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三部電影講述了同一時期的故事,對比這三部電影,有何異同?
5
回覆列表
  • 1 # 伴你餘生

    首先,看過這三部影片的都能從時間上知道,這三部都是帶有戰爭色彩的,也就是都是關於二戰的,三部影片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戰爭給人所帶來的不同變化。讓人在影片中感受戰爭所帶來的給人的不同思考。

    首先來說《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更多的主要成分在於國王個人對於國家的影響。而對於戰爭本身所造成的沉痛災難倒是沒有過多提級,國王作為國家的領導人物,是國家的象徵,說白了就是國家形象。而他要做的就是努力擺脫自己的口吃,恢復行使國家對於自己國王的身份特徵,雖然要做的只是一個抗戰演講,而且能力有限,但他終於看透了自己國王身份,深知自己的責任所在,努力做好自己國王的演講。堅持抗戰戰爭。

    《至暗時刻》則聚焦那段歷史時期的政治舞臺,該片講述二戰時面臨來自國家內外部的壓力,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華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

    丘吉爾作為英國首相面臨的艱難抉擇,對於戰爭是作何選擇,本片也沒有過多展示戰爭場面,影片很注重丘吉爾的身形、動作,說話的態度和聲音,他的每次演講也都十分震撼人心,充分展示出這個人作為領導者的魅力和威懾力。正是如此,他才能領導國家取得勝利。

    《敦刻爾克》則是跟前兩部大有不同,它直面戰場,全片臺詞極少,基本對話不多。更多展示戰爭殘酷。生存的殘酷,犧牲的壯烈。《敦刻爾克》影片表現的是一次大敗仗,大潰退,這在過去的影壇中可是不多見的。對於戰爭,不可能永遠是勝利,反思過去的失敗與挫折。只是為了以後更能勝利,這或許是導演最終想要表達的目的。

    總是,這三部是不錯的電影,值得刷。

  • 2 # 編劇演繹法

    三個影片的相同點是故事背景設定均為二戰時期。

    不同點?三部影片的主角不同,分別講述了國王,首相和平民百姓在戰爭這個怪物面前的眾生百態。

    三部片子故事涉及的交叉部分較少,可以進行比較的不同點的橫縱座標都難以確定……這個問題真是“人工智慧”啊!

    只能說你把三部影片串聯起來,對於二戰時期整個社會,由上而下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這麼總結可能有些戲謔偏激,重點希望你們可以看出戰爭時階級社會的一種殘忍:對於國王來說,二戰讓他無法逃避,不得不克服結巴障礙,現場直播演講;

    對於首相而言,統治階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或者個人利益或者階層利益,相互推諉,明裡暗裡各種利益交換。丘吉爾一直有政治野心,而二戰剛好為他提供了這麼一個表演的舞臺,曾經的政壇敵人願意推他上臺無非抱著看他演砸的心情;

    應該說最有共情的是《敦刻爾克》,在戰爭面前就是百姓就是命如草芥。在沙灘上排隊等候會被盤旋的飛機襲擊;登船後以為靠近活下去的希望,可能是船毀人亡;另一面英軍飛行員也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活下去的機會;……

    個人非常不能忍受影片裡,一頓飛機轟炸後,人們四下躲避,而後繼續排隊等候登船,再來一輪飛機轟炸,隊伍打亂後繼續重新排隊……戰爭殘酷,求生意志,嚴明紀律,這裡真有很多東西可以討論,歡迎大家留言。這段鏡頭太有真實感,以至於走出電影院,到超市排隊結賬都恍如隔世。

    三部電影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基本沒有偏離主角的視角來講述故事,旁枝末節的部分都是一筆帶過,或者虛化處理。

    《至暗時刻》丘吉爾要求一隊士兵無論如何守住一個戰略點,為大部隊撤退拖延時間。

    下一個鏡頭,夜晚,簡陋的戰壕內,篝火旁疲憊的人正在休息。

    一個彈頭從天而降準確打在這個位置上——這是《至暗時刻》唯一正面展現前線戰場的鏡頭,算是輕輕地呼應了《敦刻爾克》的名如螻蟻的主題。

    而《敦刻爾克》裡成功撤退至英國境內計程車兵在火車上聽到的廣播,正是丘吉爾著名的宣戰檄文《我們將戰鬥到底》。可以說兩部電影在這裡巧妙地互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菇有幾種加工方法?分別做成什麼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