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
2 # 愛遊隨我去
咱們先來看看明永樂皇帝是誰。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生於1360年5月2日。名叫:朱棣。出生於應天府也就是現今的天津。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於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現今內蒙古烏珠穆沁,享年64歲。至於堂號在當時,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那麼大帝給一品大員賜沒有賜過堂號,無從知曉。
-
3 # 一介須翁
明永樂皇帝給一品大員賜過堂號這個倒是真的不知道,這要看看那些一品大員的後代有沒有留下永樂皇帝賜封堂號的聖旨或物品。賜給官員的物品就有,下面這個就是永樂皇帝賞賜兵部尚書府上用的瓷器:下圖為永樂皇帝賞賜兵部尚書府上用瓷器的落款
明朝永樂大帝有沒有給一品大員賜過堂號?我所知道的歷史中沒有,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
不過堂號非常有趣,這裡分享一下。
先解釋何謂“堂號”顧名思義,所謂堂號,就是名門望族的名號,書寫在匾額上,懸掛於正堂中央,代表著一個家族的歷史及榮光。小門小戶當然就不需要了。
(永樂大帝)
而到了清代,童生經縣、府、院三級考試合格成秀才,府考時取中前十名者被列為堂號,這和家族堂號不是一回事兒,算是附庸風雅吧。
那家族堂號是怎麼取的呢?並不是哪個字意頭好就以之命名,而是得到歷史中去尋找,如此方能顯示自家源遠流長,底蘊深厚。通常是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蹟或者趣聞佳話、思想主張、知名作品。
在古代,堂號是提升格調的最佳利器。試想一下,某個集會上,大家相互認識,某人說:“幸會幸會,在下XXX。”而另一人說:“慚愧慚愧,在下XXX堂XX。”
誰的格調更高?當然是後面這位。有堂號,代表有來歷,背後靠著一座家族大山,山上還有過往的輝煌歷史,讓人不自覺的高看一眼。
(名士謝玄)
某天,謝安考較子侄們,問眾位少年:“我們家已經非常顯赫了,不需要大家再參與政事,為什麼還要培養你們的才能呢?”
少年們陷入沉思,一時答不上來,只有謝玄朗聲道:“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意思是說,像芝蘭玉樹那樣的神物,應該將其植於階前庭院中,好讓過往來人都欣賞到。我們謝家子弟的才能,也應該讓世人看到。
後來謝氏就以“玉樹堂”為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孟母三遷)
歷史中那些有名的堂號除了謝家之外,歷史中還有很多有名的堂號,這裡舉幾個例子。
1、孟家的“三遷堂”
2、丘家的“河南堂”
丘家發達於南北朝時期,到丘和這一代,歷經北周、隋、唐三朝,官至交州總管、左武候大將軍、稷州刺史,進譚國公。他的兒子丘行恭也非常有名,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冀、陝二州刺史。
丘家是河南最為顯赫的豪門,後人便以“河南堂”為號。
3、趙家的“半部堂”
出自北宋王朝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安天下”的典故。
(《愛蓮說》)
4、周家的“愛蓮堂”
出自北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的《愛蓮說》,廣大學子都知道,這篇名著是個必考題。
5、楊家的“四知堂”
東漢有位名臣叫做楊震,出任東萊太守時,管轄範圍內的昌邑縣令王密以十金賄賂他,楊震義正詞嚴地拒絕了,王密訕訕地說:“親,三更半夜的也沒人知道,您就收下吧。”
楊震說:“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
楊家後人為老祖宗的一身正氣而感到驕傲,便以“四知堂”為號。
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堂號,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說不定能看到你們家的呢。我家是沒有,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