色的作品,推動了Early Access的發展,最近,外媒對一些成功的遊戲開發商進行了訪問,並且徵求了他們對於其他優秀Early Access遊戲的看法,不出所料的是,很多遊戲都被多個開發商所提及,以下是他們提到最多的7款遊戲:
1.《饑荒》:不斷積累優秀的功能
2.《水下之旅》:與玩家溝通的兩種最佳方式
3.《Besiege》:未完成的遊戲並不一定差
4.《漫漫長夜》:從玩家對話當中找靈感
5.《監獄建築師》:Alpha測試後的糾錯過程
6.《Kerbal Space Program》:把遊戲研發像科研一樣做
7.《暗黑地牢》:在沒有新東西分享之前寧願等待從這些案例當中,我們不難發現,Early Access大多數的成功遊戲都充分利用了玩家反饋的幫助,這樣才讓他們原創的遊戲想法發揮了最大的潛力。然而對於不同的遊戲想法來說,如何聽取玩家反饋,什麼程度上需要依賴玩家反饋則各不相同,但開發者們需要確保一定的自立性,提供一個有趣的可玩版本,然後在過程中管理玩家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