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妙摘
-
2 # ruixuezhaofeng
亞洲四小龍為南韓、香港、臺灣和新加坡,若論文化輸出,南韓最有優勢:國家戰略、國力蒸蒸日上、硬體載體豐富、奧運世界盃舉辦地的影響力等等,有一段具體表述:
世紀之交至今,“韓流”成為“漢江奇蹟”之後南韓新靚點,它源於1998年金大中提出的新世紀立國之本: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韓流”以電視劇、電影、流行音樂、網遊、綜藝節目為主要構成,也包括飲食、美容、服飾、旅遊等輔助要素,現已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範圍內跨文化傳播、交流中一個十分獨特的現象,其文化產業出口已從2000年5億美元躍升至2013年50億。點選率創吉尼斯紀錄的江南style堪稱“韓流”代表,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將傳統價值觀與優雅時尚和現代生活有機結合,而半島動盪的歷史賦予其藝術以“動感力量”。產品暢銷,韓流風行,南韓人既贏得市場,又收穫尊重。對照南韓,香港與臺灣的文化輸出凸顯侷限:以海外華人圈、內地(大陸)為主,內容豐富度、市場容量性、載體與舞臺遠不及南韓......
那新加坡的文化輸出何以“沒有力度”?
首先,這是我們與新加坡相對距離感較遠、接觸時間較短的結果1990年,新加坡成為東盟中最後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兩國的政治文化經貿交流走上快步發展軌道,而此時中國改革開放已十多年,海外各種文化思潮紛至沓來,新加坡文化自有其特色,具有“英國+馬來+華人+印度+歐亞”雜糅的特點,沒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加之華人好大媚西,某種程度上把新加坡的東西與港澳臺歸入一列。
其次,新加坡文化有其“先天不足”:沒有本土性,根基不深;國家戰略以生存第一,文化發展自有其滯後性新加坡制度文明在“四小”中毫不遜色,國家價值觀鮮明:國家至上,社會優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助,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僅用兩三代人時間內建立起了“新加坡人”文化和身份認同。在教育平等和普及方面尤為成功。
而它1819年“立幟”,1965年建國,本土文化、城市文化、國家文化三個層面的建設發展時間倉促,內容有待充實,推廣方式與手段有待提高。特別是與東南亞各國相比較,其積澱、特色、場景、形式、內容都還有很多不足。
相信今後新加坡將圍繞“東南亞-華人圈-英聯邦”這三環,以創新手段與新科技為載體,豐富內容,創意表現,在文化輸出上有更大作為 -
3 # 小石頭259316806
亞洲四小龍應該是2000年之前的說法吧?現在還有這種說法嗎?記得以前新加坡是百分之九十華人加其他國家的外來移民組成,壓根就沒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基礎,拿什麼或者是說以什麼樣的文化作為其本土文化為基礎去對外傳播或輸出呢?因為沒有,所以其根本沒有主流沒有特色,又拿什麼去值得炫耀和對外輸出呢?
-
4 # 不老的老陳
謝邀。它那三百萬華人是由70%華人,30%印度人及其他什項人種組成的。華人以廣東,福建省人為主。離開國土日子久了家鄉味兒淡薄,更曾受殖民英語教育,叫人分不清什麼是主流,要它輸出什麼代表性文化?能見到的也只有簡單的鄉土什俗,如中秋節,春節等。
-
5 # 新加坡眼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文化輸出?文化輸出是指一個國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主動而有意識地將其傳統的價值觀傳播或強加給其他國家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輸出就是輸出一個國家的思想觀念和國家形象。文化輸出的內容決定了文化輸出的成敗,也決定了宣傳國家形象的好壞,其本質是傳遞真實、全面的國家文化,獲得公平的話語權。所以文化輸出,可以看做現下的一種“立人設”的行為。亞洲四小龍,香港的港星80年代風靡亞洲、臺灣新人也佔據了90年代一席之地,韓劇和南韓綜藝也從來沒有落後過,但是說到新加坡,除了范文芳和郭妃麗,我們很難想到別的明星或者影視劇。那麼新加坡真的沒有文化輸出嗎?顯然是有的,提到新加坡,誰都知道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園城市,乾淨、整潔、發達,還有聞名世界的廉潔政府、高效率國家、組屋制度、李光耀政治理念。這些都成為他華人提到新加坡自然而然聯想到的第一印象,這就是新加坡的文化輸出。前文中提到的香港明星,且不說黃金年代出產大量美人之後,至今難再現香港美女的風光,現階段的港星們已經紛紛來到內地淘金。臺灣的新聞,除了蔡英文整天胡亂喊口號,也再沒有一個周杰倫蔡依林了。而南韓的歐巴們年年有,觀眾們換了一茬又一茬。黑幫文化,偶像劇文化等等這些只是大眾娛樂文化層面上的輸出,儘管讓人印象深刻,但是隨著觀眾審美、市場的變化,迅速地被人淡忘。而對於新加坡,人們知道它人才立國,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亞洲領先;人們知道它政府廉潔高效,法制嚴明,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人們知道它環境優美、乾淨整潔……這些非常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就是新加坡的文化輸出,並且輸出的非常成功。
回覆列表
新加坡是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僅633萬平方公里。面積要比秦始皇陵墓面積還小。新加坡是一個文化呈多元性,但卻沒有哪一種文化居絕對主導地位的國家。
任何文化都是植根於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物質文化基礎之上的。 新加坡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之成因也不例外。是隨著新加坡社會歷史的發展和影響新加坡文化因素的日愈複雜多樣化所至。
多元文化的形成原因自從1819年新加坡開港2年之後,就成了一個小小的移民社會。當時新加坡總人口只有4000多人,注意哦,不是4000萬而是4000人,其中華人有1000多人,其他人口為馬來西亞、歐洲、印度和阿拉伯人。
19世紀末以後,新加坡繼續吸引大量外來移民,人口不斷增多,多元民族社會日趨複雜。人口上升到超過25萬,國內有40多個民族,卻有語言50多種。可見新加坡基本上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多民族的社會。
華人帶來了包括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中國文學;英國給新加坡帶來了英語、商業自由、行政管理制度、現代化工業技術;馬來帶來了各種民間造型藝術、口頭詩歌創作、音樂舞蹈和戲劇等;印度人帶來的印度教、泰米爾語等等。
你說這樣的國家它到底要輸出哪種文化呢?如果非要輸出的話,那應該是多元的、包容的、現代化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