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州牧
-
2 # 今古大觀
古代戰車,興盛於春秋戰國。那個時候一個國家軍事的強弱,以擁有戰車的多少來衡量。
論語中所指的千乘之國,也就是中等的諸侯國。古代戰車,縱橫疆場,所向披靡。但也有他的侷限性,就是太笨重,戰場需要開闊的平原。
從趙武靈王提出胡服騎射,到秦趙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率兩萬騎兵大敗趙國四十萬大軍。騎兵的機動靈活,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更讓騎兵露足風頭,笨重戰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意味著騎兵成為戰爭新寵,鐵騎榮登歷史大舞臺。
意味著戰爭方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中國古代的戰車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工具,其壽命至少穿越了西,東周兩個國祚綿長的王朝。它曾因為巨大的衝擊力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甚至是左右戰局的作用。
△叢集作戰的古代戰車部隊
正是因為它最輝煌時幾乎無法替代的作用,它也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衡量某一國家軍事實力是否強大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我們在先秦史中常見的一個叫做“千乘之國”的名詞,這個“乘”(sheng,四聲)指的就是戰車。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是戰車,那麼它的成員就不會只有一個人。透過查閱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一輛戰車上至少有三位成員,分別是“馬伕”和兩個負責戰鬥的武士。在這裡你們能不能聯想到一種威力強大的現代武器呢?
沒錯,它就是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古代的戰車就類似於坦克,它需要整個車組的緊密配合才能真正發揮出巨大的戰鬥力。而它的戰鬥力除了武士手中的武器,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戰馬高速奔跑時帶來的常人難以抵擋的衝擊力。(有的戰車車輪上還會裝上長長的鋒利的金屬質鏃頭來增加運動中的殺傷力)。
△加掛了爆炸反應裝甲的現代主戰坦克。均衡暴力美學的集中體現者
我們再來進行一下聯想。能打能抗的坦克是不是就無懈可擊毫無弱點了呢?非也。坦克戰,特別是坦克叢集作戰對地形的要求比較高。一般在開闊的,地形相對平緩的環境下坦克的戰鬥力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然而即使有威力不俗的主炮和防禦力相當強悍的裝甲,可一但落單或者被不利地形所困,坦克往往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極易遭到攻擊。
古代的戰車也一樣。也就是說雖然它很厲害,但是並不是完美的,也存在很大的短板,除了笨重外,甚至對作戰環境還有著相對嚴苛的要求,如地形,交通條件等。因此,雖然戰車用的好很猛,對將領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軍官不見得就能玩的轉。
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透過胡服騎射率先拉開了軍事改革的序幕,並藉此讓趙國在七雄中強盛一時,之後也引起了各國的爭相效仿。至此騎兵才逐漸在中原王朝生根發芽,發展壯大並得以保留至今。
△叢集作戰的古代騎兵部隊
騎兵的優秀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騎兵實質上就是戰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精簡版。
拋棄了笨重寬大的戰車,不僅能夠讓戰馬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速度優勢,還能有效提高戰馬的“續航”時間,同時極大減少交通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換句話說就是提高了機動的靈活性。
不僅如此,騎兵並沒有因為拋棄了戰車而丟掉它的看家本事:駭人的衝擊力。後世在不斷地改進中發明了更加適合馬上作戰的兵器:馬刀。腦補一下千萬匹飛馳的戰馬帶著鬥志昂揚的戰士高高舉起手中鋒利的馬刀並狠狠砍下的恐怖的血腥場面吧。
△中國全副武裝的古代騎兵
正是因為騎兵的各種優勢才讓它能夠長盛不衰的成為歷朝歷代(特別是北方王朝)所重點發展的主力兵種。如今雖然它已經英雄遲暮,在戰場上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凌厲雄風,但依然在某些交通不便的邊防部隊發揮餘熱。在這裡我們倒要好好感謝一下高瞻遠矚的趙武靈王了。
△中國依然保留著騎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