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鄉子·送述古, 宋·蘇軾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11
回覆列表
  • 1 # 0過去現在未來0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原詞及其大意

    南鄉子·送述古 宋·蘇軾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其大意是:回首一看,只見眼前橫著無數的亂山,隱隱約約能看到城市,但看不到人影。有誰能像山上的臨平塔一樣呢,一直亭亭地矗立在山頂上,迎來客人又送客遠行。回家的路上晚風清冷,晚上睡覺稍微有點冷,輾轉反側,夜不成眠。今天晚上燈光忽明忽暗地斜照著,秋雨已停,天已放睛,但我的眼淚卻停不下來。

    二、蘇軾其人及其文學成就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大家,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偉大文學家。他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享年65歲,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坡仙。蘇軾和其弟蘇轍都是少年成才,文學修養極高,和父親蘇洵並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重要代表,他是一綜合性的大家,在詩詞書畫散文、茶佛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詩詞題材廣泛、筆力雄健、豪放大氣,為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為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為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其書法也很聞名,是“宋四家”之一;著作頗豐,現存世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三、寫作背景

    此詩為他37歲時所作。述古,即陳襄的字,福建閩侯人,他是蘇軾的好友。陳襄在朝為官時曾向皇帝推薦過蘇軾和司馬光,因而得罪了王安石,後被排擠到了杭州任太守,其時蘇軾也貶在杭州任通判,兩人交情甚好。公元1074年,陳襄任期已滿,準備到南都赴任(今河南商丘南),蘇軾不忍分別,坐船送其至臨平(今餘杭),從而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

    四、具體賞析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我把好朋友送走了,回頭一望,只見橫在眼前的是那連綿不斷的亂山,隱隱約約能看到臨平鎮的城廓,但完全看不到人的影子。此句開門見山,直指離別,寫的是離別之後乘船回來的情景。“亂山橫”給人以愁緒,有思緒之亂,情緒之雜之意。“不見居人”往前已看不到朋友的蹤跡,回首又看不到臨平鎮的人影,真是孤單寂寞啊。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又有誰能像山頂上的臨平塔呢,它一直亭亭地矗立在那兒,孜孜不倦地迎接西來的客人又把他們從東邊送走。這裡寫了因為已經看不到朋友的船影,心裡無限惆悵,突發奇想,如果自己是臨平塔就好了,它高高地矗立在山頂上,可以看得很遠,西來東去的客人都盡在它的眼底了。此句筆法清鮮,想像奇特,也從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之深。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回家的路上晚風清冷,晚上睡覺已經有了一點寒意,一直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此句的”歸路”,是己經離舟登岸往家返的路;”清”和”寒”一是寫了季節和時令,也寫了作者心裡空虛和清冷。想在夢裡和朋友見面,但又夢不成,心裡也是有些懊惱的。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今天晚上殘燈斜照,忽明忽暗,如瑩光點點。秋雨己經停了,雲層已經消散了,但眼淚卻一直沒有停,沒有幹。因為睡不著,所以老見燈光明滅,搖曳不止,這是因為思念友人的緣故啊,不信且看,淚還沒幹呢。最後一句連續兩個“晴”,前寫天晴,後寫淚乾,含雙關之意。

    此詞寫離別,沒有具體描寫離別前和離別時的情景,而是寫離別後自己的所見所感,別有意味。

  • 2 # 老馬識途183228897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此句寫送客轉身歸來,心中失意,故眼前模糊一片之景。模糊的山,故亂;模糊的城,故不見人;模糊的塔,故望作人影。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此句"斜照",言作者孤獨躲在屋內一角。"殘燈",言作者一夜恐不能成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的乞丐都怎麼討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