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蠻吉star
-
2 # 鍾發榮
美好的遇見!非常感謝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在浮躁的年紀看到這本書,受益匪淺!楊絳先生書中簡練的語言,樸素真摯,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平淡無奇的生活,讓人十分感動。簡短有力的句子,描寫十分細緻,一幅幅畫面印在我的腦海。
整本書是按照從前到後的時間線去寫,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前兩部透過夢境和隱喻的寫法,不只是平白直敘的記錄反而讓人感覺滿滿的感動。
書中講述夫妻倆人的感情生活,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可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兩人的幸福恩愛,感情深厚。夫婦倆都是文學泰斗,他們不爭名奪利,一生兢兢業業的付出,踏踏實實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有個房子落腳,有書讀,有家人陪伴在身邊,就是莫大的知足和幸福。
就如叔本華《人生的智慧》書中所說,精神世界越豐富的人,對外界的名利榮譽的追求就越少。
他們的生活態度,看待名利和追求外界繁華的心態,讓我受益匪淺。每當心情浮躁焦慮的時候,看著楊絳先生的文字,就莫名的平靜踏實。
-
3 # 一詩一文
楊絳先生百歲高齡寫《我們仨》,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讀來,更驚覺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緻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態。
隨夢入境,而先生的夢並非虛幻。三人走散了,溫馨的家永遠沒了。年頭和年尾,老先生相繼失去兩位親人,這份傷疼是以如何的強勁摧殘風燭殘年的老人?我從先生文字裡懂得:“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湧,直湧到喉頭。我使勁嚥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裡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裡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汙物都洗乾淨了。我一手抓緊裂口,另一手壓在上面護著,覺得噁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踉踉蹌蹌——”由熱熱鬧鬧、相扶相持的三個人變成孑然一身,孤單落寞的日子更顯往日的歡樂。先生無窮無盡地追憶丈夫和女兒,相思之苦,肝腸寸斷。“我但願我能變成一塊石頭,屹立山頭,守望著那個小點。我自己問自己:山上的石頭,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我實在不想動了,但願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但是我只變成了一片黃葉,風一吹,就從亂石間飄落下去。我好勞累地爬上山頭,卻給風一下子掃落到古驛道上,一路上拍打著驛道往回掃去。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一片黃葉,守望生命終極。生命有限,情海無邊。先生的堅貞和守護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銘心,與日劇增,但先生在頑強繼續。她夜以繼日地與時間賽跑,用她的話說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堅強與豁達讓我想到胡楊林,千年風範,堅韌不拔。
先生博學強識,知識淵博,聲望極高,然讓人感嘆的是她為了愛情甘願屈居並付出,用智慧和大愛精心營造著家編織著生活。“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仨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在先生回憶中,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種樂天和自信是彌足珍貴。“不要緊”是先生給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兩撥千斤的力量承擔家庭重擔,免除後顧之憂,乃錢老先生的福氣。更讓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務事並沒有捆住先生的手腳,影響她的事業,書中寫到,讀書和工作是她和丈夫最大的愛好。也正如此,先生的魅力如深海珊瑚,底蘊深厚、通靈炫目,神秘瑰麗,女人能將人生演繹如此精彩的莫過於先生。
不管世風如何,也不管身份改變,先生一以貫之地保持低調平實之風,淡薄名利,寧靜超然。書中寫到,“嚶其鳴兮,求其友聲。”“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已,不求有名有聲”。老夫婦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卻不要辦公室,不用秘書,有車也不坐,除非到醫院看病。誠實的品格同樣躍於紙上:“我們如要逃跑,不是無路可走。可是一個人在緊要關頭,決定他何去何從的,也許總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不願逃跑,只是不願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中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願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學,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願做外華人。我們並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如此直白坦率的語言,需要氣質和定力來支撐。說實話、幹實事,做人起碼的要求,卻總是難以實現,而先生風雨百年,仍能如此,這便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自覺了。
感謝楊絳先生,讓我讀到這樣清新脫俗的文字!感謝先生,告訴我做人做事的真諦即本原、珍惜。反覆品味,我亦進入太虛幻境:夕陽正好,浩瀚無邊的水面如鏡,遠遠望去,一朵曠世蓮花聖潔奪目,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地綻放、爛漫,任憑風吹雨打,她自巋然不動,唯有清香飄來,沁人肺腑……
-
4 # 李婷婷33
我最近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書,從最開始讀第一部和第二部雲裡霧裡,到讀了第三部一切就都理解了,先生用了夢境和隱喻寫了鍾書和錢媛生病期間的事情,想想用夢境來寫,應該就是不想相信那時發生的一切,彷彿一切都像是在做夢,寫出了悲傷的心境,而家也成了她的客棧,因為沒有丈夫和女兒的家就像是客棧。
整本書描述的是楊絳一家三口人平淡無奇的生活經歷。他們的經歷平淡但是很讓人感動,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的楊絳和錢鍾書是門當戶對,才子和才女的組合,他們都是熱愛文學,都鍾愛讀書,對權勢地位看的很淡,他們有知識分子的傲骨。他們的愛情故事很是令人羨慕,錢鍾書先生在生活中是個不能自理的人,而楊絳卻什麼都會,他們都能欣賞和包容彼此,尊重對方的選擇。他們無論在同城工作還是異地工作,他們都會透過書信或是電話告訴彼此發生的事情,他們永遠保持溝通。他們的女兒繼承了鍾書了文學造詣,他們經常用文學知識來開玩笑。雖然生活給了他們不少考驗,但是他們都一起挺了過來,在錢媛生病期間,她依然還在做著老師的工作批改作業等,還在堅持讀書,還在想著寫我們仨。他們積極生活,忠於自己,永不放棄自己的愛好。
在鍾書決定去藍田時,楊絳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他們因為家庭教育和文化素養選擇尊重彼此,他們只吵過一次架,就因為發音問題,後來他們意識到吵輸吵贏都沒有意義,以後便不再吵架,很有生活的智慧。當最後剩下楊絳先生一人時,依然可以活得精彩是因為她有自己的愛好,讀書。
人的一生世故和不世故的人結局可能真的未必不同,人的心力有限,如果用在不必要的地方是浪費。人生在世,必然會導致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只是不論我們選擇怎麼樣的角色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丟失自己。
人的一生想想都是在五味雜陳中度過,都有過悲傷喜樂,親人永遠是最重要的,想想當親人不在時,我們最值得懷念的就是生活中的細節。有時候幸福是由細節產生的,有時候幸福是被細節磨沒了,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面去看待問題才行。我們要學會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歲月,有時候想想我們都是彼此人生的過客,一起相守的時間很短暫,願我們都能有智慧過好屬於自己的一生。
回覆列表
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女作家,她一直是我心中不老的豐碑,老不老不在外表,在一顆永遠積極,永遠向上的心。今年是先生去世兩週年,那一天,我深受打擊,不敢相信,有許多人在名人去世那一天會跟風悼念,可是這這是為數不多的讓我真的恍惚,以為是夢,但是她的精神永遠在那,在指引著人們,先生年過百歲,仍然筆耕不輟,在苦難中在痛苦中仍能保持內心的一份寧靜,一份詼諧。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九十多歲高齡,開始提起筆寫出的《我們仨》,用來懷念記錄與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媛的日常。以最樸素的語言,寫出世間最深的感動。
婚姻文章讀來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修飾,有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敘述,但讀來卻讓人深受感動,讀《我們仨》的那一年,我的年齡還小,充滿了小女生的幻想,可能楊絳與錢鍾書的婚姻,就是我最嚮往的婚姻,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共同患難,相濡以沫。在柴米油鹽中也能把日子過的溫暖又幸福,在出國留學時,一同成長,一同進步,在動盪歲月,還可以偷偷的約會。
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婚姻,讓人讀來也覺得充滿感動,雖然現在也一樣嚮往,但總覺人生匆匆而過,不知對的人到底在哪,自己不是楊絳,對方也不可能是錢鍾書,但仍固執的想相信,冥冥之中一定會有一個像先生所說的那樣的人。
“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援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 楊絳親情當感情久了,兩個陌生人也會變成親情,這就是奇特之處吧,人跟人本來沒有關係,但溝通交流確實最重要的,錢媛的出生給兩個人帶來巨大的歡喜,生活不能自理的錢鍾書開始學著做飯,學著照顧楊絳,兩個天才,生的女兒也是溫厚的,善良的,認真的,即使身患疾病,卻依然想著為學生們批改作業,兩個人是幸福,三個人也依舊是幸福,到後來我們仨還是走散了,獨剩先生一人,我想先生是不願接受的,這一部分先生像是在寫夢境,其實只是不願相信罷了,但後來先生寫在了書中,留下了他們的美好。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絳先生在之後的日子一直在整理他們二人留下的書籍,併成立“好讀書”基金,在這一切安頓完成。
“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這是現實期待的,也是作為讀者期待的,“我們仨”終於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