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之騰
-
2 # 秋醬喜歡悅讀
實踐出真知!
書中的道理很多是透過時間的驗證、透過你的時間才能夠知曉正確與否。
正確與否的關鍵是自己用羅曼·羅蘭的名言說:
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如果你是希望從書中讀懂自己,檢查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的,驗證學到的東西是否正確關鍵真的在於你自己,而不是書籍,因為審判者是你。
不過我覺得,“所有人事物都沒有對錯,只是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給他們一一貼標籤。”
不然怎麼會有“禍不單行”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方法中的方法論如果真的希望透過方法論去驗證你學到的方法是否正確,在這裡推薦兩本書籍。
他們都是講述方法背後的方法論,可以作為很好的衡量/參考標準:
1、李笑來《財富自由之路》
很多時候想知道方法是否正確,你必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李笑來就用各種有趣的理論來破解方法背後的方法論,他不是簡單告訴你方法,而是告訴你形成這一理論背後的思維模式。
我最喜歡他說的一句話:“那些在今天被人們稱為‘雞湯’的東西,本質上只不過是心理學研究成果的‘通俗版’”。來看看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方法背後的方法論吧!
成甲《好好學習》如果李笑來是教你洞悉方法背後的方法論,那麼成甲就是教你如何讓你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到哪都用得上——底層知識技能遷移。
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也要將知識活學活用,適應這個時代,成甲就告訴你,沒有過時的知識技能,只有過時的思維模式!
1.瞭解自己閱讀的目的
我們每個人看書,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歐洲溝通課教材《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中,作者尼基•斯坦頓把閱讀的目的分為以下幾類:
(1)消遣
(2)資訊
(3)判斷
同樣一本書,帶著不同的目的去讀,會產生皆然不同的閱讀效果。
而若想驗證一本書中,我們學到的知識是否正確,則需要把這些吸收的資訊加以消化,實踐。
政治課上,我們都學習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到的知識,是否符合我們價值觀裡的正確,實踐這一關是繞不過去的。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實踐呢?
2.實踐你的知識
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消化之後,我們需要把它們儘可能地用出去。
比如,我今天學會了一個單詞,那麼,我就可以在這一天裡,多次地使用它,直到我熟練運用為止。
或者,我在書中學到了一個新的閱讀技巧,那麼,我也要聯絡實際,去試一試,這個方法是否真的好。只有用了,我們才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更深刻了解自己之前所學的知識。
這是一個正向的迴圈。學習——運用——檢驗——總結——再學習……
3.嘗試不同的方法
在學習知識之後,不僅僅是要做縱向的實踐,其實,我們還可以在橫向的思維拓展方面,開發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我今天學到了做糖醋魚的技巧,那麼,我在實踐了之後,驗證了美味的前提下,再繼續橫向拓展:用同樣的手法,去做做糖醋排骨怎麼樣。
有時候,這樣橫向的比較,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個通類,有的時候,根據結果的差別,我們可以瞭解到結果不同背後的更多原因。
這些實踐,這些所得,都不是紙上談兵所能比擬的。
4.總結
讀書,學習,然後實踐,再總結。我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更新著自己的世界觀。至於正確與否,它成了一個動態的結果。我們在不斷重新整理驗證結果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我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