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62688732574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為日與月皆逢九,又稱“重九”。

    據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現存關於重陽節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魏晉時,節日氣氛越來越濃,文人墨客紛紛吟詠唱和。至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經歲月盪滌,沿襲至今。重陽節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往往是全家出動。各地有各種祈福的習俗。於是,重陽節又稱茱萸節、登高節、菊花節等。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云:“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可見,唐代的重陽節已是非常隆重。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祭天地慶豐收農曆九月,大地金黃,萬物豐碩。人們在重陽節這一天祭拜天地和祖先,以感恩這一年大豐收。同時,也祈盼著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人對山嶽既敬畏又充滿崇拜之情。“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流行開來。還有登高避災之說,全家人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康健平安,免受瘟疫。重陽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於是,重陽節登山“辭青”與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重陽節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這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據說重陽糕要作九層,像一座寶塔,上面還要作兩隻小羊,就是重陽(羊)的意思。有的還要插一面小紅紙旗,即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還要點蠟燭燈。這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如今各地的重陽糕仍舊各式各樣,沒有固定的製作方法。插茱萸“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詩人王維的這首詩婦孺皆知,每每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還包含著有關重陽節的資訊──登高和插茱萸。茱萸,是有名的中藥,在大江南北廣為栽植,很有意義。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祛邪辟惡、消災解難。於是,將其系在胳膊上,或把茱萸放在香袋裡面,還有插在頭上的。

    賞菊飲酒重陽節,又稱菊花節,有賞菊的風俗。有詩云:“從來菊花節,早已醉東籬。”農曆九月俗稱菊月,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自古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程構件的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