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味隨心
-
2 # 郝小茹
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資訊依賴症。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這屬於強迫性心理依賴和強迫性媒介使用行為。一般來說,這種行為反應了主體的緊張和逃避情緒。而且,他們很難認識到,自己無目的、無意識地虛耗了很多時間。
出現這樣行為的人一般有心腦不協調的體現:在白天的節奏中停不下來,在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哪怕身體已經很勞累了,大腦卻仍然思維高度活躍,無法入睡。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身體的精力已經不允許再從事一些高消耗(思考問題、學習知識或體力勞動)的工作了,就很自然會選擇刷手機。
人人都有窺視他人的心理慾望,好奇心也好、窺視欲也罷,朋友圈及抖音短影片大量的暴露了他人動態,資訊本身就令人上癮。同時,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基本幾秒到十幾秒就可以瀏覽一條,這種閱讀時長非常短暫,不停的變換內容又很容易讓人興奮,降低時間敏感度,不知不覺就更晚了。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這種行為往往反映了他們的一些心理狀態:無聊:對自己的業餘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規劃,除了玩兒電子產品外沒有其他更緊迫或更想做的事情來做。
逃避:有一些無法面對的事情或者情緒,在玩兒和刷的過程中被隱匿了。這種逃避有的時候是有明確目的的,有時候是潛意識的。比如有一些人為了逃避在睡前與伴侶、家人交流就會一直看手機。再比如,有一些人白天過得非常壓抑、不開心,自己卻無法消化,就會一直刷手機,來逃避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拖延:其實明明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但因為內心的抗拒或不自信,而沉湎於手機“娛樂”當中,沒有勇氣去開始。比如有一些人明明想堅持睡前瑜伽或睡前背單詞,卻常常玩手機一直刷到很晚,自我洗腦無限期拖延。
可以說,這是一種惰性心理嗎?希望有同樣習慣的朋友看到我這麼說不要氣憤,更不要噴我,因為這是事實!
現在的社會,有一個詞很流行——自律。在刷各種大大小小的論壇時,經常看到很多人發帖說要努力開始過有意義的生活。設立各種目標,並制定出一套非常詳細的時間表。比如:我要學好英語,所以我早上6:00就要起床背單詞,上午練習聽力,下午做閱讀題,晚上還要刷流行的美劇提升語感。一天兩天還過得去,時間久了,難免不出現惰性。這樣很容易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而晚睡,似乎成為了自律最大的敵人。因為晚睡,第二天肯定無法早起,安排的計劃就要一個一個的向後推遲,一天的任務沒達成,自然晚上不能睡覺了,如此進入惡性迴圈。到頭來發現當初制定的一些列計劃已經成為了“空頭支票”。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那些喜歡晚睡的人,大多數是想透過晚睡這種行為,減輕白天無所事事所帶來的負罪感,表面上看似比別人花費更多時間,更加努力,實則是在耗費精力,做無用功。
再來看看刷朋友圈。現如今,有一種說法叫做“朋友圈裡的我”。每個人都在努力讓朋友圈裡的我看上去比別人更幸福,活得更加多姿多彩,但這種人往往卻是活得最累的那一個。因為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美化”自己的朋友圈,從美顏到擺拍,無疑是在浪費時間。你想讀一本書,於是把書放在桌面上,旁邊配一杯咖啡,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再高大上點的再配上一部膝上型電腦或是Pad,發一個朋友圈吧,寫上“悠閒的午後,讀本書來消磨時光”,之後你就會不斷的刷朋友圈看誰給你點贊,誰給你留言。一下午過去了,讀書變成了刷屏,沒有任何收穫。
還有一種說法是“朋友圈裡別人的生活”。那些一直關注別人朋友圈的人,是沒把注意力關注在自己身上,而一直在羨慕別人,在仰望,在被虛假的表面迷惑。看到某某又去哪哪哪旅行了,但你沒看到她為了幾天假期已經連續好幾周沒休息了。看到某某又升職加薪了,但你不知道他是熬了幾個通宵才做出讓上司滿意的企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