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筆墨瞬間

    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產業結構升級、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生產方式由鄉村型向城鎮型轉化的綜合過程。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群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明確指出的,城鎮化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麵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一、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

    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將擴大內需由工作方針提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凸顯擴大內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目前,中國最大的內需是城鎮化、最雄厚的內需潛力在城鎮化,因為城鎮化既能增加投資又能拉動消費,是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應當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因。城鎮化程序將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帶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全方位需求,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加快工業化的重要載體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建設就是經濟建設,城市投入就是產業投入。城鎮化和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兩個車輪,缺少工業化,城鎮化就沒有發展動力;缺少城鎮化,工業化就失去發展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可以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和縣城,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特別是發展小城鎮的農村社群加速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工業化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因此,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能夠為工業化提供強有力的載體和支撐,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推進工業化由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演進,實現工業經濟的快速提升。同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可以加快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河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人口向城鎮和社群集中,需要服務業跟進,這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業大而不強,“三農”問題是制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最大症結,人多地少是制約“三化”的最現實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駐馬店趕超發展、加快崛起,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發展實踐證明,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程序,才能破解用地剛性需求與保護耕地硬性約束難題;只有拓寬工業發展與城鎮建設空間,才能減少農村人口、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組織化經營,才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尤其是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作為重要節點,這既能夠促進農村擴大投資、增加消費,又能夠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

    四、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富民強市的必然選擇

    城鎮化的推進、城市活力的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對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說,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帶動消費提高、投資增加、GDP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當前,我省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低,要實現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加快實現富民強市步伐,必須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同時,以農村社群建設為切入點的新型城鎮化主要參與者是農民,最大受益者也是農民。

  • 2 # 樂發揚福建三明

    中國新時期走城鎮化的發展道路意義深遠,從農村走向城市升級發展,功在當今,利在千秋。在發展的同時不是一棍子打死農村,應保留部份鄉村在生態,人文,植被豐富有一定發展空間的村莊還是要的,中國八億農民在農村自身條件生產發展,多種經營特色產品提供社會,原汁原味保留更有利於市場經濟人民生活的主產品。為中國新型農村建設提供有利支撐,總之走城鎮化道路利大於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的天體(行星)人類可以在上面生存活動,回答?關係人類思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