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騎校尉

    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詳細記載:公元前343年末,魏國聯合趙國向南韓發起進攻,南韓求救齊國。

    次年,齊威王派田忌為將,發兵攻魏救南韓,這次戰爭魏國的指揮者是龐涓,他見齊軍來救援,便暫時放棄南韓調頭迎擊齊軍,齊軍在孫臏的策劃下,施出行軍減灶的計謀,即第一天行軍營地10萬灶,第二天軍隊後退減為5萬灶,第三天再退縮減至3萬灶。裝出一副怯弱晨戰的樣子。

    然後孫臏設下包圍,又把包圍圈中的一棵樹砍去樹枝,上面寫了八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龐涓在當天晚上果然率領魏軍追到馬陵,看到樹上有字,於是點火想看個究竟。

    讓龐涓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把字看完,兩邊埋伏的齊軍萬弩俱發,魏軍頓時大亂,龐涓自知智窮兵敗,於是自盡,齊國因此大破魏軍。

    還有,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齊軍俘虜後,也有可能沒過多久就把他放了,因此也可以任馬陵之戰的指揮,但是,桂陵之戰中他就是因為孫臏的伏兵之計被俘虜的,他怎麼會不吸取教訓,在馬陵之戰再次上當。

  • 2 # 路遙lgy

    “馬陵之戰”,其實是孫子兵法裡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退兵增炤”,是司馬懿以為他在增兵,實則是在退兵,等司馬懿明白過來,諸葛亮已經走了。

    當時孫臏帶齊軍已經深入魏國境內(圍魏救趙迫使魏軍撤回)。孫臏見魏軍勢大而看不上齊軍屬於驕兵狀態,他在仔細研究形勢和地形之後,實行“減炤”的辦法,示弱於魏軍,“減炤”意味著士兵死亡的多,用不了那麼多的炤臺做飯,給魏軍造成假象,在魏軍的追擊下,齊軍死亡很多。

    龐涓追擊齊軍三天,見齊軍一直在“減炤”,他判斷齊國軍隊已經死亡的不少了,於是命令自己軍隊輕裝追擊,自己先帶部分起兵一路追趕。在夜裡行軍至馬陵時,看見樹上有字,命人點起火把,剛看到上面的字,埋伏的齊軍就萬箭齊發了。孫兵早已下令以火為號了。

    “馬陵之戰”顯現出,孫臏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先進的軍事思想。“孫子兵法”,也是從這些實戰中體現出它的博大精深與奧妙。

    這說明,龐涓是參加了“馬陵之戰”的,但不是主將。

  • 3 # 歷史花布雨

    在齊國和魏國之間,有孫臏和龐涓參與的兩場大戰分別是周顯王十六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的馬陵之戰,兩次戰役的過程和結局都驚人的相似。在《史記》中,關於龐涓的記載有七處,但沒有一處直接說明了他參與桂陵之戰,卻明確說明了他在馬陵之戰中自刎,可見,就算存在爭議,也應該爭議他是否參與了桂陵之戰,而不是馬陵之戰。

    事實上,這是對古語“禽”字的一種誤解,“禽”可以理解為“擒”的通假字,有俘虜,抓獲的意思,比如《左傳》中“收禽挾囚”就是這層含義。“禽”的第二層含義是“使之威服”的意思,比如在《淮南子·兵略》中“吳王夫差西遇晉公,禽之黃池”,還有《韓非子·存韓》中的“勁韓以威禽”都是這個意思。用第二層含義,去理解《孫臏兵法·禽龐涓》,就是在桂陵之戰中孫臏打敗了龐涓的意思,這就與十餘年後,龐涓再次參與馬陵之戰不衝突了。

    綜上所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是由孫臏、龐涓主導的戰爭,兩次戰爭孫臏都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戰略,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戰術,兩次擊敗了龐涓,只是第一次龐涓被“禽”,第二次龐涓自刎。兩次戰爭之後,戰國初期的第一位霸主魏國,王冠跌落,一強獨霸的格局破碎,合縱連橫的大幕拉開。

  • 4 # 觀微影品歷史

    馬陵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而且,大家都知道,孫臏就是在這次戰役中殺死了龐涓,而且,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記載了,這次戰役。那時候,魏國和趙國聯合在公元前343年末進攻南韓。南韓於是向齊國求救。第二年,齊魏王為了,救南韓而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發兵攻打魏國。這場戰爭中,將軍龐涓是魏國軍隊的指揮,他看到齊軍援兵到來,便放下南韓而攻打齊軍。孫臏於是出了一條妙計,讓士兵裝出一副害怕的樣子,讓軍隊一天接一天的後退,第一天的行軍鍋碗有十萬個,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再減三萬個。這就是著名的行軍灶之計。三天後,當龐涓看到如此場景時,喜出望外,放棄步兵,率領他的奇兵日夜兼程追趕齊軍。孫臏於是在馬陵設伏,孫臏在一棵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果然,龐涓,率領魏軍在當天晚上追到馬陵地區,想點火看看樹上寫的什麼,還沒等他讀完那些字,周圍的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頓時大亂,龐涓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拔劍自刎。魏軍大敗。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的馬陵之戰。

    但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孫濱兵法中,關於龐涓被殺是這樣記載的,魏軍大量龐涓,在馬陵之戰中,被齊軍活捉,當時,魏國,攻打邯鄲,大將龐涓帶八萬兵馬出擊。齊國也派田忌,孫臏,援助趙國。孫臏派智勇一般的齊城,高唐攻打平陵來迷惑魏軍,結果,在路上,就被魏軍大敗。此時,魏軍便開始驕傲輕敵,不把齊國放在眼裡。接著,孫臏為了激怒龐涓,便派兵來到魏國首都大梁,裝出一副兵少將寡的樣子。此事,被龐涓知道後,於是,率領部隊,回師救援。這時候,孫臏故意用計,追到桂林,生擒龐涓。孫兵兵法,是孫臏的弟子所寫的,可信度,應該很高。既然如此,龐涓,又是,如何指揮馬陵之戰的呢,或者是,他怎麼會不吸取教訓,繼續在馬陵之戰中,受騙呢?

    對於,以上兩種情況,關鍵就在於,桂林之戰和馬陵之戰之間的這段時間,發什麼什麼??再次期間,龐涓是否被放回,又重新擔任將領呢??於是,有學者認為,龐涓可能在桂林之戰後,又被放回,不久後,又重新擔任將領和孫臏再次交戰?水經注,中記載,桂林之戰後,魏王呼叫軍隊,在香菱大敗齊,宋,衛三國聯軍。齊國讓楚將景舍前去調和,龐涓被放。

    但,這都是一些記載,真實性不夠,歷史到底如何,至今,仍然無法確定。

  • 5 #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應該說指揮馬陵之戰的人是孫臏。龐涓是死於馬陵之戰的人。

    孫臏和龐涓原本是同學,共同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軍事。後來一起在齊國當大將。

    龐涓心眼小,看不得孫臏比自己強,設計陷害孫臏受了臏刑,被剜去膝蓋骨。成了殘疾人。

    後來,孫臏得知是龐涓的陰謀詭計,便開始了復仇。

    馬陵之戰就是孫臏將龐涓置於死地的戰役。龐涓先用增兵減灶的辦法,使龐涓誤以為齊軍越戰越少。龐涓掉以輕心,率輕騎緊追不捨。正中了孫臏的誘敵深入之計。

    孫臏掐準龐涓將在夜晚時分追擊到馬陵道,就在進易退難的馬陵道設下埋伏。用斷木樹枝阻塞道路。並刮下一棵大樹的樹皮,寫下”龐涓死於此地”六個大字。

    龐涓追到馬陵道,率士兵搬開礙,忽見大樹刮皮處隱隱有字。便親自拿火把前去看,剛看清字跡,便驚呼:“我中計了”!

    話音末落,萬箭齊發,齊齊射向龐涓,龐涓萬箭穿心而死於馬陵之道。

  • 6 # 史鑑說文老夫子

    所以龐涓指揮馬陵之戰是失敗的,而且是完敗於孫臏。也許史書記載的不都是完全正確的,但即便如此,龐涓最後不是也沒有取得勝利麼?

  • 7 # 本昌談歷史

    過去歷史學家對《孫臏兵法》是否存在有異義。自一九七二年銀雀山墓發現了《孫臏兵法》竹簡後,才證明《孫臏兵法》是存在的,為孫臏所著。該兵法中有“禽龐娟”一章,由此可看出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確實是孫臏指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胡惟庸,到最後廢除宰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