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珊瑚館藏家
-
2 # 路過堂
個人認為,人們對葫蘆的喜愛,首先還是來自於葫蘆的寓意,文化部分,其實要算延生出來的,所以文化不僅僅有地域上的分別,不同的人對葫蘆文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對於我而言,我不僅進把葫蘆當做一種裝飾品,我也非常相信葫蘆能帶來好運,並吸納一些不好的東西,所以我不僅擺放,還種植了葫蘆,我對葫蘆有非常特殊的情感。在我的生活,到處都有,每天看著這些又圓有可愛的傢伙們,心情也非常開心。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肯定的是:全世界的葫蘆文化是不一樣的。
首先葫蘆諧音“福祿”,代表著華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季羨林在對劉堯漢先生所著文章《論中華葫蘆文化》的評述中提到,“中國民族確屬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蘆文化傳統”。葫蘆外形柔和圓潤、線條流暢,上下球體渾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祿;大肚小肚,能容天下萬物”,葫蘆蘊含著多層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諧、多子等。可以說,葫蘆身上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其實,不僅中國人民喜愛葫蘆,“一帶一路”的許多沿線國家人民都對葫蘆與葫蘆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礎。一般認為葫蘆的原產地是非洲,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均有源遠流長的葫蘆種植歷史。同時,歷史文獻表明,印度人民對葫蘆“多子多孫”的文化寓意與華人民有共識,這一點可以由季羨林先生所翻譯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詩所記載的“須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來了一個長葫蘆,人們把葫蘆一打破,六萬個兒子從裡面跳出”,給予證實。蒙古的民間故事《金鷹》同樣表明,葫蘆在蒙古民間具有繁衍生息的含義。葫蘆作為日用品和吉祥工藝品,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各華人民廣泛喜愛。中亞的阿富汗人慣用葫蘆做喜慶場合用的化妝品容器和鼻菸壺。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國家,常見葫蘆用作煙具和裝飾工藝品。甚至在美國、日本、南美洲諸國,均可見到葫蘆文化的蹤跡。
由此可見,葫蘆文化可以成為連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紐帶之一。眾所周知,儘管“一帶一路”的倡議是開放包容的,但沿線涉及許多個國家,且其範圍還在不斷擴大,各國在政治體制、宗教制度、經濟發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較大差異,亟需共同的文化載體作為交流與合作的橋樑。中國與其他各國在葫蘆實體、葫蘆工藝造型的愛好,以及葫蘆文化內涵的審美習慣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識,這種依附在葫蘆載體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寶貴。以葫蘆等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加強民間交流,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建立互信、開展合作奠定基礎。
中國有著悠久而成熟的傳統葫蘆文化。在中國,葫蘆的種植歷史和被作為圖騰崇拜的歷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曾出土過葫蘆種子,而《詩經·大雅·綿》中有“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的詩句記載。不僅國內學者有大量的葫蘆文化研究文獻,而且基於中國葫蘆文化的影響力,國外的葫蘆專家也非常重視研究中國的葫蘆文化。如德國的吳森吉著有《葫蘆在中國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1991)、田分直一(1981)分別寫出關於中國葫蘆神話的《壺中的宇宙》與《祭壺村——臺灣民俗志》等文章。中國的傳統葫蘆文化已被公認為世界葫蘆文化中的瑰寶。另外,目前中國葫蘆文化產業在資本、市場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中國的葫蘆文化產業專業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蘆栽培、剪紙、雕刻等領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設計師、畫家、民俗學家、收藏家等葫蘆文化方面的專家。中國葫蘆原料的質量與工藝造型技術享譽海外,其文化產品的營銷基礎較好。
古人云,“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的葫蘆文化可以發揚光大,和其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起形成合力,增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