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凡書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盛唐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一生除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過一次旅行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故鄉鹿門山隱居,或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曾與眾名士聯詩出名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滿座驚歎,皆為之擱筆。(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作荊州長史,招致幕府,後又歸隱故鄉,不久病逝。其友王維畫像於郢州刺史亭,世稱“浩然辛”,後改為“孟亭”。 孟浩然一生淪落,卻是初盛唐過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詩人。聞一多先生指出“到孟浩然手裡,對初唐的宮體詩產生了思想和文字兩種淨化作用,所以我們讀孟的詩覺得文字乾淨極了。他在思想淨化方面所起的作用,當與陳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淨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宮體詩跳到杜甫嚴肅的人生描寫,這中間必然有一段淨化過程,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風格”(《聞一多先生說唐詩》)。李白《贈孟浩然》予以充分讚美,杜甫稱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其六)。孟浩然現存詩二百六十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運用格律的形式寫了大量的山水詩。這些詩在當時是很負盛名的。孟浩然逝世後,好友王士源出版《孟浩然集》三卷,後《全唐詩》輯錄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詩從初唐風行的詠物、應制等狹窄題材中解放出來,較多反映山水隱逸生活,恬淡孤清,形成和諧優美的意境,獨具風格,藝術上有較高的造詣。只是多寫隱居閒適和羈旅愁思,沒有涉及更廣闊的社會生活。

    留別王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釋】寂寂:求仕沒有音信,心中苦悶。 尋芳草:喻追求理境界。 違:分 當路:當要權者。 假:寬容。 還:回鄉。 扉:門。【鑑賞】本詩是孟浩然將離長安、贈別王維的詩,詩中抒發的還是求仕碰壁後苦悶怨憤的感情。 孟浩然曾於太學賦詩,“一座嗟服,無敢抗。張九齡、王維稱道之”,但這次入長安竟然無功而返,詩人心中是很惆悵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是一時牢騷語,他與王維還是甚為相知。前二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直寫自己失意,無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紙背。既然長安是這樣的難堪,所以三四句說“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悵地告別。 五六句“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進一步說明仕進不達的原因就在於無人援引;“知音世所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珍視與王維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無望,詩人再留京城就毫無意義,因而決心迴歸故園隱居山林,寂寞地度過餘生了。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後的心境,表現得十分深刻。言淺意深,頗有作味,耐人咀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酷暑難耐之時,一盤涼拌苦菊是首選,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