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古今
-
2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瑪雅文明消失之謎,至今仍未有統一的共識。一、鼎盛時期。
蓋公元前十世紀也,瑪雅文明始成矣,後自起至滅凡經三時,時可分為前古時、古時與後古典時,而於公三至九世此間,是瑪雅文明最盛之時。
今瑪雅文明之遺布,如在墨西哥東南、巴拿馬與宏都拉斯此皆存跡,後古典時,當時之瑪雅人主之於今之卡瓦頓多地動。今存者瑪雅跡中所出之物,示瑪雅人造之瑪雅文,是一個可詫之高文,在天文算等者皆有著深造。
二、消失原因眾說紛紜。
今之科學家與考古學家者,謂瑪雅文暴亡,言數之意,如虜寇、口爆、疫、氣等。
然按瑪雅之地也,今日最有力者設為說,瑪雅文明之過度也,如諸城嘗有今城之口疏,是為了利之過耗,且於境之壞,再加上所遇之難,生於脆之雨林中,用始作術之瑪雅人不能任大者戶口,至以兵來爭利,卒致瑪雅逃者。
其一端,瑪雅文明時較深之學與文,惟極少數之人與祭者手握,而佔瑪雅口絕多者與奴,殊不知之。其受善教之人,在生為難而難,是以難生,速則逝矣。
三、人類文明史的遺憾。
而古時之瑪雅文明在奇琴·伊察時小異(傳云為托爾特克入寇也),更有氣,然其後之繼者非大之力,故不能持,於是新築之不立,郭生亦滅。於是四世紀也,阿茲特克國已初起,而瑪雅文明而已入於衰時,緩之則滅,留其跡也嘗之矣。
一是人口密度超過了環境容量。熱帶雨林的有機質主要集中在樹木中而不是土壤中,砍伐森林進行種植,使一層薄薄的含有有機質的土壤暴露在暴雨的沖刷之下,不要幾年,土壤和有機質就會喪失得一乾二淨,加上瑪雅人不馴養大型動物,種植業取走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卻沒有足夠的動物糞便返回到土壤補充,物質的迴圈之鏈很快就發生斷裂,於是只好棄耕讓其自然恢復植被,而到另一處密林中去開墾,如此反覆輪休,這種“林耕法”只能維持一個較短的時間,愈到後來土地就愈貧瘠,直至完全喪失了支撐人口的承載力,從而迫使人口轉移。
二是陷入戰爭的惡性迴圈之中而失去了拯救環境的能力。瑪雅人沒有大型牲畜,也就沒有遠距離運送大批物資和長途作戰的能力;沒有金屬工具和武器,每次戰爭的傷亡雖然不大但戰爭的頻率卻很高,當環境壓力加大、社會矛盾加劇時,他們既沒有透過戰爭達到統一,又沒有在形格勢禁中實現和解來達到攜手,而是陷入了戰爭和動盪的惡性迴圈,從而也就喪失了拯救環境所需要的整體協調和共同行動的可能。
三是瑪雅文化的強烈自負與宿命思想窒息了它的創新機制。瑪雅的統治者既是宗教祭師又是政治領袖,他們中有一批人對遙遠的天體執行規律的觀測、研究和計算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這種成就足以使瑪雅文化充滿著強烈的自負,不幸的是,宗教文化把天道和人事作了線性式的牽強籠統對應,因而也就充滿著同樣強烈的宿命論。熟知天體迴圈法則的瑪雅統治者不斷地加劇戰爭的迴圈,不斷地加劇掠奪、建紀念碑和宮殿的迴圈,而對這種迴圈不斷加劇對周邊環境的衝擊卻熟視無睹,因為他們把環境問題都歸結為天道的迴圈。這種文化窒息了創新機制,當環境危機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超出了祭師們的預期,超出了社會的承受力時,這種文化的信仰體系也就崩潰了。瑪雅文明的覆滅並不是瑪雅人都死亡消失了,而是其文化信仰體系崩潰了。在沒有外敵入侵、長期佔領和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取代的情況下,如果其文化信仰體系沒有崩潰或者能創新信仰體系,流散到四周的瑪雅人就不至於再也無法聚集,其文化就不至於再也無法延續和重鑄輝煌。瑪雅人並沒有受到無路可走的孤島之困,他們生活在大陸,中美洲及其周邊仍有大量可供生存的空間,足夠疏散消減了的瑪雅人。歷史上有很多古老民族歷經環境災難和社會劫難,但由於文化信仰不倒或能創新信仰體系,仍能自強不息重新振興的例子很多。因而,瑪雅文明覆滅的外在原因是環境災難,內在原因是其自負而又宿命的、喪失創新機制的文化信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