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就像真的一樣
-
2 # A股交易筆記
亞當是崇尚節儉的古典經濟學家 凱恩斯是推崇“浪費”才是生產力的當代經濟學家,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區別,國富論最多隻能歸於微觀。
-
3 # 經濟學家果殼甘
那時候還有沒有區分宏觀與微觀,凱恩斯革命之後才開始把經濟學分成了宏觀和微觀,他被後人稱為“宏觀經濟學之父”。
-
4 # 一老沈一
從嚴格的學術意義上來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既不屬於宏觀經濟學也不屬於微觀經濟學;從這本書所涉及的領域來說,又的確既包括了“宏觀經濟”也包括了“微觀經濟”。總體上講,斯密開創了經濟學這門獨立科學,是所有經濟學派和學說的共同“祖先”。
一,經濟學economics,公認是“分析和闡述財富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的社會科學”。它所考察的領域,與其他社會科學特別是政治學考察的領城有某些重疊——所以,經濟學誕生之初,叫做“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不過,經濟學的側重之點,從一開始就很清楚——主要是涉及到買者與賣者之間的關係。 二,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始自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後來被人們簡稱為《國富論》。他的研究出發點,是探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這個思想,被後人概括成為政治經濟學的定義——研究提高國家收人和增加國家總的資源的科學。從這個角度來看,亞當.斯密的學說,顯然是側重宏觀經濟層面研究的了。他的書中,包括了簡單的價值論、分配論、國際貿易論和貨幣論——研究所切入的角度,又是微觀經濟。斯密最早建立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那個時候,應該說還是比較粗放的形式。 三,1817 年,大衛.李嘉圖發表了《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發展了斯密的經濟學說,成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他的理論核心是——由於土地有限,食物生長的成本提高,經濟的增長遲早必會停止。他提出比較成本說,認為貿易的利益決定於國內生產成本的比較,而不決定於國與國之間生產成本的比較。這個理論,成為19世紀自由貿易論的基礎。1848年,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延續了李嘉圖重視價值和分配的思路。 四,1869 年,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在西方,他被認為是古典經濟學派最後一位理論家——根據斯密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剩餘價值論。與《資本論》的影響有直接關係,1870 年以後,多數經濟學家拋棄了李嘉圖的理論,重新檢查價值理論的基礎——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和法國的瓦爾拉三人,最早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來代替勞動價值論;英國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了均衡價值論,他認為古典作家們分析價格的決定因素側重於供給方面;邊際效用論者側重於需求方面。而實際上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1890 年馬歇爾發表的主要著作《經濟學原理》直到20世紀30年代都有廣泛的影響。 五,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這些經濟學說,都以完全競爭為假定的前提條件。1933年,美國愛德華.張伯林的《壟斷競爭理論》和英國瓊.魯賓遜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同時發表。隨後是英國J. M.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在1936年問世。這標誌著經濟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經濟學取代政治經濟學;同時,出現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分野——前面兩個人是微觀經濟學最初的代表,後面的是宏觀經濟學的代表。凱恩斯注意的是國民收入水平和就業量,而不是個別廠商的均衡或資源的配置。他仍然沿用供求均衡分析,但這裡的供應指的是國家的生產能力,需求指的是總的有效需求。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就是關於有效需求決定因素的分析。他的分析是靜態分析,不包括時間這個重要的可變因素。他的門徒R.F.哈羅德研究增長中的經濟而創立了一種簡單的宏觀經濟學的模式,於1948年發表《動態經濟學導論》,書中提出了“增長論”。 (凱恩斯)
回覆列表
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經濟學探討基礎都是市場經濟,寫國富論的亞當斯密只是提出市場手段而已,亞當斯密時代離市場經濟差了幾個世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