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男說經濟
-
2 # 文史磚家
作為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之一,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東鄰俄羅斯,南部與拉脫維亞接壤,西部瀕臨波羅的海,北臨芬蘭灣,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31萬,首都為塔林。拉脫維亞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其中拉脫維亞族佔68.7%,俄羅斯族佔24.8%,主要信仰基督教路德宗和東正教。
加入蘇聯後,愛沙尼亞雖然享有高度自治權,但民眾卻並不樂意接受外來政權的高壓統治,在50年的時間裡,始終未放棄過爭取獨立的鬥爭。隨著戈爾巴喬夫的上臺和東歐劇變的影響,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離心離德的傾向日漸加劇,而愛沙尼亞在西方大國的支援下,最終在1991年8月20日恢復獨立,並在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在經濟方面,早在被蘇聯吞併之前,愛沙尼亞便已躋身準發達國家行列。在恢復獨立後,愛沙尼亞迅速拋棄計劃經濟體制,重拾私有化政策,加速向市場經濟轉變,使得經濟再度實現騰飛。由於愛沙尼亞工農業體系健全、科技發達、經濟增速很高,因此有“波羅的海之虎”的美稱。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統計資料,愛沙尼亞的人均GDP為22928美元,是中國的兩倍多。
因為歷史積怨極深,愛沙尼亞將俄羅斯視作主要威脅,在情理上還說得過去,但將中國視作“主要威脅”卻毫無道理。原因無他,中國跟愛沙尼亞遠隔萬里,相互交往的歷史極短,之前從未有過歷史積怨和利益糾紛。更何況,通過吸引中國投資來發展國家經濟,也是愛沙尼亞近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如今對“金主”突然翻臉,實在是說不過去。
布魯捷爾同時指出,愛沙尼亞之所以認為中國的“威脅”超過俄羅斯,是由於俄羅斯不想與北約開戰,對愛沙尼亞發動軍事攻擊的可能性很小。與此同時,按照愛沙尼亞對外情報局的說法,中國近年來在該國外交、情報活動日益活躍,希望改變政治秩序以維護其利益的意圖愈發強烈,由此讓它產生莫大的恐慌。以上兩點,便是愛沙尼亞將中國視作“主要威脅”的原因。
-
3 # 地圖帝
前蘇聯有十五個加盟國,一朝解體以後,大家再也不用在一起吃大鍋飯了。那麼分開單過以後,誰的日子過得最好呢?車走車路,馬走馬路,一旦分家,往下就得各憑本事了,而從目前來講,過得最好的應該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愛沙尼亞緊鄰波羅的海,東接俄羅斯,北望芬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解體前就是蘇聯對抗北約的前哨站和緩衝地。
因為國小民寡,加上又夾在德意志與俄羅斯兩大帝國之間,所以愛沙尼亞從歷史上就經常被欺負來欺負去。丹麥人、瑞典人、波蘭人、德中國人以及俄羅斯人都曾侵略過這個國家,然而幸運的是,愛沙尼亞挺過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最終頑強地生存下來並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你肯定以為愛沙尼亞緊挨俄羅斯,所以在諸多外來民族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一定是俄國。其實不然,與俄羅斯相比,對愛沙尼亞影響更為深遠的恰恰是德中國人。
當年德意志曾組建條頓騎士團到處征戰,而愛沙尼亞正是被征服地之一,後來大量德中國人遷徙至此,所以從血統上說愛沙尼亞人更接近德意志民族。那麼這個小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被俄國攬入懷中的呢?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場影響歐洲格局的北方戰爭,其中的參戰國正是沙俄和瑞典。當時的愛沙尼亞屬於瑞典帝國的領土,而沙皇彼得一世為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發動了對瑞典的戰爭。幾場戰役下來瑞典戰敗,不得不拱手讓出了北歐霸主的寶座,同時割讓了波羅的海以及芬蘭的大片土地給沙俄,而愛沙尼亞正是被割讓的地區之一。
在莫斯科治下的數百年間,愛沙尼亞一直是俄國向西歐學習的視窗,所以這裡的各項基礎設施極為完備。到了1939年,在歐洲到處肆虐的納粹德國也覬覦起了這片土地,但是懾於蘇聯的存在,以及西線依然沒有完結的戰事,納粹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雖然白紙黑字雙方都蓋了章,但大家心知肚明條約永遠只是權宜之計,果不其然翌年德軍開始大舉東進。雖然身在蘇聯,但愛沙尼亞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蘇共並不認同,反而將打進來的德中國人當成瞭解放者。愛沙尼亞人口本就不多,為了配合德軍作戰還動員了大量的青年人蔘軍與德中國人一起東征西戰。
整個二戰期間愛沙尼亞軍人傷亡20餘萬,幾乎相當於全中國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德國最終戰敗,愛沙尼亞仍舊沒有逃出被蘇聯吸收的宿命,而此時距離其下一次獨立還有整整45年。到了1990年蘇聯解體,愛沙尼亞重獲新生,開始了自己掌控自身命運的時代。如今的愛沙尼亞政局穩定,國富民強,甚至還加入了歐盟。在波羅的海三國中,它的經濟實力最強,世界銀行也將其定為高收入國家。
機制好,環境好,幸福指數高,這些都成了愛沙尼亞成為脫離蘇聯後過得最滋潤的國家。而在與中國的交往中,該國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跟中國足球踢友誼賽,還0比3輸給了中國隊。這對中國足球無疑振奮很大,畢竟中國隊想在世界範圍內找到一個能贏球的對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4 # 地圖看世界
人口131.5萬(2015年),愛沙尼亞族佔68.8%,俄羅斯族佔25.1%;愛沙尼亞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有很密切的聯絡;愛沙尼亞人宗教信仰不強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數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會,而俄羅斯人信東正教。
愛沙尼亞擁有大量油頁岩和石灰石以及覆蓋47%領土的森林。由於愛沙尼亞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
首都塔林(Tallinn)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塔林市位於愛沙尼亞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線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沙尼亞最大的港口。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歐元區、申根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
【國旗】
愛沙尼亞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1:7。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藍、黑、白三色。旗的正常大小為105 × 165 釐米。在愛沙尼亞語中,國旗通常叫做“sinimustvalge”(意思為“藍-黑-白”),是以色條的分佈從上往下稱呼的。
【名稱起源】
“愛沙尼亞”在波羅的語中義為“水邊居住者”。
愛沙尼亞的現代國名(Eesti)來源於古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稱那些住在東斯堪的納維亞的部族們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亞志》 中用了一個稍微不同的詞”aestii“來形容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人自己廣泛運用“Eesti”這個國家,該名稱不早於19世紀。
【行政區劃】
愛沙尼亞行政區劃圖
愛沙尼亞分為15個省(或譯為縣,愛沙尼亞語maakond,複數maakonnad):希尤省、哈留省、拉普拉省、薩列省、里亞內-維魯省、依達-維魯省、雅爾瓦省、維良地省、耶蓋瓦省、塔爾圖省、維魯省、瓦爾加省、貝爾瓦省、帕爾努省和里亞內省。
【特殊的北歐國家】
從文化上來說,愛沙尼亞是個北歐國家,而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東歐。愛沙尼亞和芬蘭非常接近,語言很相近,文化也很近,甚至國歌都是用的同一個調。但是因為政治原因,人們還是很難把愛沙尼亞和芬蘭挪威等國排在一起。不過現在愛沙尼亞人也是在刻意強調自己北歐國家的身份,反而感覺很少和拉脫維亞立陶宛聯絡在一起;而芬蘭貿易部長也曾稱愛沙尼亞是特殊的北歐國家。
【最早的電子化辦公國家】
愛沙尼亞是當今全球數字資訊科技發展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愛沙尼亞現在擁有全歐洲速度最快的網際網路,網路普及率高達98%;政府已經基本實現無紙化的電子政務運作;99%使用電子身份證的愛沙尼亞人可接入4000多項公共和私人的數字化服務;98%的銀行交易在網上完成,在網上註冊一家公司只需18分鐘。
愛沙尼亞在2000年把保證人們上網的權利寫進了國家法律中。不論在哪裡,再偏遠的地方也有網路覆蓋。上網投票選總統、上網報稅、上網開公司,病歷健康資訊也都在網路雲端,大多數你能想到的事兒,在這個國家網上都能解決,更有其高科技產業提供技術支援。
愛沙尼亞是網路環境最安全的國家。愛沙尼亞曾遭遇網路衝擊,這也讓愛沙尼亞意識到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並於2008年釋出了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大幅加強了網路安全措施,今天北約網路安全防禦中心即建在塔林。
愛沙尼亞創造了很多舉世聞名的電子應用,最家喻戶曉的莫屬最革命性的聊天軟體Skype和現在人們跨國跨幣種轉錢匯款必備的Transferwise。
【空氣質量最好的國家】
愛沙尼亞是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空氣質量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高達47%,超過半數仍處於原始自然狀態,自然生態系統保持得非常好,沒有人為的破壞。境內湖泊、沼澤眾多,有許多風景美麗、景色迷人的海灣、海峽和島嶼。愛沙尼亞被譽為四周都是海的美麗國度。因其全球獨佔鰲頭的空氣質量,這裡也成為了關注健康的現代人首選的“森林洗肺遊”聖地。
【主要旅遊景點】
愛沙尼亞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湖泊島嶼星羅棋佈,中世紀古城堡、國家公園、海邊度假勝地都是遊客不容錯過的地方。愛沙尼亞也是很多歐洲國家的後花園,尤其是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旅遊業在愛沙尼亞民經濟中也佔有重要的位置
(一)塔林老城
塔林老城在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至今儲存了比較完好的中世紀城堡和教堂等建築。塔林老城雖然不大,卻格外迷人,主要景點分佈在2個區域。一個是市政廳廣場附近,也叫下城區,這裡有塔林最高的聖奧拉夫大教堂、三姐妹房屋和老藥房等。另一個區域是座堂山城堡區域,也叫上城區,有尼古拉斯教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塔林聖母主教座堂等。
除了這些建築,塔林老城中還有綿延2公里長的古城牆,儲存完好。此外,老城的各種特色門窗和招牌也是一大看點。
(二)座堂山
座堂山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座石灰岩小山,位於市政廣場以西,高出城市大約20-30米,現在是愛沙尼亞政府和國會的所在地。座堂山的景色如同19世紀的英國公園,山頂上有建於13世紀的塔林聖母主教座堂,經過多次翻修和重建,教堂展現了混合式的建築風格,有著巴洛克式的塔頂。
整個上城區又稱座堂山,因聖母瑪利亞主教堂(Toomkirik)而得名。欣賞塔林風光,必須來到位於座堂山四個角落的觀景平臺上,在這裡不僅可以全景觀賞塔林老城,天氣好時還可以遠眺波羅的海對面的芬蘭赫爾辛基。
(三)塔林聖母主教座堂
塔林聖母主教座堂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座堂山上的一座教堂,由日耳曼人創建於13世紀,是塔林和愛沙尼亞最古老的教堂,也是17世紀大火後座堂山上唯一倖存的建築。塔林聖母主教座堂最初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61年改屬路德宗,現在屬於愛沙尼亞路德教會。
葬在這裡的名人有在北方大戰中領導了瑞典軍隊的Pontus de la Gardie,領導了俄羅斯的第一支遠征軍的波羅的海-德國海軍上將Adam Johann von Krusenstern。
(四)塔林市政廳
建於14世紀早期的塔林市政廳位於拉科雅廣場(Raekoja Plats)旁,這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從1530年開始,市政廳的樓頂就屹立著塔林的象徵——守護者托馬斯,當你爬上頂樓,可以在這裡俯瞰全城。
在每年的6月,是老城節日(Old Town Days),一般節日會持續4天,市政廳和邊上的廣場,會有很多攤販,還會舉辦幾場音樂會、舞蹈和中世紀主題的狂歡活動。
(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坐落在座堂山,以13世紀抗擊條頓騎士團入侵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命名,興建於1894年到1900年。這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圓頂東正教堂,典型的俄羅斯風格,有著顯眼的“洋蔥頭”造型。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塔林老城和塔林城區。
該教堂內部裝飾著馬賽克等圖案,值得一遊。這裡還有塔林最著名的鐘聲合奏,由包括塔林最大的鐘在內的11座鐘奏響,在做禮拜之前可以聽到。
在俄羅斯,2008年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涅夫斯基名列首位,獲得了“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稱號。但在塔林不是那麼受歡迎。它象徵著當年俄羅斯的統治。
-
5 # 巴黎八卦資訊
愛沙尼亞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是世界銀行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的國家。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愛沙尼亞經常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這裡,湖泊島嶼星羅棋佈,中世紀古城堡、國家公園、海邊度假勝地都數不勝數,是遊客不容錯過的地方。愛沙尼亞氣候屬海洋性氣候,這裡氣候特點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溼潤,冬季寒冷多雪。位於東海岸,國土面積一半以上被森林覆蓋,空氣乾淨新鮮,以風景美麗聞名於世。世界衛生組織在調查了全球91個國家,愛沙尼亞的空氣質量在眾多測評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均名列第一。這裡風景宜人,環境優美,是全世界空氣質量最優最舒適的國家,塔林被譽為“洗肺之地”。
首都是塔林,這是個非常美的中世紀古城,文藝氣息濃厚,城市建築風格多樣、五彩斑斕,歷史上長期受德國和北歐的影響導致城市很像德國古城,但後來又受俄國影響有俄式東正教教堂。塔林古城曾是中世紀漢莎同盟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現在城內有不少中世紀風格的餐廳和中世紀主題的活動。這些當地獨具特色的地方,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
塔爾圖是愛沙尼亞的第二大城市,塔爾圖大學,是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是北歐乃至全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整個歐洲也享有盛譽。那裡有兒童個博物館,特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中彙集了東歐與西歐的各種展品。紀念碑與雕像,噴泉, 景點與地標,各式各樣的教堂很值得一看的。還有那裡的酒和琥珀非常便宜,別忘了犒勞自己一下喲。
回覆列表
這個國家對於許多中中國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冷門的。對於歐洲人也是,畢竟總人口只有130萬,存在感也不夠強。
從歷史上來看,愛沙尼亞是一個被反覆佔領的地方,曾經獨立過,但是又被蘇聯奪走。直到蘇聯解體,愛沙尼亞才取得了再次獨立至今。
愛沙尼亞人通常懶得和人爭論,更加關注自己的事情,這個恢復獨立不倒 30 年的年輕國家也是如此。越是複雜的歷史,就越能灑脫地甩到一邊,想不明白就乾脆放棄,專心發展新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