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盧銳軍
-
2 # 風行如歌
不正常,科學的績效考核結果導向為主,過程態度指標為輔。如果工作結果好且客觀的體現在考核上,那就該得到獎勵。
不排除小公司處在“人治”階段,以上司喜好為導向而造成考核不公。話說回來,跟上司相處也是門藝術,不能只會埋頭幹活。
-
3 # 劉億129
作為企業,要是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那麼不會走的更遠.如果誰要是不太認可,只能說你離領導的位置還很遠.然而,當你感覺規章制度還不夠時,你就快要成為領導了.
-
4 # 暖陽二月
這個考察勤勉度,應該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吧。一個企業要想發展不僅僅是下面的員工能做出成績,而且得有合理的規章制度的。
中國自古就有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企業,要想立足發展,甚至長久快速發展,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員工,沒有一定的考核機制,晉升員工,那麼終究會是盤散沙。企業的發展,員工的晉升,不能僅僅看工作成果的,也得有其他與之配套的其他德行方面的要求~~
身在一個企業,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端人飯碗就得服人管,沒有那麼多的為啥,只要不是惡意針對個人的,咱們就得遵守。更何況從小咱們就知道,玩個遊戲還得有這樣那樣的規矩呢,更何況是投身社會發展自己養家餬口了。
也或許在一個企業裡有可能存在的這樣那樣規矩的“不合理”,那麼咱是不是也得按著別人的規矩來,一步步晉升到了足夠高位,才能改變你所謂的“不合理”啊。在這之前,也只有按照別人的規矩潛心修煉,以期達到早日實現定製出讓別人修煉的自家“規矩”。加油!
-
5 # 職場精進圈
這個要分公司發展階段來看,離開環境談合不合理都是非常片面的。
在初創時期,需要勤勉,企業要的是能一個人做3個人的事,是要能上前線打仗的人,
簡而言之,要的是一種“洗腦”的氛圍,這裡非貶義
試想華為創業期如果沒有那麼多不計報酬甘願奉獻的人,如何發展到今天?
這個時期,就算你工作成果非常優秀,但別人都在加班,你5點準時走,也是對團隊不好的影響。
而在企業的成長和成熟時期一般都不會有這樣的考核,成長期的企業已經度過了生存危機,要的是市場突破和提高競爭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個靠勤奮就可以?那如果一個銷售人員5+2,白加黑跑業務卻只帶來了幾十塊錢的業務,可以算績效優秀嗎?不是,這才是要用結果說話的時候。
最後我們再來看衰退期,這個是企業必經的階段,衰退期並不是一定不好。
很多百年企業都是經過了衰退期再進行改革再重新新一輪的發展,比如通用。IBM等等。
這個時候很多員工都已疲憊,“老油條”也多了起來,為了使這樣的企業重新煥發活力,避免衰退-倒閉的命運,再一次營造奮鬥的企業文化也是正確的戰略。再創業,再出發!開始新的征程。
回覆列表
其實也正常。所有考核體系都是老闆價值觀外化的表現。如果你的老闆是一個既要結果,又要過程的領導,他這種考核需求很正常。可能老闆的成長和成功經歷就是如此,他也希望團隊如此。
如果想上升到理論層面,科學點,我的建議如下:
一、初創期企業,應多重視結果,採取線性組合計算考核,結果權重70-80%,過程權重少點。獎金多跟結果掛鉤,提拔重用兩者都要看。
二、發展期企業,可以採取雙維度考核。將結果和過程作為獨立XY軸,劃分四個象限或9個方格,將人群予以劃分。老闆就是希望德才兼備者。
另外,很多員工所說的”我結果很好”是一種知覺偏差,在很多老闆看來其實是有差距的。一個經典結論是”一個組織裡面70%的業績處於中等水平,但是其中80%的人強烈認為自己業績處於中上等!”一半的人對自己業績認知並不準。曾經一個案例是:一群人晚上喝了不少酒,第二天問每個人喝了多少酒。加起來遠遠超出實際喝的。不是酒沒醒,而是人的知覺偏差。實際社會中,很多人不都覺得自己乾的多,而拿得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