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02007357927

    蘧公孫,名來旬,字駪夫,其祖南昌太守蘧祐、其父蘧景玉都頗有文名,是以世人以公孫敬稱之。魯小姐閨名不詳,是翰林院魯編修的千金,蘧公孫的夫人;但吳敬梓先生在書中,婚前婚後皆以“魯小姐”稱之,以示其自成風格,傳世不借夫婿之名。《儒林外史》書中,蘧公孫不是很有性格的人物,但其家世來歷卻交待得非常清楚,所以我們也就多費些筆墨,先從乃祖、乃父那裡繞一繞。

    蘧太守在書中出場時,是已卸任的南昌太守。蘧太守為官,奉行無為而治。按照蘧景玉的介紹,“南昌人情,鄙野有餘,巧詐不足”,所以蘧太守準的詞訟甚少,只要不是綱常倫紀大事,都批到縣裡去,“務在安輯,與民休息”。於是衙門裡“訟簡刑清”,不聞後任太守王惠時期的“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倒常聞“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幕賓先生吟嘯自若。作為國家公務人員,蘧太守這種做法算不算是“不作為”,大概爭議也比較多,這裡不想多討論這個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蘧太守算得上是個清官——大多數年代都比較稀有的物種。蘧太守在南昌為官數年,布衣蔬食,依舊是“儒生行徑”,且不戀江湖,卻常念故園“幾畝薄產,可供饘粥;先人敝廬,可蔽風雨”,所以風塵勞攘時候,每懷長林豐草之思,任期未滿便告病回鄉。

    蘧公子景玉是有名的賢公子,書中著墨不多,然而“翩然俊雅,舉動不群”,“談言微中,名士風流”,丰姿雅韻,躍然紙上。自古道休官莫問子,是說盼著借老子光的兒子到處都有,而蘧景玉對父親的急流勇退卻是既理解又欣慰。所以王惠贊他“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倒也不全是恭維客套。王惠以常人之心,謂蘧公子“不日高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蘧公子卻自有一段與眾不同的議論,頗見其為人:“人生賢不肖,倒也不在科名。晚生只願家君早歸田裡,得以菽水承歡,這是人生至樂之事。”王惠拖延著不肯接班放行,蘧公子便做主以蘧太守歷年俸銀所積填補了衙門公務上的赤字,因此蘧太守回嘉興時沒帶著什麼錢財,只“帶著公子家眷,裝著半船書畫”——相形之下,更顯出王惠的貪鄙可憎。可惜蘧公子享年不永,回到嘉興次年,三十八歲上便病故了,讓蘧太守痛心得“胸懷冰冷”。幾年後蘧公孫路遇因降叛窮途流落的王惠,將收賬回來的二百兩銀子悉數贈與,蘧太守知道後不勝歡喜,並且不誇他是自己的好孫子,而誇他“真可謂汝父之肖子”,足見蘧太守對這個兒子的鐘愛、嘉許。

    蘧太守、蘧公子父子兩代,一般的淡泊古雅,事蹟雖然著墨不多,然都可列上品人物。蘧公孫在這樣的薰陶下成長,自然讓人有青出於藍之盼,奈何蘧太守亦未能免俗,與普天下的祖父一般的溺愛孫子,自兒子謝世後更憐惜得緊,不肯讓他吃辛苦做舉業,捐了個監生,自己也只教他做幾首詩,吟詠性情。這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學些樂天知命的道理也是人間正道,正如蘧太守的內侄、兩位婁公子所說,與其出一個斫削元氣的進士,不如出一個培養陰騭的通儒。然而蘧公孫將《高青丘集詩話》添了自己的名字去刊刻,還遍贈親友,藉此成了眾人仰慕的少年名士,說起來是很取巧寡德的行徑,而蘧太守知道了竟然“成事不說”,這就當真姑息得緊了,如何成得通儒?!因此,蘧來旬雖然承襲家學,粗通詩賦,建樹文名,是一方才子,且心地良善,古道熱腸,有周濟窮途的善舉;但另一方面,卻因有慈祖姑息而無嚴父督導,結果於乃祖、乃父的精華未曾學得周全,卻多了些公子哥兒身上常見的散漫、惰怠。雖然不是什麼原則性的缺點,但奉祖叔之命入贅魯府,娶了風格迥異的魯小姐之後,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2020)糧食會減產嗎?有可能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