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史實告訴我們,皇帝御駕親征能鼓舞士氣,往往能大獲全勝;反過來,歷史上也有很多皇帝毀在了御駕親征的行動上,那麼,古代皇帝御駕親征的成功率到底是高還是低?
8
回覆列表
  • 1 # 卡門漫談歷史

    單看大一統王朝,皇帝御駕親征的戰績:

    注:僅統計登上皇位以後發動的戰爭,如李世民在建立唐朝時的戰績,並不統計在內。

    漢高祖劉邦,伐匈奴被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賄賂單于的老婆才得以脫身,晚年成功平定英布叛亂;隋煬帝楊廣,攻滅吐谷渾,設定四郡,但三伐高句麗,損失士兵輜重無數,搞得民窮財盡,直接導致國內遍地起義,身死江都;

    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雖然成功削弱了對方的有生力量,但最終因天冷糧盡而返,把消滅高句麗的榮耀留給了兒子李治(但李治並沒有親征);

    宋太宗趙光義借消滅北漢的餘威,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但高粱河一戰,宋軍大敗,自己中箭,坐著驢車才逃回開封;

    遼宋締結檀淵之盟,雙方皇帝都是御駕親征,算平手,但宋真宗是被寇準架著上的前線;

    海陵王完顏亮伐宋,後院起火,被手下殺死,客死他鄉;

    蒙古大汗蒙哥,死於南宋釣魚城下,不但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也間接影響了世界歷史;

    元世祖忽必烈,先後親自鎮壓反叛的乃顏、海都(忽必烈雖然是個三百斤的胖子,但是很能打);

    明成祖朱棣,為了驅逐蒙古勢力,五掃漠北,前兩次成功,後三次無功而返,最終死於回師途中;

    明宣宗朱瞻基,對付自己造反的叔叔朱高煦,輕鬆獲勝;

    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盲目出兵,土木堡一戰,不但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瓦剌生擒,差點重蹈北宋覆轍;

    康熙帝,三徵噶爾丹,直到第三次才大獲全勝;

    以上13位皇帝御駕親征,共23戰,真正達到戰略目的的僅僅只有8次,成功率只有可憐的35%。

    而因為打了敗仗,直接導致自己死亡或國家完蛋的,有3位(楊廣、完顏亮、蒙哥),受傷或被俘的有2位(趙光義、朱祁鎮),死於征途的有1位(朱棣),綜合起來,有高達46%的機率,皇帝不能全身而退。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皇帝不愛御駕親征:成功率過低,並且失敗的結果往往無法承受。

    如果把御駕親征看做一筆投資,風險和收益不成比例,贏了無非增加一些武功(還會被有些大臣批評是窮兵黷武),輸了很可能一無所有。

    莫不如找職業經理人(將軍),做風險投資,贏了自然功勞還是皇帝的,輸了過錯都是臣下的。

    除此之外,像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大分裂時期,草頭王無數,皇帝基本就是“兵強馬壯者為之”,帶著兄弟子侄一起拼殺,贏了自立為王為帝,輸了死無葬身之地。

    御駕親征失敗的例子更多:

    劉備夷陵之戰,被火燒連營,導致蜀漢元氣大傷;

    苻堅淝水之戰,身死國滅,本來前秦極有可能統一中國;

    拓跋燾伐劉宋,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此後只能佔據北方;

    正如韓信拍劉邦馬屁所說的,“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作為皇帝只要決定讓哪個將軍去打仗就行了,具體的戰爭還是不要親臨前線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當山好玩嗎?想去武當山玩,身體不太好,爬武當山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