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一般為12小時到24小時之間。
(1)、進泥含水率:當為初次汙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5%-97%;當為剩餘活性汙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9.2%-99.6%。
(2)、汙泥固體負荷:當為初次汙泥時,汙泥固體負荷宜採用80-120Kg/(m2.d);當為剩餘法泥時,汙泥固體負荷宜採用30-60Kg/(m2.d)。
(3)、濃縮後汙泥含水率:由曝氣池後二次沉澱池進入汙泥濃縮池的汙泥含水率,當採用99.2%-99.6%時,濃縮後汙泥含水率宜為97%-98%。
(4)、濃縮時間不宜小於12h;但也不要超過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為4m,最低不小於3m。
(6)、汙泥室容積和排泥時間,應根據排泥方法和兩次排泥間時間而定,當採用定期排泥時,兩次排泥間一般可採用8h。
(7)、集泥設施:輻流式汙泥濃縮池的集泥裝置,當採用吸泥機時,池底坡度可採用0.003;當採用刮泥機時,不宜小於0.01。不設刮泥裝置時,池底一般設有泥鬥。其泥鬥與水平面的傾角,應不小於50度。刮泥機的迴轉速度為0.75-4r/h,吸泥機的迴轉速度為1r/h,其外緣線速度一般宜為1-2m/min。同時在刮泥機上可安設柵條,以便提高濃縮效果,在水面設除浮渣裝置。
(8)、構造及附屬設施
一般採用水密性鋼肋混凝土建造。設汙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徑採用150mm,一般採用鑄鐵管。
(9)、豎流式濃縮池:當濃縮池較小時,可採用豎流式濃縮池,一般不設刮泥機,汙泥室的截錐體斜壁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應不小於50°,中心管按汙泥流量計算。沉澱區按濃縮分離出來的汙水流量進行設計。
(10)、上清液:濃縮池的上清液,應重新回到初沉池前進行處理。其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參與全廠的物料平衡計算。
(11)、二次汙染:汙泥濃縮池一般均散發臭氣,必須時應考慮防臭或脫臭措施。臭氣控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即封閉、吸收和掩撇。所謂封閉,是指用蓋子或其它裝置封住臭氣發生源;所謂吸收,是指用化學藥劑來氧化或淨化臭氣;所謂掩蔽,是指採用掩蔽劑使臭氣暫時不向外擴散。
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一般為12小時到24小時之間。
(1)、進泥含水率:當為初次汙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5%-97%;當為剩餘活性汙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9.2%-99.6%。
(2)、汙泥固體負荷:當為初次汙泥時,汙泥固體負荷宜採用80-120Kg/(m2.d);當為剩餘法泥時,汙泥固體負荷宜採用30-60Kg/(m2.d)。
(3)、濃縮後汙泥含水率:由曝氣池後二次沉澱池進入汙泥濃縮池的汙泥含水率,當採用99.2%-99.6%時,濃縮後汙泥含水率宜為97%-98%。
(4)、濃縮時間不宜小於12h;但也不要超過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為4m,最低不小於3m。
(6)、汙泥室容積和排泥時間,應根據排泥方法和兩次排泥間時間而定,當採用定期排泥時,兩次排泥間一般可採用8h。
(7)、集泥設施:輻流式汙泥濃縮池的集泥裝置,當採用吸泥機時,池底坡度可採用0.003;當採用刮泥機時,不宜小於0.01。不設刮泥裝置時,池底一般設有泥鬥。其泥鬥與水平面的傾角,應不小於50度。刮泥機的迴轉速度為0.75-4r/h,吸泥機的迴轉速度為1r/h,其外緣線速度一般宜為1-2m/min。同時在刮泥機上可安設柵條,以便提高濃縮效果,在水面設除浮渣裝置。
(8)、構造及附屬設施
一般採用水密性鋼肋混凝土建造。設汙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徑採用150mm,一般採用鑄鐵管。
(9)、豎流式濃縮池:當濃縮池較小時,可採用豎流式濃縮池,一般不設刮泥機,汙泥室的截錐體斜壁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應不小於50°,中心管按汙泥流量計算。沉澱區按濃縮分離出來的汙水流量進行設計。
(10)、上清液:濃縮池的上清液,應重新回到初沉池前進行處理。其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參與全廠的物料平衡計算。
(11)、二次汙染:汙泥濃縮池一般均散發臭氣,必須時應考慮防臭或脫臭措施。臭氣控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即封閉、吸收和掩撇。所謂封閉,是指用蓋子或其它裝置封住臭氣發生源;所謂吸收,是指用化學藥劑來氧化或淨化臭氣;所謂掩蔽,是指採用掩蔽劑使臭氣暫時不向外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