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劉表困守荊州,是多方面原因。

    一,年齡大了,不想折騰。

    二,本人好空談,坐而論道。

    三,荊州軍政實際被蒯蔡兩大家族掌握,而世家都是不想對外用兵的。

    四,曹操實力強大,荊州軍隊戰鬥力弱,上上下下都不敢進攻曹操。

    所以劉表坐有荊州6郡(南陽地區除外),擁兵20萬,只是守家而已。漢獻帝東逃出關,近在咫尺的宗室劉表根本不出兵相助。曹操多年與呂布、劉備、袁紹大戰,劉表也不願乘機進攻以圖挽救漢室,完全是在等死。這樣的諸侯當然被曹操孫策等人蔑視。

  • 2 # 中孚鑑

    劉表雖然坐擁荊襄九郡,也可以說是一個實力較大的割據勢力,並且荊州地處要地,本來有這麼大的勢力和地理上的因素,也可以有一番作為,但劉表死世後,劉表之子劉琮接掌荊州,沒多久劉琮就投降了曹操。

    劉表在荊州恩威並用、開經立學、遠交袁紹、近結張繡,有兵士十餘萬,那為什麼劉表還被人輕視呢?

    只因劉表是一心要自守,他沒有多大的雄心壯志,他接交袁紹、張繡,其實就是為了自守,他讓劉備去荊州,也是用來自守。

    在當時天下諸侯相互征伐的時候,劉表也經常是中立的態度,劉表的自守雖然讓荊州免去很多戰亂之苦,但也讓荊州停步不前,沒有壯大。

    劉表很有才學,做個自守諸侯還是不錯的,但是在東漢末年動亂的年代,若只想著自守,最終也會慢慢的衰敗的。

    同時劉表寵愛蔡氏,又重用蔡氏之弟,並且又偏愛次子劉琮,而疏遠劉琦,最終導致劉表在立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失誤。

    劉表去世後,次子劉琮做了荊州之主,但沒多久劉琮就在蔡瑁等人的勸說下,就把荊州獻出,投降了曹操。

    所以,本來劉表的實力是不小的,也可以與當時的諸侯們一爭高下,但劉表立意自守,沒有雄心大志,因此也被人輕視。

  • 3 # 威說

    劉表是名士出身,是漢朝遠支宗室,曾參加過太學生運動,名列"八俊"之一,被何進徵辟,何進被殺時,他仍在洛陽,並沒有積極反對董卓,而是依然聽從中央號令,不管這個中央實際上姓不姓劉。

    和曹操、袁紹不同,劉表並不是靠鎮壓黃巾或者聯軍討董起家,他只是一個受朝廷委派赴任的地方官員,這個朝廷還是董卓控制下的朝廷!

    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時,荊州亂作一團,刺史根本無法到任,他悄悄來動荊州,依靠襄陽世家大族逐漸控制了荊州九郡,事實上,他從來就沒有一支跟隨自己從血與火之中拼殺出來的嫡系武裝,這是他的致命弱點。

    劉表是依靠當地世家奪取的控制權,這讓他統領荊州的過程相對順利,但也讓他的統治集團對外進取心不足,這一點,在劉表控制荊州時就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劉表能夠上任是因為長沙太守孫堅以討董為名起兵北上,一路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諮,荊州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不過劉表到任時,袁術佔據南陽,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地又有很多“宗賊”作亂,局面混亂。

    所謂宗賊,就是以宗族為單位聚眾劫掠的地方武裝,對廣佔田畝的世家大族危害最大,所以劉表很快聯絡到了襄陽的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商議,最終採納蒯越的計策,迅速平定荊州。

    蒯越的獻計說來也簡單,就是“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為也。”

    很明顯,蒯越的獻策沒有任何擴張性,連荊州的北大門南陽也不想爭奪,只是想以江陵、襄陽為根基,保境自守,願想是傳檄而定,連仗都不要打,原因就在於蒯、蔡兩家的根基在襄陽,其他地方不是他們的核心利益,他們也沒有心思去佔領,只要保住家業就好。

    劉表,說到底只是荊州世家的代言人,他後來劉表擊敗孫堅、趕跑袁術,要說沒有野心是不可能的。可一來劉表的性格就是期望於外交解決方式的,二來底下的世家不想打,劉表又沒有獨立於他們之外的武裝力量,也只能自守了。

    這一點,曹操等人看的很透,所以全然沒有把劉表放在眼裡。

  • 4 # 青史如煙

    前兩天玩三國殺,發現劉表的主技能叫自守。有些許疑惑,一翻開史書,就發現眾人對這位荊州刺史的評價不敢恭維,如劉表是個漂亮的草包,劉表自守之賊。

    怎麼看這個事情呢。咱們先看看對別人的惡評吧。

    曹孟德曾經有一句皇皇大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袁本初、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子隨父,子不教父之過,既然兒子那麼差,可以看得出,當爹的也就這個樣子。

    按照這個推論,自此,劉表就成了袁紹一流的人物,紙紮的虎符,稻草的兵,傻冒一個。

    三國演義流行後,劉表更成了一個跑龍套的角色,似乎荊州刺史安在此人頭上,不主動讓賢給劉皇叔,就是一個大大的罪過。

    (諸葛)亮好謀無決,好兵無權,說穿了就是志大才疏!

    這句話,說起來估計很多人會惱火,是誰這麼牛氣沖天呢,司馬懿!

    反唇相譏的話,司馬懿更加不堪,這個大陰謀家,裝孫子裝了一輩子,到死才翻過來。

    真是無言以對,首先,就要替劉表喊冤;曹操本來就眼高於頂,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然後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這一圈下來,就是說我們三個大佬牛氣,其它人都不行。其實,罵人無非如此,只罵同等級的。

    換個角度去看,幸虧曹操活得不夠久,否則等到263年魏滅蜀之後,這話得改成袁本初,劉景升,劉玄德兒子若豚犬耳,不過這不對,豈不是和“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出來了矛盾。

    而且劉備,確實是英雄啊。

    可還是不免有劉禪那樣的兒子。足以說明,硬生生透過兒子表現判定老爹智商,不大可行。

    那麼劉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劉表是個白面書生,又高又帥,他出生漢朝宗室之後,曾經入太學,當時大概書讀得很不錯文章出名,而且還比較敢言,加上有好的相貌,一時受人追捧,時人曾有“八俊”之雅號,而劉表正是其中之一。

    本來,這個宗室公子出身不錯,又有文采又有一定能力,朝廷出於照顧關係戶,劉表也能比較吃香。

    可是桓帝靈帝實在太不靠譜,把國家搞得稀巴爛。

    後來又有了董卓之亂。

    一介書生,說穿了,必須趕緊找棵樹依靠。還好,作為宗室子弟,憑著方方面面的關係加上自己的打點,公元190年,劉表謀得了荊州刺史的官爵。

    僅僅一紙朝廷的任命,想接管並治理好荊州,那是難上加難,因為當時賊匪橫行,僅僅安全抵達任所都是個大難題,而且到達之後,也非常危險,畢竟上個荊州刺史就剛剛被殺。

    可是,隻身前往的他卻做到了。

    怎麼做到的呢,他找到蒯良蒯越兄弟及蔡瑁等一起請宗賊首領吃飯,一鍋端了他們。

    他是書生沒錯,可是殺伐決斷他可一點都不缺。

    這一把,一舉平定了荊州的亂象,還得到了蒯氏兄弟這等智囊,襄陽豪族蔡氏的幫助,算是坐穩了荊州刺史位置。

    可是命運給他的時間並沒有多少,說劉表是自守之賊,其實,還真不是,他可是有賊心,有賊膽,卻沒有多少能力。

    畢竟在漢末跨有荊襄八郡那可是不容易的,時刻被人覬覦,另外,劉表有了這麼塊地盤後並未滿足,也曾經蠢蠢欲動。

    聽其言,觀其行。

    我們來看看時間,初元年平(190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劉表沒有參加。為啥不參加,合理想想,至少有一條,他的官職是董卓推薦的,派系上來說算是董系人馬,就算立馬反水,以劉表剛來荊州那個狀況,壓根沒有什麼威望,談何出兵。

    接下來,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成功策動呂布反水,董卓被殺,東漢朝廷又正位了一下,可是這只是迴光返照,不久就因為王允的苛責,不饒恕董卓餘部,西涼軍馬慌亂之際,得賈詡亂武之計,李傕、郭汜回師攻破長安,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天下再次大亂,而且是抽心一爛,勢成崩潰。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明眼人都知道漢朝氣數已盡之時,我們先來分析一個小問題。後來的三國三巨頭都多大了呢,曹操37歲,劉備31歲,孫權10歲,劉表呢,已經整整50週歲了。一心為大漢王朝盡忠的他們,此時發現朝廷無可救藥了,就算同時起點歪歪心思,劉表也大佔劣勢。

    而且此時,劉表的第一要務是穩定發展,掌握軍政實權,黃巾起義後中原戰亂,許多流民流竄到荊州,劉表接守了蒯越的建議,廣收流民,休養生息,他不忘自己文人本色,居然還抽空關注文化事業,辦起了教育。荊州數年間元氣逐漸恢復,劉表的這招自守起到了作用。

    然而,這個老文人也不是吃素的,眼睛一直瞄著周邊的局勢。

    益州劉焉死後,兒子劉璋剛繼位,劉表就開始搞事,派別駕劉闔去策反劉璋部下,只是沒有太大績效。還成功地惹得劉璋變成了敵人。

    不過,劉表也不是沒腦子,張濟帶領部下來南陽搶糧食時,被亂箭射死了。按道理說,敵人死了,應該高興,可以他不接受祝賀,反而收留了張濟的侄兒張繡,接濟糧食結成聯盟對抗曹操。

    最大的問題來了,就是袁曹龍虎鬥開始,劉表坐觀成敗,這從大政治家而言,屬於鼠目寸光,無從辯誣。不過讓荊州偏安一隅,坐山觀虎鬥,倒一直是劉表的作風。再說了,交州牧張津還一直在背後搞事,幾年都沒能搞掂,顧不上那麼多。

    還有一段公案,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家殘餘勢力,以防袁尚袁熙兄弟棲身三郡烏桓招引舊部為患,發兵遠征烏桓,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後襲許都,劉表沒有采納其言。

    如果出兵,那麼首先誰當大將,那麼誰在家,萬一繼承人譬如劉琮去打許都的時候自己嗝屁了,在家的人會不會造反,豈不是出現分裂的重大隱患?再說,很難打贏,即使打贏也得罪了曹操,關鍵打贏佔領了許都做啥,接著跟曹操死磕,很難說不會給他人做嫁衣裳。

    自己死之前不想再狠狠栽個跟頭。

    即便劉表身體健康,該不該聽劉備的,出兵攻擊許昌?

    劉大耳這個傢伙,忘了自己前些年假借攻打袁術之名,攛掇曹操派自己領兵去徐州,結果一去不回。

    如果要攻擊許都,大將人選還真沒有合適的,派劉備帶兵,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豈不是損失大撥兵力與糧草,然後劉備再殺個回馬槍,荊州搞不好就此丟了。劉表選擇不去,這個回合考慮得其實是比曹操高明的。

    三國演義裡面凡屬好人,都不行。

    而且,作為劉備的背景板,劉表佔有的荊州正是諸葛亮隆中對中的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義,就必須凸顯劉表是如何的平庸無能,否則搶了一個好人的地盤,劉備陰謀家的面貌豈不是就暴露了?。

    賈詡的評價是最為公允的: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從劉表兒子最後降曹的決定來說,也沒有毛病。雖然曹操權柄滔天,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名義上他代表皇帝,政治上無可抗拒,劉琮就是選擇了順從中央政府,這也沒錯。把兵給劉備去抗曹,打贏了,就是和劉備共治,然後當個場面人,下場好不過劉琦,劉關張和諸葛亮開會時出來當個擺設.打輸了,掉腦袋。

    不過,大爭之世,正是英雄用武之時,劉表在荊州穩定強大之後,其實是可以培養自家人來問鼎中原的。就像孫策,兒子年齡小那麼培養弟弟。可是他沒有,這個年老的書生,終究是無大的雄心壯志,算不得十分傑出。

    不過,他可是隻靠一個空頭官銜,算是白手起家,沒有曹操的強大宗族,沒有孫權那樣可以依仗的父兄之烈,甚至沒有劉備那樣一出山就有兩個強大虎將般的義弟。

    他根基不牢靠,蒯氏兄弟畢竟是新收服的,襄陽只是客居之地,後來他倚重蔡氏家族就是不得已,然而,一個50歲開始創業的老書生,能有這樣的成就其實是不容易的,其實他賊頭鬼腦的心裡盤算著也想搶地盤,可是佔據的地盤實在不理想,而且從打仗而言,手藝也潮了點而已,但是絕不是草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伍子胥的人物介紹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