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克洛德有沒有"善"的一面的話

    卡西莫多也不會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撞鐘人

    而是早就死在教堂門前

  • 2 # 晨風說語文

    克洛德似乎總是被打上“心狠手辣”“沒有人性”之類的標籤,被理所當然看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人物。其實在我看來不全如此。

        不可否認,克洛德的確是一個魔鬼。他在面對自己的愛情時,以一種自以為對的方式,近乎變態的去追求埃斯梅拉達,當看到埃斯梅拉達與腓比斯約會,他瘋狂地嫉妒,暗傷了腓比斯,甚至不惜將傷害埃斯梅拉達。他的愛是一種畸形的愛。但是,當他以為他心愛的埃斯梅拉達要被他親手毀滅時,他的內心的痛楚我們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看來,他的痛苦源於他的善良。 

    縱觀克洛德的一生,不難發現克洛德的善良之源。克洛德的早年經歷讓人情不自禁產生一種崇敬之心。他熱愛學習也熱愛生活。他自幼便被父母送到學院,他有著極其旺盛的求知慾,對知識有著無上崇高的敬畏之心,這也讓我感到很敬佩。後來,父母雙亡,他承擔了撫養弟弟若望的職責,這對於一個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學院“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少年來說不難想象有多困難。甚至他還撫養了醜陋無比,在當時的環境下飽受唾棄的卡西莫多。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人性的光輝一面。  

    但物極必反。克洛德早年的優秀使他年紀輕輕便成為了聖母院的副教主。他開始壓抑自己內心一切慾望。他對知識的渴求,對宗教盲目的信仰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對生活本身的熱情。他與其他人不同,他的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曾經的那些好的品質,他的“博學,智慧”,對於生活的熱情與渴望都在那一刻成為他揹負的沉重的枷鎖,讓他動彈不得。

    至此,我們已經看不到早年作為人的克洛德,他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作為副教主的克洛德。   

    克洛德身處於一個追求禁慾主義的社會,這種荒謬的對於正常人性的壓迫正是造成克洛德罪惡的根源。這種社會環境的虛偽與罪惡正是克洛德的“卑鄙”之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我想反則亦是如此。克洛德是當時宗教禁慾主義的犧牲品,他的人生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人物的一生經歷也正象徵了反人性的社會制度的弊端。作者正是想用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性的善良與美終會打敗虛偽的宗教禁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蝦田的水草長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