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就像風一樣的自由
-
2 # 88富貴花開99
如果孩子小,家長可以代為保管,銀行有專門的教育賬戶可以開,以前是免利息稅,現在也不徵收利息稅了,隨便開個孩子的賬戶就好了。孩子的錢用於孩子就好。專款專用。
其實孩子的壓歲錢不夠養活孩子的,普通家庭,富豪排除。
如果孩子大了,有數字概念,一年級了,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管理自己的錢,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理財觀念。
存錢不是唯一方式,理財有多種方式。
讓孩子們學會金錢的使用方法,錢是拿來用的,錢是讓大家快樂美好生活的,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
其實大人能做好的也不多。
-
3 # 喵子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那個年代物質比較匱乏,1元、5元都是大額面鈔了。那時候我的壓歲錢一般都是父母直接收走,美其名曰“替我保管”。在我跟妹妹心裡,留下多少個傷心失落的春節呀!
後來等我跟妹妹上了初中、高中,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留有一部分自己的壓歲錢花,那時候妹妹買了很多港臺歌星的磁帶,我則買了很多明星貼紙。
後來我們上了大學後,每年寒暑假回家時,開啟抽屜看到滿滿的幾抽屜歌曲磁帶、一本本分類整理的明星貼紙,我跟妹妹算了下錢,每人花費不下千元。心中那個後悔呀!
因此,我覺得時代不同了,教育方式也應該有所改進,一味的卡壓歲錢,對孩子財商教育沒有幫助。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管理壓歲錢方式:1、年齡非常小的孩子、對錢沒有概念時,他的壓歲錢當然是寶爸寶媽保管了。
不過我給他記得有帳,並且是獨立開了個卡,反覆賬戶管理。比如孩子上小學時我集中把他的壓歲錢存了一個5年期的國債。
2、小學2年級以上的孩子,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也就是“財商”。
告訴孩子,錢也可以生錢。錢花完了,就不能再生錢了。讓孩子自己選擇,參與到家庭財富的管理中。
目前的現實是,隨著孩子長大,在花花世界裡萌生出許多對金錢的需求。
大概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我的孩子就會經常惦記起“他的錢”,管我要壓歲錢實現心中的“念想”,比如買樂高玩具什麼的。
這時,我就拿出5年期的國債購買憑據,告訴他:“你的壓歲錢都存在國債上,還沒到期,到期後利息有2500元左右,你要不要現在取出來呢?現在取出,也會有利息,大概幾百元,但以後的利息就沒有了。”
反正我的孩子聽完後,想了一會兒,大概2500元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就忍著沒在要錢。
後來我又借題發揮,告訴他複利、通貨膨脹等知識。孩子特別信任我,委託我用他的零用錢,在孩子自己的專用銀行賬戶上,用手機銀行購買低風險的貨幣基金,比如交通銀行的“活錢寶”,1000元以上就可以買到,比活期利率高、隨時贖回,讓孩子隨時看到自己的錢在“生小錢”。
3、用閱讀帶領孩子開闊”財經視野”。《小狗錢錢》這本書孩子在閱讀班學習了、《窮爸爸富爸爸》等財經有聲書,當我在APP上聽時,孩子也一塊兒“耳濡目染”了。
經過這幾年對孩子在金錢儲蓄、投資上的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一想到要花他的錢,特別捨不得,反而對自己“吝嗇”了,而且有了貨比三家的習慣。
前段時間我有了購房意願,面對首付的差額,孩子立刻說“把我的理財賣了吧、國債取出來吧”,看到孩子這麼大方、懂事、分擔家裡的經濟,做為媽媽真的好開心!
-
4 # 南嘉灣的你
我希望父母不要管我的錢的,但是他們覺得不放心,一般我家就是壓一半交一半。留一半給父母,留一半給我自己。
廣東地區壓歲錢,如果一半還是有近千的,所以哪怕留一半也可以接受。但其實覺得自己大了,還是希望錢可以自己管理。畢竟有很多要買的,賺錢很不容易。
回覆列表
孩子的壓歲錢,我讓他自己管的。有些事宜疏不宜堵。當小朋友發現錢是自己的,反倒知道節儉了。畢竟花別人的錢才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