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身作則傳遞正能量
-
2 # 靜思其抒
不知道題主家的小孩有多大了,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大部分中都能窺見父母的影子。家中父母或者其中一方不太喜歡收拾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同性的影響會更大。大人都不太喜歡收拾的話,又怎麼要求孩子喜歡呢?
所以想要讓孩子能夠自己收拾東西,就需要大人首先做出表率,每天把家裡收拾乾淨整潔,拿起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保持整潔,孩子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我家寶寶現在快兩歲了,能夠自己收拾的,基本都是她自己在做,比如不玩的玩具要放回玩具桶裡,不要的東西要放垃圾桶,喝完水自己把水杯蓋上放回桌子,吃完飯把碗送到廚房,脫下的衣服鞋子放到洗具籃裡,拿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等等,因為平時我都會把家裡打掃乾淨,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一旦哪裡有點亂就很明顯,她就知道需要收拾,所以習慣其實也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
其次,陪伴很重要。就跟我們大人一樣,一個人做什麼事情總是覺得沒什麼意思,有人一起就會比較有動力,對於孩子也一樣,如果你需要他收拾房間,可以跟他一起做,這樣他就比較有動力,也會比較可以去做。
第三,引導孩子發現美好,提起興趣。讓一個人喜歡上做某一件事,就需要讓他發現其中的樂趣或者讓人愉悅的地方。所以讓孩子喜歡收拾房間,就需要大人加以適當的引導。比如可以告訴孩子,今天他是房子的主人,房子需要怎樣設計,東西需要怎麼擺放,由他來設計,看他想把房子設計成什麼樣子。這樣提起他的興趣,他會很樂意成為自己房間的設計師,家長再在適當的時候給出一點建議,讓房間看起來更乾淨整潔,相信這樣許多孩子都會喜歡上自己收拾東西。
第四,多鼓勵。孩子收拾起東西來,肯定是沒有大人收拾的好,很多時候可能收拾過了還是顯得比較亂,這個時候大人千萬不要責怪或者批評,要就他收拾的這種行為給出讚揚,然後在提出建議,做出事例給他看,讓他發現這樣確實看起來好多了,而不覺得反感。
第五,切忌指責。誰都不會喜歡被批評,有時候孩子心情好收拾一下,卻被指責這不行那不多,最後讓孩子很沮喪,這是很多家長容易犯的錯誤,一定要避免。
家長耐心的做好這幾點,我想孩子自己收拾應該不會是個難題。
回覆列表
造成這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如果家裡有個不愛整理,亂扔東西的家長,這樣孩子會“模仿”。
2、教育方式不當。家庭中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父母僅有抱怨和責備,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容易有逆反,還不利於孩子養成自理的習慣。家長應該指出應該怎麼做,哪裡做的不好。
3、從兒童成長特點看,4歲之前是秩序感建立的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需要了解生活作息和日常習慣等秩序性。若家長疏於培養和一大,孩子是不會建立好的秩序感,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的現象。
家長應該怎麼辦?
1、應該對孩子不好的習慣指出,對好的地方提出表揚,是不是誇他,並在旁提點。比如“飯前要洗手”等。
2、家長自身的行為習慣也需要有些改正,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說一說在我家發生的故事:大概在孩子三歲半的時候,我給寶寶做了一個書架(用硬紙殼),然後陪著他讀書。當我們結束要吃飯的生活,他剛要離開,我跟他說:“坤坤,剛才的故事裡,說小朋友在看完書,玩完玩具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我也會跟孩子說,比如剛才那本書說,吃完飯應該怎麼辦?
就這樣結合了繪本內容和生活實踐,讓孩子更好的瞭解,玩完玩具,看完書要把東西收起來,放回原處。吃完飯,要幫媽媽收拾或者刷碗。那天很可愛的,他非得幫忙刷碗。我就只能搬著小凳子,看著他(因為他不讓幫忙)完成刷碗這個工作。在保證他安全的情況下,多嘗試。有時候耍賴皮了,會一邊跟他說話,一邊讓他參與整理東西的過程。慢慢的,孩子自己就知道,當東西用完之後,應該收拾整理。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