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開花花又落
-
2 # 林格
你好,首先我認為校園暴力,校園霸凌,校園欺凌是一回事,那麼孩子在學校遭受欺凌,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 安撫好孩子;
* 告知孩子班主任,甚至校領導;
* 和孩子同學溝通;
* 和孩子同學家長溝通。
下面我分別來說明一下。
1 安撫好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遭到了校園欺凌,我認為作為家長關心孩子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與其去為孩子討回公道,不如先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帶孩子去檢查一下身體;同時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慢慢使他平靜下來,不要為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好的陰影,從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告知孩子班主任,甚至校領導。
孩子的班主任是平時負責整個班級管理的最主要的人,孩子受到了校園欺凌,安撫好孩子之後,我們要第一時間找到孩子的班主任。找到班主任之後,無論其知道不知道這件事,我們都要向班主任說明情況,並且建議班主任平時多關注一下此事,有必要的話再為孩子調個座位。情況嚴重的話,我們甚至需要找到有關校領導,然後告知此事,並申請為孩子調個班級。
3 和孩子同學溝通。
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沒去教育、或沒教育好的孩子。孩子的每一張面孔都是可愛的,每一個小小的心靈起初都是美好的。我們的孩子收到欺凌了,作為家長,我們要找到當事人那個孩子,問其原由,和他進行好好的溝通。或許我們的三言兩語便能幫到自己的孩子,甚至還可以挽救另一個孩子,使其健康的成長。
4 和孩子同學家長溝通。
有些話不方便我們去就講,有些話我們去講也不太好。所以當孩子受到校園欺凌,我們最後也要想辦法聯絡到當事孩子的家長,讓其知道此事。我認為無論班主任,校領導有沒有聯絡其家長,我們都有必要再去聯絡一下。
最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遠離校園暴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肥蝦育兒說
面對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1. 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你的堅實後盾!”這樣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支援,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2. 要明確告訴孩子:“你是不能被欺負的!第一次被欺負就要反抗”
3. 引導孩子勇敢的面對:“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可怕,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並拿出解決方案,而不是衝動或是畏懼”
4. 引導孩子理性並多元處理問題。一般可以有幾個思路:
環境和資源: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利的?我們身處的環境,班級的班風(班級文化)會對這些事持什麼樣的態度?
我們身邊的資源,包括老師、校長、甚至教育局,法律,有誰是可以幫助我們主持公正道的?
要不要聯合其他被欺負的同學一起去警告霸凌者?
或者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打回去?
或者向老師反映,尋求學校的保護?
或者情節惡劣的可以尋求法律的保護?
或者環境實在太惡劣,可以選擇轉校。
孩子應該如何面對?
平常不要太軟弱,不要讓人覺得你好欺負。
真的不幸被霸凌了不能忍氣吞聲,一定要尋求幫助,讓父母知情,讓老師和學校干涉。
當情況不妙的時候,及時的逃跑不是膽小,是自保。
想辦法留下證據,偷偷錄音或者讓別的同學錄視訊。
-
4 # 小談教育
你好,現在這個現象在校園是有發生的,但極少。
對於校園欺凌的事情,它有一個特點,就是被欺凌者的越忍讓,施欺凌者就越囂張跋扈。因此你對這件事的處理,不能僅僅止於開解孩子,還要鼓勵孩子要有維護自己正常權利的勇氣,因此要提出預防和解決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的方法。你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並視情況作出對應的選擇。
1、激勵式勸導法
和孩子談心,告訴他任何一個做大事的人,都是小不忍則亂大謀,能屈能伸的都是男人大丈夫。你孩子正在讀高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權當是個突發的意外事件,不必過份糾結。
在這件事上,你要肯定你孩子的忍讓的做法沒錯,人並不是被人挑釁時就一定要馬上打回去。告訴他要給別人機會,但事不過三。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權勢不是暴力,而是利用知識取得社會地位和財富地位,因此要將這件屈辱的事化為心中的傲氣,努力讀書,爭取以後出人頭地,不受別人欺負。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你親身感受了這次屈辱,因此以後做人要將心比心,不要將來取得強勢後去欺凌任何人。
2、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預防措施
告訴孩子在此次事件中應該成長,要學會看人和看事。不要去接觸那些有問題的學生,不要去圍觀發生負面的事情。告訴孩子在社會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得當,不要無端去觸碰、損害別人的利益。
3、激勵孩子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勇氣
你親自把孩子的球鞋洗乾淨交給孩子,告訴孩子想穿的就話就穿,堅持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告訴孩子如何去合法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再次受到“小霸王”的欺凌,第一時間就要報告老師和家長。如果老師不作處理,你便向學校反映此事並明確告知校長如果不作適當的調解或處理,便向教育管理部門投訴(整件事儘可能地錄音錄視訊留證據)。
4、瞭解“小霸王”爺爺和父親的背景
同時,要了解清楚“小霸王”的背景,無論他們是什麼“道”的人物,你要緊記在現在的社會治理環境下,市民都有投訴檢舉的渠道。
結語希望上面這些做法能幫到你們,能解決你孩子的心結。
-
5 # 玩轉數學
杜絕欺凌需要更新觀念
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校園應是最Sunny、最安全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校園欺凌”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身邊。這種現象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某種程度上,這不僅是對受虐方而言,施虐一方同樣是受害者。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相互間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發生矛盾甚至肢體衝突。這雖然不能給“校園欺凌”現象提供絲毫的合理性,但還是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正確界定“校園欺凌”,如何將其與“鬧彆扭”“鬧矛盾”進行區分。
目前國內外關於“校園欺凌”的定義,比較通行的一種是:“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復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這裡的負面行為,既包括毆打這樣的硬暴力,也有侮辱、孤立、造謠等軟暴力。
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對於家長還是校方,在看待這一問題時往往都存在侷限。從報道中也可以看出,忽視乃至漠視孩子的求助,甚至家長和學校間“推卸責任”,無疑都體現了對“校園欺凌”認識的簡單化和模糊化傾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杜絕“校園欺凌”的關鍵,不在於監管制度一類的技術手段,恰恰在於觀念的亟待更新。一方面,一味追求“息事寧人”和過於“上綱上線”都不可取,其間尺度或需要在實際中探索和把握。但更應謹記的是,如果尚未對這一現象有明確的認識,要正確對待和杜絕更是無從談起。
教室和操場最易發生欺凌
去年9月,馬麗婭在銀川市3所初級中學發放了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31份。同時,還對共計20名師生和家長進行了訪談。
問卷以最近一學期為調查時間段。有111名學生曾經遭受過校園欺凌,有12人每週不止一次受到欺負;有65人曾經欺負過別人,其中有6人每週不止一次地欺負別人。另外,還有2人既是受欺凌者,同時也欺凌過別人。
根據問卷顯示,男生髮生欺凌事件次數比女生多,初二年級的欺凌事件高於初一和初三年級。在這些欺凌事件中,放學後的教室和操場是欺凌發生的高峰時間和地點。從具體資料來看,65%的欺凌事件發生在放學之後,15.4%的欺凌事件發生在下課之後。而欺凌發生的地點上,有16%發生在教室,7.6%發生在操場。
馬麗婭介紹,教室和操場是人員較多的地方,容易發生矛盾,欺凌者有希望被關注的慾望;放學後之後和下課期間,場所又相對封閉或者僻靜,欺凌者不受外界干涉,而被欺凌者則無法擺脫糾纏。因此,這些時間和地方發生欺凌事件的頻率比較高。
另外,廁所和學校周邊的網咖、遊戲廳,也具備以上兩個地方的特徵,也是欺凌事件發生相對多的地方。
非肢體欺凌同樣殺傷力巨大
在馬麗婭的調查中,有20.6%的被欺凌者遭受了推搡、毆打等發生肢體接觸的欺凌情況。另外,還有32%的欺凌屬於非肢體接觸方式。其中,有25.1%的欺凌是辱罵、恐嚇、威脅的形式;有2.7%的欺凌是個人物品被搶奪、佔有或毀壞;有4.2%的被欺凌者遭到孤立、誹謗。
這些非肢體接觸的欺凌,往往會被忽略,被看做“小孩子之間的遊戲”,但其殺傷力卻不容忽視,同樣會給受害者留下難以化解的心結。
本報首篇道過的印小軍,就曾被同學常年以侮辱性的外號稱呼,還經常被欺凌者圍在中間轟炸式地反覆喊這個惡俗的外號。本報前幾天報道過的傾訴者閔建,也是被欺凌者叫了一整年的“小矮子”,還被造謠“偷看女廁所”,造成全班對他“敬而遠之”,最終患上“交流障礙”。
另外,隨著網路的發展,非肢體欺凌方式還衍生出一種“網路欺凌”。據調查,在欺凌者中間,很多人會利用校園論壇發表對某同學的不實言論,在校內引起“輿論”,導致眾多好事者專門到該同學教室前圍觀、對其指指點點,或是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在網路中釋出當事人照片或者經過剪輯拼接的照片對其進行人格攻擊。
專家呼籲家長、老師“補課”
武漢理工大學心理學研究專家雷五明介紹,中學生與小學生相比,想法多樣,情緒衝動;相對於大學生而言,又不夠成熟,內心敏感,抗壓能力也不足,所以中學階段是校園欺凌事件高發階段,並且容易留下嚴重後遺症。
“家長和老師的處理方式,要麼太簡單,要麼連方向都是錯的。比如忽視、漠視孩子的異常和求助,或者一味地苛責孩子,責問‘他為什麼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說什麼‘一個巴掌拍不響’。”何放勳說,家長和老師應該“補補課”,平時要告訴孩子怎麼保護自己,怎麼躲避欺凌,同時學會善於觀察,發現孩子身上是否有傷、情緒是否異常,是否突然不願意上學,多跟孩子交流,檢視是否遭遇欺凌。當孩子反映說受到欺負,既不能漠視,也不能簡單以暴制暴,要學會耐心聽孩子講完事情,進行情緒撫慰,之後聯絡老師,與孩子一起商量怎麼讓同學間關係融洽,對於心理產生傷害的孩子,要及時進行疏導。欺凌情況嚴重的,要幫助孩子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
近五成學生遭遇欺凌時“不求助”
在馬麗婭調查的欺凌事件資料中,有32.9%的被欺凌者從未告訴老師和父母在校遭受欺凌。當“假設自己遇到欺凌時”,選擇自己處理的佔35.30%、息事寧人的佔14.50%。也就是說,有49.8%的學生在遭遇欺凌時,沒有求助意願。
馬麗婭說,學生做出這樣的選擇,與家長和老師的處理態度、方式有關。
在對初中老師和家長的訪談中,馬麗婭發現家長和教師的態度中有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家長認為將孩子送於學校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師認為學校只負責監管孩子學習,欺凌完全是家長教育問題,應當由雙方家長私下解決。實際上,不論學校還是家長,對於欺凌者的責罰力度不大,多數家長甚至包庇孩子,導致欺凌者無人管教,以至變本加厲,更肆無忌憚地欺凌他人。被欺凌者和未參與的學生由於沒有正確的指導教育自己該如何做,告老師或告家長除了被同伴冠上“愛打小報告”的帽子之外,不能改變任何事。
“當學生遇到欺凌行為,並告訴父母,有65%的家長會理智選擇搞清楚狀況再決定如何處理,12.4%的家長會簡單地讓孩子打回去或是忍耐,甚至會責怪孩子為什麼沒用。老師面對校園欺凌事件,有35.7%的老師把‘叫家長’作為解決辦法。”馬麗婭說,面對欺凌事件,無論是肢體接觸欺凌還是非肢體接觸欺凌,一旦孩子無法解決,向家長或老師求助時,遇到這樣的迴應,孩子的心理上會遭到打擊,下次遭遇欺凌就會放棄求助,選擇自己忍耐,或者採取過激的行為進行報復。
-
6 # 默恆
首先那些說忍一忍的,還有那些說直接找校方領導的都有問題,為什麼?因為這樣的回答只是在灌雞湯,完全沒有系統化的邏輯分析,不客氣的講,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回答是極不負責任的!如果你家孩子被欺負了,我來跟你說說具體的操作流程 :
1.出一張病假條
首先要做的是“報告損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掌握了自己的情況,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判斷。只要打了架,多少都有“軟組織挫傷”,如果打在頭部,又自訴有眩暈和嘔吐,那醫生一般會下一個腦震盪之類診斷,讓病號在家休息。
換句話說,只要頭暈噁心,這官司就可以打。
成年人起衝突的時候,有一派人就堅持不先動手,對方一動手就迅速倒地,等警察來了去醫院對醫生說噁心,然後用腦震盪的診斷跟對方要個三五千元。
心靈上的損傷比較麻煩,因為大多數的中中國人,對精神病學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可以旅遊一下就好,所以你也很難跟他們解釋諸如“應激障礙”這樣的病。
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一般實力都比較薄弱,可以不用去,直接去專科醫院掛號是更好的選擇,比如北京的北大六院、安定醫院、回龍觀醫院都是精神科的專科三甲醫院。
如果孩子睡眠受影響、害怕上學,那就帶他過去看看。不用擔心掛什麼科,那種醫院基本上只有精神科,到分診臺對護士說,孩子被打了,不能上學,她們就會幫你選擇適合的大夫。
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克服對精神科的排斥感,事實上,你們最關心的孩子的智商,就是這幫精神科大夫們發明出來的。
2.做一份筆錄書
我們看警匪片,最後警察總是要對英雄和美女說:“麻煩兩位跟我們回去錄個口供。”
對,我們也需要一個口供。
你如果只是聽了孩子的轉述再轉述給老師,那老師可能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隨隨便便鬧著玩的事,如果你真的把孩子所說的打印出來,由孩子簽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多數人都敬畏那種儀式感強烈的人。
此外,如果你的鋼筆字很好,可以考慮手寫,師範出身的老師們一般都敬佩字好的人,那是接受良好教育的標誌。
至於具體的格式,不要選擇公安的“詢問筆錄”模板,太誇張了,使用一般的談話筆錄就已經足夠了,筆錄至少要列印兩份。
詢問孩子的時候,心平氣和,問清細節,用陳述句式,重要的詞句可以用直接引語。最好由全家最冷靜的家長來詢問,如果都做不到,就借一個遠一點的親戚。
筆錄要包括:
時間、地點、被怎麼打、打人的是誰、第一個動手的誰、還有沒有其他受害者、孩子有沒有還手,有沒有人使用武器或者物品,有沒有老師或者同學發現或者圍觀。
筆錄一定要注意細節,還要詢問,對方有沒有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如果有的話,要加入性騷擾的內容。注意,有性騷擾(哪怕是同性的)的情形就不再是鬧著玩了,對學校來說是一個醜聞,而且是易於傳播的醜聞。
3.讓老師欠你的
得到了欺凌者的姓名,通過同學之間的打聽可能還掌握了一點點欺凌者家庭的背景資料,這個時候應該約見老師。
帶上診斷書和假條,無論開出來的是外科醫生的假條,還是精神科醫生的假條,聯絡老師,約老師見面,如果老師不知道孩子受欺負,那就先不要說,只說談談學習的情況。
有人說,這不是奇怪嗎?不應該同時把對方家長約來見老師嗎?當然不能。
滑過雪的同學知道,上山無論是索道還是電梯,都是慢慢的,到了高處,一衝而下,那就是勢能變成了動能,高度變成了速度。現在就是那個上山的過程,要忍耐。
見到老師,放下筆錄和診斷書(避免給老師看醫生手寫的病歷,我們知道老師最恨的就是一筆髒字兒,而大多數大夫對硬筆書法都毫不擅長)。
老師讀筆錄的時候,可以用慢速的聲音來闡述自己的擔憂:這樣下去,恐怕會出事啊。我們知道老師最怕的就是出事。所以上來就談論這個班級可能的風險,這是戰國策式的說服——上來就說:“我這都是為您好。”
如果老師比較震驚,手足無措,那就反過來安慰一下老師,以退為進,然後再請老師約對方家長談談。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客客氣氣把你送出去,不過沒關係,事情已經好辦了。
4.正面對決
恭喜,你已經完成了一個很好的態勢,引而不發。如果是一位母親,這樣冷靜的態度會顯得更可貴。大多數母親可能會當時就暴怒不已,帶著孩子去學校找老師吵架。那是最混亂的局面了。
一個母親,遇到孩子有危險就應該立刻跟敵人拼了!不對!最好的方案是:越冷靜的人越有力量,越不苟言笑的人,越深不可測。如果做不到喜怒不形於色,至少這一場戲,你要控制自己的角色。
讓老師來說這件事,等著對方的答覆。如果對方家長第一次見到老師,那恭喜你,昨天的鋪墊會生效。老師因為學生病倒的愧疚感,以及見你之後的熟悉感,心裡多多少少會有點微妙的變化。
如果對方家長通情達理,該道歉道歉,該做保證做保證,還要賠償損失,那再好不過,問題就結束了。如果對方家長不配合,那好,再上一味藥。
5.讓對方一片狐疑
這味藥叫自來熟,餵給對方,對方就會變得多疑。向對方顯示,你跟老師關係很熟,比如特意把“上次交流”說成“上幾次交流”。
對方如果第一次見到老師,一定會心生疑慮。這個時候老師很容易被誤會。對,就要老師被誤會,對不起了老師。
有人說這是陰謀,不,這是陽謀。以後你和老師就是可以這麼熟的。我們知道同學們是一個班的成員,老師其實是這個班的皇帝。
這是一個多麼陳腐的稱呼啊,不過我們都很喜歡。天地君親師,爹孃排第四,老師第五,但是老師心裡住著一個第三。
先認識到老師是皇帝的家長會走運,堅持老師是學校僱員的,您太莽撞,太勇敢了。歷史上所有的奸臣都有一個共性,和皇帝有私交,其他人恨的、怕的,就是這種關係。這就是讓你跟老師裝熟的關鍵,要讓對方猜忌狐疑,甚至跟老師敵對。
皇帝的統治方式是什麼樣的?總體上各打五十大板,但輕微地偏向他寵愛的一方。老師也是差不多的。
6.老師的KPI
但是老師有個一票否決,那就是安全問題,出了大事老師會保不住飯碗。老師和家長一樣追求不出事,這樣她會懲罰欺凌者,避免下次發生。但是老師又追求不鬧事,這樣她也會安撫勸誡被欺凌者,不要鬧大。
所以,絕對不要越級上告,看見了孩子受委屈,就直接拉著孩子進教育處或者校長室,老師被叫來都搞不清狀況,那你就把老師給得罪了。你說你一時衝動,老師可能就評優泡湯了。
換位思考在很多時候很蠢,比如被欺負的父母去換到欺凌者的父母的角色,那就是一個很傻的提議,但是把自己代入一下老師,這個主要的攻略物件,那就非常正常。對老師來說,如果學生能早點告訴自己,這幾次家長都不用見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老師發現家長找來投訴欺凌的時候,會生氣地問被欺凌的孩子:“你怎麼不早說呢!”
如果遇到老師這麼責備孩子,不要對老師發作,老師肯定不是想著再恐嚇你的孩子,而是為自己付出的額外辛苦在抱怨和發洩。等著老師發洩完。這時候再放一招:“他也比較擔心,覺得這幾個孩子老師恐怕也管不了,回頭老師不在眼前,不是又要吃虧嗎?”
話趕話到了這會兒,老師一定會表明心跡,證明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會的,你放心……我跟他們說……”
7.解決方案
A.不要求老師或者學校懲處欺凌者
那超過了家長的許可權。
事實上,學校管君子不管小人,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也沒法勸退或者開除學生。別說開除學生了,總曠工的老師沒能開掉的都有的是。所以不要試圖去決定欺凌者的人生了。
老師能允許被欺凌者提一點條件,比如把兩個人的座位調開,分在不同的組。學校也能允許被欺凌者提一點條件,比如把被欺凌者調整到別的班去。如果太惡劣,甚至學校可能幫你聯絡轉學。我的建議是,不要去。被欺負的群體當中,很多都是轉學生。
但學校如果勒令欺凌者轉學,欺凌者的父母會立刻轉型成一個李雪蓮式的上訪者,學校再次被拖入訴訟之中。
B.不要試圖用把事鬧大來換取學校重視
這對孩子本身沒有好處,學校擔心的只有真正豁出去的那批人。如果你仍然希望孩子當好孩子,那就不要這麼玩。
同樣,在學校還在協調解決的時候就投訴到教委,只能讓下面協調的人從此出工不出力,是最傻的決定。
C.杜絕下一次欺凌才是關鍵
換句話說,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度過剩下的幾年,誰在乎那個欺凌者是不是改好了,你管他幹啥?又不是他爸他媽。
同樣也沒必要讓學校或者老師害怕你,其實名校的校長都是本地政治家,多少縣長副縣長都是從中學老師出身進而縣教育局長,最後當上縣領導的。他們不會真怕你,最多是覺得麻煩。父母要內心強大,“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不該成為你解決孩子問題的口頭禪!
8.關於不怕事兒
有兩句話,很多人都喜歡。“平時不找事兒,遇上事兒不怕事”。其實敢以這兩句話自詡的,都是狠角色。
因為關鍵在後半句,很多人都把後半句解釋錯了,遇見事情腦袋一熱,敲掉啤酒瓶底就撲上去了。“不怕事”,是我遇到意外情況的時候,所有的情況都在我的預料之中、掌握之中,所以我不需要擔心。
家裡的燈吧嗒一聲滅了,你會看看鄰居家還有沒有電,然後開啟電錶箱把家裡的電閘推上去,這個過程中你不會害怕,因為你知道應對之法。英雄不是腎上腺素多,只是比別人更善於準備。在熟悉的領域裡活動,就會有安全感。
孟子描繪過一個君子做事的理想狀態:引而不發。弓拉滿了的時候最有威脅,放箭之後就失去了殺傷力。所以,就是那種語言剋制、表情剋制,但冷靜而堅定的家長,才可能真正顯得有力量。一陣王八拳撲上去,看上去效果不錯,一下子就被人掂出了斤兩。
就像是那個黔之驢的故事:老虎看見驢,嚇壞了,聽見驢子叫,嚇壞了,遇見驢子踢,也嚇壞了,後來發現技止此耳,就把驢子吃掉了。
9.老師的畫蛇添足
不要和欺凌者和解,也沒必要和欺凌者和解。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跟欺凌者的父母見面談談,想靠兩家大人有了交情來解決這種問題,還有的甚至試圖讓自己的孩子和欺凌者做朋友,這裡要奉勸一句:痴心妄想。
大多數養出欺凌者的父母,自己往往也都迷信暴力、性格古怪,跟這樣的人結交,成本比較高且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加入到欺凌者陣營去當幫凶看上去不受氣了,日後不一定怎麼樣呢,想想李天一的朋友們就知道了。
類似的,還有一些老師會情願兩個孩子又重新和好,沉浸在一種低幼的、瓊瑤式的感動當中。那種感覺是不是很熟悉:“紫薇,我搶了你的格格名分,但是我仍然是你的好朋友啊。——小燕子。”
在學校裡,一個理想主義的老師比看重利益的老師可能更糟糕。這要早早告訴他,我們不希望他們和好,我們只要自己的孩子安全。
10.日常修煉系統
欺凌一般都是從臨時起意開始的,特別高矮胖瘦的可能受欺凌,和強壯的哥哥在一個小學的也就不太可能受欺凌。
一般來說,圍牆內的情況是:
好學生不容易受欺負,壞孩子一般也不會惹最好的學生。家裡會特別重視他的學業的,一般家裡也都比較強。
練武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負。練體育的話,他可能不會在班裡被欺負,但是傳統體校一直是欺凌的重災區。
特別有錢的學生不容易受到欺負,同學們會捧著他,壞孩子很快就會發現,欺負有錢同學,不會比巴結他、幫他打架效率更高。
有特長的學生不容易被欺負,比如樂器、繪畫等文藝才幹,因為素質教育的緣故,老師的KPI不再單純是成績,一些有特長的孩子能夠走名校點招的途徑,特別被老師重視,同樣,如果小朋友專心去學奧數或者英語考級,也是未來容易出成績的苗子,老師也會對他們更用心加以保護的。
父母單位霸氣或者有用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負。這個不用多解釋,老師們一般也會保護同行的孩子,如果您也是教師,記得早點跟老師有意無意提一嘴。
要多讓孩子學點課外的東西,任何學習帶來的成就都能讓孩子更自信。最容易被欺負的是成績中等、話少、不自信的、沉默的孩子。
此外,如果在老師協調之下,事情解決。那可以考慮送老師一點小禮物,以便欺凌下次不發生。現在送禮也比較容易,不需要孩子帶去(過去總覺得會腐蝕孩子的心靈)用包裹發到學校老師收就可以了。
我們經常聽TVB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但現在是有事了獻殷勤,理所當然。有老師的護佑和加持,孩子只會有更大的自信心。
你要送禮,就大大方方的送,為保全孩子送點禮,是為了省下轉學、搬家這樣的很多錢。
千萬別跟老師置氣,存了這樣的念頭:
她沒看好我家孩子,讓我家孩子受了欺負,我還要送她禮物?我瘋了嗎?
你要考慮的是孩子的處境,不是顯得很威風,為了讓孩子遠離欺凌,甚至獲得更多的機會。
最後,要提醒你一句,之所以提的建議都是你應該怎麼做,是因為你家孩子知道對方的父母比你要強。(很抱歉這麼說,但從你的描述來看,這恐怕是事實)
你的孩子很懂事,這也是他保護你,保護家庭的方式,我們要儘可能的,不讓這樣的好孩子受到委屈。
請記住,雖然相對的強弱是確實存在的,但歷史上的很多弱勢方也並不需要靠搖尾乞憐才能生存,你需要給對方傳達的資訊是:我雖然比你弱,但你欺負了我的孩子,你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
我再次提醒啊,不是讓你一時衝動,產生暴力衝突,而是要讓家父母明白:你會冷靜地呼叫一切可能的社會資源,讓他們付出經濟、心理、社會輿論等方面的代價。你也要讓他家的“小霸王”明白:任何時候,你敢欺負我家孩子,我都會馬上反擊,絕不手軟!
-
7 # 親媽學堂
女兒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小學了,我很早以前就一直思考應該如何為孩子入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面對高發的校園霸凌案件,許多家長不由得膽戰心驚,生怕對孩子的教養不到位會導致孩子在學校裡受人欺負。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而有盔甲的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努力修煉的親媽,我給出以下三點行之有效的建議:
1. 多溝通,多觀察。在百度輸入“校園霸凌”,相關檢索目錄多達2790000條,由此可見,校園霸凌不是小概率事件,這是每個家長和孩子都必須直面的話題。眾多案例資料都顯示,往往孩子在遭受長期的侮辱後家長才後知後覺的發現真相。
為什麼孩子在最初受到欺負時沒有第一時間向最親近的爸爸媽媽求助?很大的原因在於家長沒能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感。說白了,就是孩子“信不過”你,孩子害怕被家長批評,也害怕家長因此陷入狂躁的焦慮狀態中。
家長在平時一定要與孩子保持積極的溝通,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大意馬虎,一定要學會“多留個心眼”,注意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態。
2. 不要將責任一昧推給學校。許多家長在發現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園霸凌後,第一反應都是氣勢洶洶的到學校去問責。誠然,校園環境裡成年人的監管缺位是引發校園霸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家長有沒有想過,教師和相關部門作為學校裡的絕對權威,家長的莽撞和粗魯很有可能會導致受害的孩子成為老師同學眼中的“公敵”,更加不利於孩子的求學。
在孩子遭遇霸凌後,家長應該成為第一道防線。此時,強有力的父母是孩子脆弱痛苦的心靈的重要支撐。在與校方的溝通中,爸爸媽媽們要保持理智冷靜的態度,儘量利用教師“同樣為人父母”的同理心協助校方公正的解決問題。
3. 止損第一,討公道第二。家長們在得知孩子遭受校園霸凌後,往往存在瘋狂報復的心理。“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卻沒能保護好孩子”,在這種心理的催化作用下,部分家長急於尋求賠償和道歉等公正性訴求,卻忽視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護。
校園霸凌中,孩子作為受害者,心靈已經飽受劫難。如果此時父母不注意保護,很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可逆的第二次傷害。在現實的校園教育環境中,首先確保孩子不會受到進一步的侵害才是家長們最應該做的。
-
8 # 鹿用招聘
校園霸凌(Bullying)指的是,
會對他人身心造成傷害的,
一種反社會攻擊性行為,
霸凌者可能是個人或者群體,
利用自己勝過對方的力量,
試圖控制或者傷害對方。
而這種行為,
通常都是長期重複發生的,
受害者毫無緣由就能成為被害的物件,
在霸凌中承受無法逆轉的心理傷害,
並可能出現報復性反擊行為。
而校園霸凌不是個案,他,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
從簡單的言語霸凌到毆打致死,
孩子們的「玩笑」早已經變了味道。
校園霸凌事件,
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2011年,
美國青少年倫理品格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表明,
50%的學生承認一年內曾欺負他人,
47%的學生表示曾被欺負與嘲弄。
2015年,
日本「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表示,
六年追蹤調查中,
近九成學生曾經遭遇校園欺凌,
只有12.7%的學生表示自己從未欺負他人。
然而據統計,
2014年到2015年間,
在中國被媒體曝光的欺凌事件僅有43起。
2016年5月,
中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了,
「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
要求對欺凌事件進行嚴格治理。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或輕或重的校園欺凌,
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著。
誰之過錯
霸凌的本質,
是「仗勢欺人」,
小學到初中階段,
是校園霸凌的高發期,
這段時間的青少年,
對自己的惡意缺乏判斷力,
甚至他們的家庭教育會讓他們認為,
暴力是解決事情,
彰顯地位的最好做法。
校園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唯一的劣勢就是太過弱小;
而事件中名為「孩子」的施暴者,
不是不知道對錯,
只是無法控制輕重。
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
已經對對方造成多大的傷害。
弱小,
長得醜或者長得胖,
說話方式讓人不喜歡,
穿著打扮寒酸,
甚至是隻是與周圍的人不一樣,
都有可能成為受到欺凌的原因。
當然,
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
是自己先挑起了對方的憤怒,
繼而被以欺凌的方式報復回去,
但是在欺凌事件中受害的孩子,
多數只是被無端捲入了一場,
無差別的攻擊,
甚至都不知道哪裡得罪了別人,
就在放學路上被揪住打了一頓。
不過,
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
沒有人是「活該」被欺凌的。
受到欺凌後,
很大一部分孩子不敢尋求父母的幫助,
在沉默中默默忍受這樣的惡夢;
更令人無奈的是,
部分孩子在尋求老師和家長幫助時,
只會聽到類似的一句話:
「他不欺負別人,為什麼只欺負你?」
但是,
家長本應是孩子堅實的後盾,
而不應該輕易漠視兒童心理。
一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將所有責任推到了受害者的身上,
但欺凌事件中作惡的,
到底是有縫的蛋,
還是令人厭惡的蒼蠅?
弱肉強食的規則之下,
將弱小的受害者排擠在外,
正是這種漠視背後的含義。
欺凌事件發生後,
最極端的情況中,
欺凌者的家長會認為這是「小事」,
老師認為這只是孩子們的「玩笑」,
而校方則堅稱自己「無罪」,
將欺凌事件公諸於世的人,
只是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絲毫沒有讓他們產生,
反思教育方法以及改變管理制度的想法。
教書育人的責任已經被拋諸腦後,
績效和聲譽才是他們眼中最重要的事情,
他們會盡量壓下事件,
並且以一種和稀泥的態度冷處理。
同伴的欺壓,
家長與校方的漠視,
會讓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
並且有可能讓他們的心理開始扭曲。
2007年在美國轟動一時的槍擊案中,
凶手自中學起長期遭受欺凌,
並且產生了報復行為。
據調查,
美國校園槍擊案中,
三分之二的凶手都曾承受過校園欺凌,
並因此受傷。
不過同樣的事情在國內,
多數表現為受害者含恨自殺。
當學校與家長,
都選擇了漠視與息事寧人的時候,
他們同樣成為了欺凌的加害者;
而看著同伴受欺負而不敢說話的人,
同樣也參與了無聲的加害。
而欺凌的本質,是氣氛。
誰製造出來的氣氛都無所謂,
他們只是像牆頭草一樣墮落的羊群。」
孩子們可能沒有意識到,
欺凌所造成的的可怕後果,
出於各種理由保護加害者,
無異於默許了這樣的行為。
缺乏法律權威加壓,
法制意識淡薄,
許多人還認為,
孩子們的「玩笑」無傷大雅,
卻沒有人想過為受害者發一句聲。
這就是社會製造的「氣氛」,
欺凌者能依仗未成年逃脫責罰,
能因為無知夠得到社會和學校的寬恕,
毆打他人甚至上傳淫穢視訊,
明明觸犯了相關法律,
卻因為他們「未成年」而沒有人在意。
旁觀者因為不敢觸怒對方,
害怕牽連自己而袖手旁觀,
受凌者無力逃脫,
也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幫助,
這才是校園欺凌經久不息的本質,
是每個人的漠視和輕視導致的漩渦。
-
9 # 心理諮詢師許燁
校園霸凌有多可怕?可怕到連黃執中都害怕!
黃執中,一位能力被得到驗證的人:米果文化聯合創始人、課程總監;一位才思敏捷,被封為“辯論之神”、“寶島辯魂”,唯一連續兩屆拿下國際華語辯論最高賽事“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綜藝節目《奇葩說》第三季冠軍的辯才。
這樣一位出眾的人才,卻在公開場合說出:“我一輩子都討厭小孩”會影響自己公眾形象的低情商話語,原因何在呢?
黃執中在錄製《奇葩說》時,說自己尤其討厭小學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他爆了一段自己的童年創傷經歷。因為自己在讀小學時是個性格孤僻的學生,這就引起了班上其他同學的注意。一位不合群的孩子,成為了眾多同學欺負、霸凌的物件。
當時的黃執中餓著肚子,忍著心中的憤怒,頹然地坐在位置上無可奈何。有怒氣無法發洩,想要反擊卻無能為力,於是,幼時被校園霸凌而留下的內心創傷,成了黃執中一生都無法跨越的坎。
即使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但每當看到小學年齡段的孩子,黃執中就會聯想起那些在小學時欺負他、嘲笑他、惡整他的人,也會想起那個弱小羞怯、不敢反抗、令自己無法接納的自己。
2014年,《美國精神病學雜誌》釋出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童年時遭受的霸凌,其影響可能會從青春期和青年時期一直持續到中年。那麼黃執中遭受到的校園霸凌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儘管他現在擁有自己的公司,憑藉自己卓越的口才拿下眾多獎項,但依然無法修復內心的這道傷痕。這道小學時期生成的傷痕,不僅是他的黑色記憶,更影響到了他今後的人生決定,其中就包括:“我決定,我這輩子不要小孩。”
想來,當初悉心為黃執中準備愛心便當的黃媽媽,今生恐怕是圓不上抱孫子的心願了。要是時光能倒流,讓黃媽媽及時發現自己的孩子被校園霸凌,並且她能夠適時地教導孩子可以如何應對保護自己,說不定黃執中內心的傷痕還不會這麼深,深到連給自己孩子出世的機會都一票否決。
如果說,黃執中在小學受到效應霸凌的原因在於他的孤僻性格,那些性格開朗,讀書聰穎的孩子會成為校園霸凌的物件嗎?
其實,優秀的孩子更容易遭到霸凌。根據“英國國家兒童發展研究”的資料資料,大約有28%的兒童偶爾被霸凌,15%的兒童經常被霸凌。那些童年時期曾被欺凌過的孩子,人生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無論是偶爾或者經常被人欺負,這些孩子們在23歲和50歲時都會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擾。此外,童年時經常被欺負的孩子在45歲時會有更大的抑鬱、焦慮和自殺風險,50歲時認知功能也會表現較差。也就是說,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認知影響在40年之後,仍然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
有家長就孩子在幼兒園裡被小朋友打了的問題,請教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李玫瑾教授毫不婉轉地回答道:“如果是我孫女兒上幼兒園被欺負。我就告訴她:誰欺負你,你就揪他的耳朵,狠踩他的腳背,直到他放手為止。”
這段回覆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各界代表”分別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家長代表:“怎麼能教孩子打架呢?孩子捱打了,可以讓孩子報告老師啊!老師會公正處理。”
教師代表:“小孩子,你打一下,我拍一下,鬧著玩呢。家長要以開放、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打出事情了,國家有法律。我們可以報警處理。”
警察代表:“孩子捱打,首先要機智脫身。然後第一時間找家長或老師求助。千萬不能對打,孩子下手沒個輕重,萬一打出事情來,那怎麼說?”
律師代表:“不能反擊,反擊是以暴制暴。孩子要學法、知法、守法。捱打了,向老師、家長、民警求助。”
這一圈下來,似乎陷入了迷局,孩子到底能找誰、又能獲得些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呢?
不論找誰,孩子是自己的,誰家的孩子誰心疼,所以父母永遠是孩子求助的第一物件,也是孩子最信賴的保護傘。
家長要怎麼做才能主動幫助到孩子呢?
一、及時識別孩子的求救訊號
受到校園霸凌的孩子,往往會被警告或是威脅不準將受欺負的事報告老師或說給父母聽,所以家長特別需要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首先,被別人欺負的孩子,情緒上肯定會出現徵兆。他們會出現少言寡語,情緒低落,焦慮等情緒訊號,有的孩子還可能出現食慾減退,甚至表露出不願再去上學的意願。
同時,為了逃避校園霸凌,孩子會潛意識的讓自己上課走神或出現被老師指責的行為。因為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成績下降、學業退步,最終實現自己不願再去學校的願望。這一切,都是由於校園霸凌而引發的,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我遇到過一個案例:重點高中的女生,典型的乖乖女。懂事、聽話,成績一直都不錯,到了高三突然不肯去上學。父母焦急萬分,想不通一向乖巧的女兒怎麼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追著問她原因,可孩子就是一句話都不肯說。實在是被問急了,就推說是高三學業壓力太大了,受不了了,請父母別再逼她,否則她不保證不會走極端。
後來通過學校、家長、心理諮詢師的共同協作才瞭解到孩子是受到了校園霸凌。所以,優秀學生是很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物件。即使最終了解到了真實原因,卻也還是耽誤了孩子的高考。實在是太可惜了!
其次,留意孩子伸手問你要更多的錢。因為不敢跟家長說被欺負的事,有的孩子在學校過得很艱難。把自己的飯錢、學雜費都交給了那些霸凌他的同學,自己只能餓著、捱著,實在不行了才開口問父母要錢,還得找藉口說是交補課費或是餐費。
如果家長遇到了上述情況,可以及時與孩子的學校老師聯絡,瞭解核實情況,幫助孩子早日擺脫霸凌之苦。
有研究發現,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具有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等性格特點。比如,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建立關係,穿著邋遢等。所以,隨著孩子長大,培養他們適當社交技能、讓孩子擁有自信心是避免被欺負的關鍵。
6-11歲是孩子社交技能發展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學會協商、合作、增強自控力,增加對自己行為後果判斷力。
給孩子報些游泳班、跆拳道班,都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些班的練習可以讓孩子的體魄更強健。同時家長可以有意為孩子報大班課,而不是選擇一對一的私教課。通過大班學員之間的課程互動,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
並且,這些課程都是動作型的,可以非常自然地在眾人面前能展示自己的,這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從而克服自卑、羞怯等既往反應。
雖然不提倡以暴制暴,但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掌握一門自我保護的技能,是有必要的。
-
10 # 企鵝故事
近些年,在校園問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便是“校園霸凌”。
這個在所有人成長過程中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現如今已經也成了家長們在孩子剛入學時最為擔心的問題。
“我的孩子天生內向,我擔心她會被欺負。”
“孩子在家裡就不怎麼喜歡說話,到了學校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會不會被同學孤立、欺凌?”
那麼,究竟什麼是校園霸凌呢?
校園霸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多發生在中小學。比如:對受害者的直接攻擊,包括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等等。欺負同學會對同學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除了直接攻擊外,給同學取侮辱性外號等也屬於校園霸凌的範圍內。
而很多情況下,孩子在上學一段時間後,出現“會害怕到學校”、“食慾明顯不振”等情況,或許就說明孩子在學校遭遇了一些事情。
比如說:
身上有一些孩子不能解釋的傷口
身邊鮮少出現朋友
總是情緒低落開始厭倦學校
……
實際上,據已有調查顯示,孩子在很多時候都不會主動向家長訴說自己的情況,而是迂迴的、片段式的描述,這也就意味著,家長要更加註意孩子的安全成長和心理變化。
那麼,對於剛開學的家長而言,應該怎樣給孩子上好“面對校園霸凌應該怎麼做”這堂課呢?
分清打打鬧鬧和霸凌
首先要教會孩子分清打打鬧鬧和霸凌,要讓孩子知道,如果是“雙方的力量是不對等的、很多次的、習慣性的、有群體參與的”等情況就可能是校園霸凌而非普通的孩子打鬧。
敢於說“不”
在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要勇敢說“不”,因為如果第一次就妥協就相當於縱容、鼓勵了霸凌者,但要注意避免激怒對方,導致霸凌行為升級。
及時反映問題
如果真的遭遇了校園霸凌,一定要及時向身邊的大人報告,千萬不要忍氣吞聲。
同時,家長和老師在對待這一問題時不要對施暴學生不能一味批判,要幫助他們看到自身行為的不合理之處,在對待被霸凌的同學要更好的保護。
最後,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
都能有快樂的童年,
遠離校園霸凌,
無憂無慮地成長。(答案源於網路)
-
11 # 一夕一晨
學校已經不再是美好的象牙塔,也遵循著一定的叢林法則。那麼,面對校園霸凌,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麼,讓孩子遠離傷害。
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給孩子全身心的呵護陪伴,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撐。多尊重孩子,支援孩子幹自己喜歡的事,讓孩子保持成就感和對生活的掌控感。培養若干愛好和興趣,讓孩子瞭解自己,認識周圍環境,發掘自身優點和與眾不同之處,建立屬於自己的氣場,氣場一強大,自然沒人敢招惹。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霸凌也勝在預防,平時可以借案例給孩子分析分析,讓孩子心中有數。當遭遇霸凌,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如果是言語的,就堅定地申明自己的立場;如果是肢體衝突,就毅然推開,大聲制止並用強烈的語氣表達抗議;如果超出應對範圍,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透過老師和學校教育懲戒對方,而不能聽之任之。
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一虎勢單,眾鳥遮日。”要鼓勵孩子多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當孩子和越來越多的同學建立善意以及互動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固定的朋友圈,彼此互相影響互相維護,自然能善用友情的屏障將霸凌拒之門外。
讓我們的孩子在愛的滋養下,一身正氣,無所畏懼,霸凌自然遠離孩子。
-
12 # 暖心秋媽
“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以及周邊,由老師、同學和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傷害行為。”
當自己的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如果孩子在校園遇到霸凌,教育孩子及時向老師報告,尋求老師的幫助。一般情況下,在學校被霸凌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較膽小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或者是留守兒童,或者是身體有缺陷的孩子,還有一些則是成績不好的孩子。
作為家長,在平時就要教育孩子遇事不要怕,要及時向老師報告,以便取得老師的幫助。
二、家長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應及時向老師瞭解情況。孩子告訴家長自己在學校被霸凌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請不要把這當做是小事。孩子把你當做是最親密的家人,所以他才會對你說自己被霸凌的事,家長應及時向老師瞭解情況或向知情的學生了解情況也可以。
三、教育孩子要做一個嚴以律己的人。作為家長,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一個愛學習的人,注意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因為很多時候都是禍從口出。
四、教育孩子平時要多做鍛鍊。除了外界的因素,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當教育孩子平時要多做鍛鍊。學習成績好,行為習慣也不差,還是一個高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般情況下不會受到霸凌。
-
13 # 希媽育兒
該文為北京重點名校中關村二小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母親所寫。她在文中說,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長期遭受校園霸凌,甚至遭受衛生間垃圾簍扣頭的侮辱。孩子出現了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後被醫生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事發後她立即找學校和對方家長溝通,無果,找建委反映,依然沒有令人信服的答覆。母親憤而發文,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讀者回復,自己少時也曾是校園霸凌受害者;有的說,自己做了校園霸凌事件的旁觀者,後悔不已,;有的說自己孩子也有類似經歷但反擊不似這位母親勇敢而決絕……
感謝這位勇敢的母親,她揭露了校園存在霸凌這一醜惡的事實,也讓更多家長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避免遭遇校園霸凌。
首先,讓孩子多教朋友。
校園霸凌的特點是團體結夥,欺辱落單的、孤僻的個體。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多教朋友,不要自己孤單一個人,成為施暴者的目標。
其次,告訴老師和家長。
有些孩子就是因為膽小或者施暴者的威脅和恐嚇不敢將惡行告訴老師或家長,導致霸凌者們變本加厲,行為愈發囂張。
第三,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
孩子最近的表現有沒有什麼異常?一定要家長及早發現,如此可以避免孩子遭遇更多的傷害。
第四,拿起法律武器,保護孩子。
碰到霸凌行為時,家長一定要站到孩子這邊,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必要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願校園沒有霸凌,每個孩子能擁有美好的校園回憶!
-
14 # 豆小米媽媽說
霸凌,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太大。而且校園霸凌不僅僅指的孩子與孩子之間,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還有老師對孩子的欺凌,冷暴力等等。
如何教導孩子面對這些?告訴孩子不要欺軟怕硬,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但是要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有什麼事情自己解決不了,及時尋求父母幫助,父母是孩子的堅強後盾。不管發生什麼事,孩子不要憋在心裡,自己揹負不了的,別忘了還有父母。自己不能處理的事情,父母會幫你解決處理的,最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了,一定要牢記這一點。校園裡不做霸凌者,也不要被傷害。
-
15 # 健康中國
孩子在學校中經常會遇到人際矛盾,嚴重的曾經遭到過校園霸凌,導致了孩子的抑鬱狀態和焦慮狀態,什麼叫校園霸凌呢?就是兩方因為力量的不平等進行故意的身體上的攻擊、言語的諷刺以及侮辱等,造成一些心理損傷。
那家長、老師、社會該如何幫助孩子?1、當孩子在學校裡出現一些人際矛盾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其實可以透過矛盾把它當做一個契機,幫助孩子分析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2、從不同角度來看待矛盾發生的原因,幫注孩子用一個很積極的方式進行溝通和處理。
現在校園霸凌慢慢增多,我們也看到很多新聞報道來說校園霸凌事件。有的孩子遭到校園霸凌,開始出現害怕去學校,成績下滑,比較容易出現一點小事就比較暴躁,並且會容易透過攻擊行為處理和同學之間的人際矛盾。當孩子有這些行為表現的時候,家長和老師要引起重視,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導致了這種行為的發生,因為有時候校園霸凌出現在比較隱秘的地方,不太容易被察覺到。
3、如果發現這樣一些訊號首先要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比較嚴重情形出現的時候,我們成人可以把霸凌者和被霸凌的一方找來好好談一談,心平氣和了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從他們各自的角度去回顧這個事件,並且體察他們不同的情緒狀態,比如說是生氣的、是內疚的、是很無奈的、是很害怕恐懼的,要把這些情緒好好分析一下,並且讓雙方都站在對方的角度剖析一下這件事情應該怎麼更妥善的處理。
4、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家長和老師也會有一些情緒的反映,成人也需要有一定的情緒調控能力給他們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幫助孩子來了解如何處理這樣的矛盾。
-
16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校園霸凌無非就這麼幾種情況①有錢有勢的孩子無法無天②品行不端的孩子胡作非為③熊孩子模仿電視情節恣意妄為!對於這樣的幾種情況我想明確我的意見,碰到了霸凌,那就要學會還擊,有的人可能會問咋還擊,是不是打回去?我想說的是還擊的方式包括打回去,但肯定不是唯一選項也不是必選項!
首先,我們為什麼選擇還擊?很多的人包括一些專家在分析此類事情的時候強調不要以暴制暴,認為那樣做只會走向事情的反面,但我想說的是偏方不一定就治不了大病!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正是我們一味的縱容、容忍才使得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更加的任性,很多的孩子因為法律和社會都拿他沒辦法,反倒成為了他們隱形的保護傘,就像吸毒一樣,他們會選擇復吸,因為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可以對他們形成有力的震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辦?選擇沉默?當然不是,我們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蛇打七寸,要讓他感覺到疼,要讓他不敢再作惡,這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選擇還擊不但不是以暴制暴,反而是對於對方的一種救贖,早晚有一天他們會感激涕零的來感激我們!
其次,如何還擊?解決了“為什麼還擊的”的思想負擔,我們來看一下,應該如何還擊?說到底我們是一個法制社會,我們必須還要遵循法律法規的要求,儘量不要去碰觸紅線,否則的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建議反擊措施如下:
1、利用網路自媒體和社交平臺對實施霸凌的一方進行無死角的“宣傳”!
我們不用暴力,但是我們總可以藉助文明的方式吧,透過各種發帖子,社交平臺的轉發等方式對於霸凌的一方進行大量的曝光,當然對於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孩子可以考慮打上“馬賽克”,不需要任何的惡意文字,我們就是實事求是,希望這樣的曝光能夠讓更多的孩子倖免於難,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要讓孩子警惕這些實施霸凌的“熊孩子”,輿論上最大限度的孤立他們!做到文明,有理有據!
2、進行索賠,以精神索賠為主,不管能不能達到目的,過程最重要!
熊孩子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熊孩子,當然不是一天形成的,這其中與其家庭教育環境影響密不可分,家長的重視與否至關重要,我們要透過密集索賠,對對方施壓,如果沒有達到目的,就繼續索賠,如果是很多學生遭受過霸凌,建議大家分批分次進行索賠,從而讓他們感覺到痛,痛了才會有效的反思,才會真正注意孩子的教育,哪怕是有效的約束,也能最大程度的減輕我們日後擔憂孩子再被欺負的焦慮!
3、建議遭受過霸凌的家長經常到學校門口轉一轉,尤其上學放學階段不妨親自送孩子和接孩子!
讓那些實施霸凌的熊孩子看到我們的存在,就會多少對他們形成震懾,而且看到那些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盯著他看,要讓他外面發抖,內心發毛,要讓他內心有所懼怕,從而徹底斷了再繼續行兇的念頭!
4、下下策就是打回去,之所以稱為下下策是應了那句“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是如果是屢次或者以上方式都不管用,也沒有人管得了的前提下,打回去就必須成為可選項!
首先不建議成人替孩子出頭,而是要教給孩子主動反擊,最好的時機就是選擇放學以後,讓孩子趁其不備反擊以後立刻到校門口跟家長接應,而且我甚至認為這樣的還擊沒必要藏著掖著,打完直接找老師反應就說雙方打架了,實在受不了對方的騷擾,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老師不得不管,讓家長不得不重視!反擊實屬無奈之舉,我們在打回去之前,各位家長務必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要告訴孩子我們是他堅強的後盾,我們是在忍無可忍,且沒有任何替代方案情況下的無奈選擇,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事態升級,是為了事情向好發展,而不是以暴制暴,我們不崇尚武力,但是我們也絕不答應成為被施暴者,反擊不是暴力,相反是為了贏得和平!
再次,除了還擊,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還擊不代表事情的終點,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去平衡,去修補的事情,比如之所以孩子會屢次遭受欺凌,到底根源在哪裡,有沒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比方說孩子因為營養不良而過分的瘦小,就可能成為那些熊孩子嘲笑甚至欺凌的物件,那麼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很簡單,給孩子加強營養,帶著孩子堅持鍛鍊,練出六塊腹肌之時,看還有誰敢欺負你家孩子!
當然我們在強調還擊的時候,務必要明白,我們還擊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所以必須考慮到這個著眼點,要有邊界,要有限度,否則超越了界限,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有可能因為事態的擴大,孩子也會深陷這個迷局而無法脫身!
-
17 # 我愛一家人
1、平緩孩子的情緒
孩子被欺負了,自然是很委屈的,他們會跑來講述的時候,一定是帶著情緒的,所以,你一定要讓孩子先把情緒平靜下來,讓孩子能夠真實地還原當時的過程,讓孩子客觀地講述出來,不要帶著情緒。
2、分析事情的過程
孩子講完了後,你要記得,拋棄掉孩子講的假的部分,留下孩子講的真的部分,當然,孩子如果受傷了的話,那得另算。
這個時候,你就要找負責人了,或者是知情人了。
如果是學校發生的,則要打電話詢問班主任或者是當事出現的老師。
3、與老師溝通處理
不管孩子是否受到的欺負是大還是小,這樣的事如果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傷害;切記抽個時間送孩子上學後,找到老師進行一次溝通,並說明原因,讓老師及時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問題;及時解決,及時照看到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
18 # 秋蕭蕭之平兒
做為孩子的家長,孩子都是我們的心肝寶貝,每當聽到校園霸凌的事,內心都憤慨不已。
可是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每個孩子都是他背後家庭的縮影,雖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可愛的天使,可以普天之下,也有Sunny照不到的地方,我們在用滿腔的關愛去看待每一個孩子的同時,也不能一味的美化孩子,覺得孩子們都是單純的、美好的、善良的,畢竟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因此一定要謹慎對待校園霸凌的事件,不然會有更多柔弱的孩子受到傷害。
為了防止你的孩子被校園霸凌,我覺得家長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孩子積極開朗的性格。
二、讓孩子學會說“不”的權力。
三、讓孩子擁有一個特長,無論什麼特長都行,這是他自信的底氣。
四、告訴孩子無論他做了什麼錯事,都要如實告訴父母,錯了就改,父母永遠都是他堅強的後盾。
因為大多數在學校被霸凌的孩子,都是內向的,都是不自信的,都是膽怯的,他們的內心都害怕父母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孩子。
所以要從源頭上預防孩子不被霸凌,從小就要給到孩子足夠的關注,讓他生活的很Sunny。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如果真的不幸,你的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
第一,給孩子請病假,開病假條。外傷內傷都要檢查。頭暈不暈,頭暈的話,醫生都會給出輕微腦震盪的診斷。有沒有膽怯、害怕、夢魘、自閉等症狀,記得要去看心理科。一般是醫生會診斷為應激性心理障礙。
第二、做一份筆錄,越詳細越好,時間、地點、誰打的,怎麼打的、打在哪裡,幾個人等等。
一般人都敬畏儀式感,所以這一步必不可少。
第三、不吵不鬧,提前找到班主任,把你收集的資料和病例一起交給老師,先發制人。
記住一定要比霸凌者家長早到,雖然很憤怒很悲傷,但一定要剋制情緒。悲傷而有禮節,是最能打動老師、校長和輿論的。
千萬不要憤慨到咆哮、大鬧學校。要記住越是冷靜越有力量。
你是有理的一方,公理都在你這裡,不要在學校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就直接鬧學校,這樣會適得其反,反而在同情分上失去了主動,讓對方的家長佔了先機。
第四,如果對方家長通情達理,該道歉道歉、該保證保證、該賠償賠償。
語言剋制、表情剋制,冷靜而堅定,即使賠償了對對方也不搞什麼和表面合解。不卑不亢,晾著對方,為得是給對方孩子一個震懾,給你孩子一個底氣,防止日後再被欺負。
如果對方家長不講理,一定要有意無意的顯示你跟老師或校方很熟,這就是讓你早到的原因,先從心理上戰勝他,讓他心生嫌隙。
義正嚴辭的交涉,直到該道歉道歉、該保證保證、該賠償賠償。
記住你所做的一切,都要圍繞著顯示自己的冷靜與強悍,雖不惹事,但不怕事。
永遠要記得自己的目的,是保證下一次你的孩子不再被霸凌。這樣我們才讓我們的傷害轉化成了正面的力量,不然這個虧,我們就白吃了。
你只要保證了自己孩子的安全即可,至於對方孩子,長大成人後是人才還是人渣,這是他父母該操心的事。所以別去較真,非要一個什麼道義上的支援和說法。讓人家改變品行,那不你的責任,你的責人是保護自己的孩子和利益。
(以上部分觀點受啟發於熊太行老師)
-
19 # 小小羅哥
假如孩子在校園裡面遇到校園霸凌,我會根據事情的進展立即密切關注,並做好以下三點。第一,瞭解校園欺凌的法律法規,做到胸有成竹,有理有據,依法維權。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佈: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11月12日,廣東出臺治理校園欺凌方案,起侮辱綽號屬欺凌。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對以上法規,可通讀理解。
第二,以學校為主導,瞭解真相,及時應對。向孩子瞭解事情經過,並與學校老師溝通,冷靜面對霸凌一方,求證事實真相,積極協助學校做好霸凌事件的處理。應儘可能在學校框架內處理,一般家長會溝通的。小問題儘可能做到寬容大度,大氣;身體受到傷害的,需到醫院檢查,一切費用,必須要求對方先賠償,後處理,必要時可以報警處理。
第三,妥善處理後續,做好跟蹤。對整個事件的處理,一般應以治病救人為目的,以和為貴,給孩子們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以保證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一方面要根據欺凌的根源,與孩子做好溝通,引領孩子處理好同學、老師等人際關係,消除被凌霸的契因;另一方面,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對方家長都建立好溝通關係,做好後續跟蹤處理。
-
20 # 優雅白馬愛教育
很願意回答這個嚴肅問題
我曾經多次解決校園霸凌事件,也分別與霸凌學生和被霸凌學生進行溝通和教育,再加上參加過多次教育培訓,所以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經驗。
先講一個例子:上學期一個初二的男孩經常被高一的一個孩子截住要錢,後來他的父母告到學校,學校迅速對高二的學生進行了教育和處分。現在高二孩子再也沒有欺負其他學生,並且他還有時候在學校幫助這個孩子。在談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界定什麼是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校園裡,學生中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透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一、要提前對孩子進行滲透因為校園霸凌是一個廣泛而長期會存在的問題,古今中外都一樣。所以家長要認識這個問題的特點,要提前對孩子講,在學校要友好待人,既不能欺負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欺負。如果受了欺負要想辦法,與之抗爭;如果不能與欺負你的人抗衡,就要告訴家長或者老師。
因為受霸凌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內向、人際交往能力不強,所以他們常常受了欺負不敢說出來,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先給學生撐腰。讓孩子遇到事情後,能知道解決問題的出路。
二、學生受到霸凌以後,家長要高度重視,並採取措施。因為,如果不及時制止,會嚴重地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時會產生惡劣的後果,或者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甚至延續到成人以後。
1.首先要與孩子溝通,瞭解具體的情況。
弄明白孩子是被誰欺負,前因後果,有沒有什麼誘因。還要問清楚是一次性的,還是多次性的;是一個人欺凌,還是多個人欺凌,有沒有旁觀者,有沒有人幫助孩子。然後家長對整體情況做出初步的判斷。
當家長了解情況以後,要理解孩子的痛苦,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無能。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有的家長聽到孩子被別人欺負的事情會很生氣,覺得孩子這麼這樣懦弱。但是這也真是孩子可憐的地方。他們並不是想這樣,只是他們的能力達不到。有時候,其他的孩子也是在品行方面太差了一些。一定要記得不是你的孩子不好,他們已經很自卑了,是你的孩子身心都需要保護。
要告訴孩子,他能告訴父母就是他的勇氣,有父母和老師幫助他們,不要怕。
2.向老師反映情況
因為這種情況往往很隱蔽,孩子被霸凌老師是不知道的。家長可以親自到學校去。向老師詳解介紹情況,告知你瞭解的細節,表明家長的態度。家長也要相信老師,因為學校現在對這個方面管理得都很嚴格。但是也要給老師時間,讓他去了解情況。
千萬不要馬上要求教師,給你答覆,或者要求馬上處罰其他學生。更不適合說出威脅的話,如:學校不解決,我就怎麼怎麼樣等。
3.配合學校的工作
你反映的情況,老師一般都會很嚴肅地對待,並且進行調查。也會把調查情況向你反饋。
教師的反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可能還夠不上霸凌,只是孩子間的行為不當、不尊重、或者矛盾沒有處理好。建議家長要相信老師,同時要求老師對另外的孩子進行教育,做到以後平等相處。
千萬不要不依不饒,因為其他的孩子是有錯誤,但是他們都是成長中的學生,需要在教育中成長,也要給他們時間和機會。再說你的孩子以後還要在學校中生活,不可得理不饒人,讓其他的學生以後不敢與你的孩子交往。更不可情緒化,把事情弄得很大,變成公眾事情,最後不可收拾。曾經有個一線城市的事情就是這樣。
如果老師反饋的情況,是如你所掌握的情況,學校常會都會嚴格處理。我們學校是要請家長,並且按照校級校規處分學生。當然要對欺負別人的學生進行教育,告知學生這樣的危害,其實這個教育過程是我們化功夫最多的。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們一定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孩子,讓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在學生認識到錯誤以後,我們往往會讓欺凌的那一方去向被欺凌的孩子道歉,讓兩個孩子和好。讓他們學會友愛。讓他們不打不成交。
這麼多年來,還沒有遇到一起最後報復的。相信那裡欺負你的孩子的學生也能進步和成長。
有時候,會遇到兩類父母,一種是既然這個學生錯了,就一定要懲罰達到他們的要求,否則就要上告。這樣真的不可取。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是讓你的孩子以後不要受到傷害,學校的處罰已經是對孩子教育了。還有如果處罰過度,容易造成對方的不服氣,最後不利於解決問題。
還有一種,就是要求學校不處罰,只要對方以後不欺負他的孩子就行,這也不是很好的態度。其中一種想法是擔心對方報復,其實你是越軟弱,你被欺負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要支援學校處罰;還有一種家長是希望這次不處罰,讓這種孩子越來越壞,以後到社會上受別人的處罰。這也不太合適,無論是誰的孩子,我們都相信他能變好起來,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4.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性格特徵
被欺凌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他們性格內向、懦弱、社交能力弱、有一方面缺點等。如果我們不改變孩子的這些特點,以後還是容易被欺負。他們有的是遺傳的因素,有的是後天的養成的。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各種性格都有優勢,要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樣的孩子往往很內秀,感情豐富而敏感,所以要多肯定他。平時多讓他做主,尊重他,聽從她的意見,換位思考,發現他的意見和建議中的優點。不要否認他。經常反饋他的進步和特長。還要讓他學會認可自己,悅納自己,慢慢地建立起自信。
5.教會他與人交往的方法
這樣的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家長也要多學習交往的技巧,讓孩子融入到人群中去。讓他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怕別人說,敢於說“不”。敢於說不也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特徵。
教會他與人發生矛盾時,既要表達,又要給人餘地的方法。
只有這樣,長期的教育和培養,孩子的良好健康的性格培養起來,他才能真正地走出被霸凌的狀態。
回覆列表
說實話,誰遇到這個事情都會氣不打一出來,想衝到學校為孩子出頭,可是衝動歸衝動,冷靜想一想作為成年人不能和孩子們一般計較,要通過老師去求得事情圓滿解決,但也有情況是老師不作為,作為家長就要和對方家長溝通心平氣和把事情圓滿解決掉。即不讓自己孩子再次受委屈,也不能對方太過囂張。
說下我自己親身經歷:我家小孩上小學時和一個親戚家孩子同一學校的,一次親戚孩子在學校被同班一同學欺負問他要錢來著,我剛好在外地打工回來知道此事後到學校找那個壞孩子,由於自己那時也年輕沒想到去找老師,自己找到那個孩子說了他一頓,為了警示他我裝作要打他,手雖然是高高揚起,但也是輕輕在他臉上摸了一下,那小孩也嚇得不輕,後來我回去了,不久又出遠門了,再後來幾年後突然聽說,我家孩子當年被我教訓過那個孩子家長給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鼻青臉腫,鼻子淌血,孩子當時回家不敢和爺爺奶奶說,是鄰居告訴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孩子爺爺到學校去卻也沒找到那個孩子的家長,據說那個家長打完俺孩子後也出門打工去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是自己的魯莽應為導致自己孩子在少年時留下被打的心理陰影,直到現在我還時時在自責為什麼當時沒去找老師解決親戚家孩子的事情,從而給自己孩子帶來無妄之災呢。所以在此奉勸各位遇事一定冷靜冷靜再冷靜,一定用最妥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