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inna芮娜

    記得小時候,我看姥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沏上一壺茶,直到晚上睡覺才倒去茶漬。於是,我就有樣學樣的也跟著喝了起來。我喜歡聞茶葉的香味,還有喝到嘴裡微苦後的回甘,同樣使我著迷。

    一直以來,我喜歡喝茶,卻不懂茶。久聞茶聖陸羽的著作《茶經》,擔心會看不懂,所以遲遲沒有找來翻閱。幸好遇見了這本《茶經新讀》,也算是給我提供了了解茶的機會吧!

    《茶經新讀》中,作者楊多傑老師結合了當下傳統茶文化中的熱點、難點、疑點,為我們這群茶小白們梳理和介紹了關於鑑茶、泡茶、品茶中的各種門道和精髓,內容可以說是非常的豐富。在學習有關茶的基礎知識,楊教授還指出並糾正了大眾飲茶過程中的誤區和錯誤方法。其中還摻雜了各種有趣的茶人、茶事,讓茶小白們更加輕鬆、高效的學習茶文化。可見,楊多傑老師寫這本書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那麼楊多傑是誰呢?

    他是多聊茶創始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歷代茶文獻及茶文化課程教學。他還是“中華茶人聯誼會”特約茶文化講師。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都提到“喜馬拉雅”平臺上關於楊老師的對茶文化的講解十分著迷,每天反覆聽,一直堅持至今。可想而知,楊老師對茶文化的瞭解,以及對講茶的經驗都是非常了得的,絕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當我看過這本書才知道,只有對陸羽茶經吃透了,才能將它拆解並用一套新穎的形式展現出來,將內容講得如此生動,知識點解讀得如此到位,讓我感受到了茶學的魅力,對茶文化傳播者頓生敬意。

    那麼,這本《茶經新讀》究竟講了些什麼呢?

    啜苦咽甘,茶也。

    好茶喝下去,應有輕微的刺激性苦味,嚥下去後又可回甘生津。

    陸羽茶經中將內容分為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章,分別涉及了茶葉的起源、種植、加工、烹煮、品飲、歷史,以及如何學習《茶經》等內容,可謂涉獵非常廣泛。

    這本薄薄的書當然不可能將《茶經》的內容一一講解,它只挑選了《茶經》中精華的部分進行解讀,而且語言通俗易懂。說到底,茶小白需要的是瞭解茶的基礎知識,這與建樓前先打地基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基礎打好了,未來才能有更廣更深的提升。

    《茶經新讀》中,反覆提到了茶湯的重要性,它是習茶的第一層修為,即是核心,也是習茶人必須首先掌握的內容。喝茶嘛,你得先買茶葉,可是茶葉不能隨便買,這裡面暗藏玄機。

    楊老師指出鑑茶方面,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這說明從選茶起,就很有難度了。回想一下我們購買茶葉的經歷,往往在售賣茶葉的地方品到的茶味香濃,買回家再喝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我們被騙了麼?其實不然,茶葉好不好喝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泡茶的水,不同品質的水必然泡出不同味道的茶,倘若是優質水源泡出來的茶確實增色不少,這就是泡茶湯的玄機所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賣家也用普通白水泡,這樣就可以和自家泡茶的差別減小。你看,買茶葉也有門道的!

    說到這我想起前幾天,到朋友家喝茶喝出了山楂味,最初以為是茶出了問題,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了裝茶的容器上。究竟怎麼回事呢?其實我也是在讀了《茶經新讀》才知道,茶葉本身具有很強的吸附性。

    茶葉為稀鬆多孔物質,內部有很多細微小孔。微觀環境下看,有點像人的毛細血管。這些細微孔洞,容易吸附空氣中的水汽和氣味,是物理吸附的基礎。除此之外,茶葉內含有棕櫚酸和萜烯類成分。這類物質本身沒有香氣,但具有較強的吸附效能。他們可以吸附空氣中的各種味道,具有“定香劑”的作用。

    家裡的茶,一不留神就會串味變質,就是上述原理所決定的。

    以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書裡都得到了專業、全面的解答。當然,《茶經新讀》這本書雖薄,內容卻頗為豐富,茶葉的誤區、茶具的講究、品茶的規矩等等,凡是與茶有關的問題都可以從中尋到答案,可以說,它為我們這群茶小白起到了掃盲的作用,從此出門在外,不必再擔心上當了。

  • 2 # 夜帶刀哈

    譯註的版本都加上了譯者本身對一個事物的看法,如果本身學識和研究不夠,反而會讓初學者的認知多了偏差,如此這樣,不如直讀,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當然了,僅僅為了修飾一下和裝B所用,現在最火就看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