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深初見鹿
-
2 # Hello溫哥華
儀式感能讓平凡的生活發光,那麼在春節這樣特別的日子裡,各式各樣的傳統習俗更增添了節日的莊重和喜慶。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不但要喝臘八粥還要做臘八蒜。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共煮一鍋,敬獻農神,慶祝豐收。臘月初八醃製一罐臘八蒜,等到除夕就著餃子一起食用也是春節期間全家都可以參與的活動。
臘月二十三或者臘月二十四的小年,不管南方北方都是祭奠灶王爺,貼春聯,打掃房屋的傳統日子,全家上下一起迎新納福好不熱鬧。
過了小年那就是除夕了,一家團圓,辭舊迎新,其樂融融。
春節期間的民俗講究一個接著一個,或許可以說過年的濃濃氣氛是透過這樣誠意滿滿的儀式感帶給我們的,同時,我們也在這樣的儀式感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諦和希望。
貼春聯
中國古代自古就有對聯這一著名的文學表現形式。寫於紙上,對仗工整,稱之為楹聯;用於緬懷逝者,稱之為輓聯;那麼用於應屆春節的,自然是“春聯”了。在每年二十九或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將宅子裡外門戶裝點一新,貼上春聯。貼春聯的儀式起源已經不可考,在宋朝甚至之前就已經有這樣的形式,但真正普及是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過年之時,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春聯最早寫在桃木板上,因為桃木的顏色是紅色,紅色即可以辟邪,又含有吉祥之意。後來,當春聯寫在紙上的時候,也延承了這一傳統。目前,已成為春節最重要的儀式之一。
放鞭炮鞭炮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沒有火藥的時候,古代人用火燒竹子,讓竹子爆裂發出聲響,以驅趕瘟神,因此也被稱之為爆竹。這一習俗相傳跟春節的來源——年獸有關,因此,放爆竹也成為了春節最重要的習俗和儀式之一。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上都會燃放爆竹,尤其是在春節期間。但是隨著近些年環境汙染的惡化,各地也逐漸禁放煙花爆竹,只能期待有朝一日無毒無害的無煙鞭炮能被研發出來,讓這一儀式保留下去。
守歲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夜特有的儀式。守歲主要是在除夕夜之時,燈火保持通宵不滅,取“燃燈照歲”之意。守歲的年俗,據記載在兩晉時期就已經盛行了。西晉周處所著《風土記》就記載了“饋歲”、“別歲”“分歲”和“守歲”的民俗,即今天的“守歲”、“年夜飯”、“祭祀祖先”等民俗。燈火保持通宵不滅,寓意是當燈照過之後,來年加重財富充實。但同時,守歲也寓意全家人團圓,共迎新年。
吃餃子過年吃的餃子,即“交子”之意,指“更歲交子”,子即子時,一年的更迭之際,吃上一份餃子,寓意“喜慶團圓”、“吉祥如意”。餃子在三國時期就出現了,到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形如偃月”的餃子,即今天餃子的形狀。但那個時候,餃子的吃飯與現在餛飩的吃法很像。唐朝時期,餃子出現了現在的吃法。
壓歲錢對於孩子來說,壓歲錢是最能代表春節的儀式了。壓歲錢的習俗也很久遠,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經有這一習俗。在宋朝之時,壓歲錢已經非常盛行。壓歲錢最初用於驅邪鎮惡,即人們認為小孩子容易受到小鬼的侵害,因此透過壓歲錢的形式,驅逐邪靈。後來,壓歲錢演變成春節的重要習俗,家中長輩在年夜飯後或初一日晨,會將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的寓意是,這一歲平安。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很多東西都寄託著古人對於未來的美好期望和祝願。在廣袤無垠的神州大地上,各地民俗豐富多彩,各自不同,因此春節的民俗也顯得多樣。但不變的,永遠是春節期間家人們表達的“闔家團圓”“幸福美滿”,也是人們對於未來的“殷殷期盼”和對於新的一年的“衷心祝願”。那麼,你家那裡又有怎樣的民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