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外行人看武器,內行人看後勤。

    蕭何作為後勤保障的負責人,既要忙於應付各種日常瑣事,又要平衡前線和後方的供給矛盾,可謂是勞苦功高,其貢獻一點也不亞於衝鋒陷陣的韓信。

  • 2 # 遊逛歷史村

    關於蕭何在後勤保障上的努力,劉邦的說法最中肯,也最讓人信服:“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

    楚漢之爭,最終的成敗,取決於什麼?電影、書籍都大談特談張良的智謀,項羽的勇武,劉邦的狡猾。這些說法都對,但屬於屬於主觀能動性。決定成敗的還有更加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在經濟方面的。比如說,我們談三國演義。為什麼曹操最強大,不僅僅是因為曹操的雄才大略,更起決定性的作用的是,當時中國北方的富庶奠定了曹操能持續不斷的打仗。所以說在楚漢大戰中,看起來默默無聞的在後方提供後勤保障的蕭何才是最了不起的功臣。

    劉邦攻佔了秦首都咸陽後,包括他自己在內,大傢伙們搶珠寶、奪美女,爭得不亦樂乎。蕭何卻能保持冷靜,四處蒐羅秦政府所典藏的法律文書,戶口賬冊。這些東西照現在說,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資料庫。地區的富庶貧瘠,人口多寡,山川河流,都能瞭然於胸,這些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強化後勤保障能力,提高治理國家的效率。就像劉邦日後所說的,“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可以說,沒有蕭何,劉邦想打敗項羽很難。劉邦十戰九敗,對軍力損耗極大。劉邦的勝不是勝在打仗上,而是勝在後勤保障上。

  • 3 # 野草的沉思

    "

    戰爭要取得勝利,首先要靠統帥的正確指揮、謀劃。其次要靠將士用命和相當的武器裝備。第三,要靠充足不匱的後勤補給。這三樣,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多次作戰,敗多勝少,兵員和物資消耗量巨大,但卻從未斷絕枯竭,總能及時得到補充。這是蕭何的功勞。

    劉邦率張良韓信等出關東征。蕭何留守關中做後勤工作。由於他精通政治,做好了關中百姓的工作,發展了關中的生產,獲得了關中百姓的支援,才源源不絕地獲得兵員和物資,供應前方。五年楚漢戰爭,消耗了多少物資和兵員,蕭何又在後方做了多麼艱辛的努力,這是可想而知的。

    也正因此,在後來總結宴會上,劉邦把蕭何和張良、韓信並列,定為開國元勳之首。後世稱之為漢初三傑。

  • 4 # 經典守望者

    蕭何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他鎮守後方多年,是實際上的關中地區掌握者。他的後勤供給是劉邦的命脈,也是劉邦最終得以戰勝項羽的最大保證。蕭何先是留守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後來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從此之後,蕭何真正成為了關中的無冕之王。在全國勝利後,有人非議蕭何,關內侯鄂君仗義執言:“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凡此種種都看出了蕭何的功勞與能力。

    鎮守關中,轉運糧草其實是一件苦差事。項羽屠殺秦兵二十萬,三秦大地缺少青壯年,三秦父老最恨楚人。所以,劉邦討伐關中其實也費了一些周折。在劉邦率領五諸侯與項羽彭城大戰時,其實雍王章邯還在都城廢丘堅守,三秦大地還沒有完全平定。這就看出蕭何的不易,他既要安撫百姓,勸克桑農,又要時刻提防有人作亂,還要供給劉邦大軍的後勤保障,如此看來,蕭何功勞居於首位也是應當的。

    蕭何對於劉邦也是無比的忠誠,將他視為後勤保障部自然不錯,但是他所發揮的作用遠比一個後勤部長要大得多。古人云:“成大事者必然以尋找分身為第一要務。”蕭何從一定情況上看來就是劉邦的分身,幫他輔佐太子,安定後方。論年紀,他和劉邦是同齡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邦率軍出征,他就是劉邦選擇的輔佐未來太子的第一人選,使得漢室江山不至於發生繼承問題。蕭何對於這一點也有所認同,在身邊人勸說之下,蕭何將自己的子侄全部派往前線,以免劉邦猜忌,這君臣二人真的是千古君臣知遇楷模。相知甚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可月球的背面有陽光和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