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啟金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也不存在沒有風險的投資,只是機率的大小,金融從業者或者專家也只能做到有效的辨別風險,不能做到完全規避風險,所以投資虧損或者失敗也是非常正常的。

  • 2 # 家族財富密碼

    我讀金融的研究生的時候,

    有計算機系的朋友讓我推薦股票,我搖搖頭,我知道怎麼炒股,但不太會炒股,他表示很不理解,覺得我有所隱瞞。連股票都不會炒,學什麼金融。

    隨後我的電腦壞了,

    我找到學計算機的朋友讓他幫我修電腦,他搖搖頭,他知道電腦結構,但不會修電腦,我表示很不理解,覺得他是懶得幫忙。連電腦都不會修,學什麼計算機。

    學金融的人要學什麼?

    簡單說,金融的“金”是指金錢,也就是貨幣;“融”是融通的意思。

    金融也就是貨幣的融通,是資源配置的一個方面。

    既然學會金融,就會知道貨幣可以在哪些地方實現融通,也就是了解了發生的場所,即我們說的金融市場。在各類的金融市場都有哪些特點,哪些風險。

    除此之外,還要學習的是金融監管和基本的交易原則等,要按照規定來辦事,不是哪裡錢多就點哪裡。

    跟理財有多大關係?

    金融專業不回去非常刻意學習理財,但是因為了解金融市場的特點和法律邊界,所以掌握理財知識更便利一些。

    但是如果本身是做比較風險類投資的,或者是專注於金融監管的,對理財並不太瞭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總的來說,學金融的人都會多少接觸一些理財產品,因為他們專業的緣故不會排斥理財,也會做出一些簡單的判斷進行篩選。但並不等於學了金融的人就是理財專家。其實很多理財專家並非出身於金融專業。

  • 3 # 股民小咩

    哈哈,我就是學了四年金融,畢業兩三年後才學會理財的人。這其實很正常,書本上的理論與實戰,是有很大差距的,再加上個人如果沒有一定實踐經歷的積累,很難將知識轉化為實戰能力。

    就好比一個人,得到了武功秘籍,但是他連打架都沒打過,又怎麼能成為武林高手呢。

    學校裡的金融課程,一般是先教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概念,再講授一些公式、理論。大家都知道,凡是寫在課本上的東西,都是抽象化、標準化的。比如“股票”這個概念,書上會告訴你,這是代表公司所有權的憑證,但是現實中的“股票”,到底能幹什麼,書上可沒寫。現實中的“股票”可以用來追漲殺跌,也可以用來價值投資,每一個股民心中對股票的定義都不一樣。

    金融學的課本上的理論,都是理想化的。它要說明一個現金流折現模型,就假設一家公司每年都賺100萬,折現利率是多少,學生直接套上公式算就行了。但現實中的公司,千奇百怪,根本無法套用標準化的公式,即使研究理論數十年的專家,也無法算出阿里巴巴的準確價值。

    有人要說,既然學了沒用處,還學它幹嘛呢,其實不然。從我自身經歷來講,學校知識讓我的思維體系有了框架和基礎,有了這種基礎,我看任何的理財書籍都不會覺得陌生,甚至經常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來理財只是金融龐大框架下的具體應用,我缺的不是理論,而是一種可操作的實戰指引。理論框架已經搭好了,剩下的就是不斷實踐,積累經驗了。

    金融專家不一定是理財高手,因為方向不一樣,一個是理論研究,一個是實戰應用。兩個方向都能有所成就,理論專家能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實戰大師能成為世界富豪。兩個方向的評價標準不一樣,不能用投資業績去衡量理論研究,也不能用理論研究硬套投資實戰。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4 # 餘順天

    答案很簡單,

    知道 和 做到 ,完全兩回事兒

    你知道1+1=2

    你能做到(證明)1+1=20嗎?

    金融市場的邏輯比純數學簡單多了,但又複雜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元格命令用什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