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往桃源

    拉丁字母不過是一套書寫符號。日本人用漢字偏旁發明了五十音圖(日文拼音字母),華人也可以用簡單的漢字偏旁寫軟體。

  • 2 # 藝海小舟

    程式設計在理論上用什麼文字無所謂,只是符號而已。只因為電腦最早是美華人發明的,許多基本程式是英文的,如果改成中文很麻煩。

  • 3 # 車聯帝

    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背字根表了,沒有英語或者拉丁字母,字根表就是最好的漢字拼寫軟體,華人的字根表就是用各種偏旁組合成漢字,即使把鍵盤上的英語或拉丁字母去掉,我們一樣可以拼寫漢字。假如沒有英文字母,字根表上的偏旁漢字位置不變,我們同樣可以按照中國文化的象形字來拼寫漢字,中文輸入法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 4 # 於勞搬的vlog

    這話說的?好像華人盜用了拉丁字母一樣。

    貌似中國的拼音聲母與拉丁字母,發音有那麼點點不同吧。

    沒有拉丁字母,漢字就沒拼音軟體了?中國文學歷史悠久,這點是難不倒華人的,就別擔這個心了。

  • 5 # 陽光一派

    華人民從來不缺智慧。

    計算機發明者的母語是一種拼音文字-英語,如果不考慮這個問題,排除英語和拉丁語系,甚至排除所有的漢語外的拼音文字的幫助,如何輸入漢字?

    一個字一個鍵?不用。

    一、手寫法

    這個不說了。

    二、拼音輸入

    1、反切法

    至少在漢代,漢字讀音的“反切法”已經成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說:“孫叔然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所謂反切,就是用一批簡單的常用字做聲母,用一批簡單的常用字做韻母,兩字聲、韻相拼讀,用來注音。

    例:

    【刊】苦寒切

    【勸】去願切

    取前一字的聲母拼讀後一字的韻母。

    但是反切法呼叫的漢字很多,尤其是漢字有聲調,所以韻母根據不同時代的讀音變遷需要四套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需要一千多個字,拍腦袋一算,就算科學佈局,一鍵多字,沒200個鍵,夠嗆。

    到了明末清初,楊選杞《聲韻同然集》所有韻歸併為25類,稱為"大韻";把聲紐定為31個,稱為“字祖”。反切上下字的總和是 124個,但他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二,駕鶴歸去,這事就停了,這樣算,估計要200個漢字做字根,也是蠻大一個系統。

    2、注音符號

    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藍本,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

    當然,這個參考了英語和拉丁文的發音系統,可以不算。

    大陸現行的漢語拼音,是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在蘇聯時由蘇聯人的幫助下搞出來的,也參考了英語。姑且也不算好了。

    三、偏旁部首輸入

    偏旁部首古已有之,是漢字的基本造字法,這個拿來用應該是水到渠成。

    偏旁部首輸入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興起,花樣繁多,其中,王永民教授的五筆字型達到頂峰。

    無論哪一種漢字部首偏旁輸入法,所需的鍵盤大小和佈局不會超過現有標準鍵盤。硬體和軟體都沒有特別障礙。

    插一句,王永民的五筆字型,其實非常天才,字根挑選非常科學,佈局優秀,重位元速率極低,輸入速度極快並且非常穩定,是非常專業的鍵盤漢字輸入法,沒有之一。

    現在看起來平平,那個時代卻是了不起的發明,如果沒有王永民,可能有張永民、陳永民,但是,時間會至少晚個三年、五年,彎路至少會多兩、三圈。

    不服來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一些職場年輕人越來越浮躁,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