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十一小長假,去哪裡玩了?哈哈,反正我是沒玩成什麼,就在路上堵著了。
8
回覆列表
  • 1 # 石家莊大幫哥

    去了濟南看了看擁擠的趵突泉,在只能看到人的大明湖畔,懷念了一下夏雨荷。去曲阜看了看三孔,用比平時多一倍的價格找了個導遊。又去北京聽了場好聽的大逗相聲。

  • 2 # 東方連話

    我只在周邊做了幾次短途遊,動靜結合,但是多數時間實際上還是在家裡了。

    國慶長假,大家幾乎都面臨一個問題:去哪裡轉轉?是把這七天集中起來出一趟遠門,還是零敲碎打只在周邊轉轉,每天晚上回家睡覺?或者取中,做一兩天、兩三天的短途旅行,然後早一點回家休整?

    上述選項每一項下都會有很多人認同,這要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和心情而定,自然是多種多樣;但是終歸大多數都還是有或長或短的出行的計劃在內的。看朋友圈就可以知道,大多數人還是在不斷髮布不同地點的旅行觀感,因為唯美的圖片資訊裡大多都忽略了旅程上長時間的擁堵,而讓人感覺異彩紛呈、賞心悅目。讓還沒有出門的人禁不住也躍躍欲試起來……

    國慶節假期和春節一樣長,卻又沒有春節的傳統意義上的闔家團圓走親戚之類的任務,加上所有的收費公路都有點狂歡意味地免費了,所以旅遊就成了假期里人們不約而同的主題。

    去哪裡旅遊呢?雖然景點擁堵的新聞一再出現在手機上,但是人們幾乎視而不見,依舊還是會去景點集合,心懷僥倖地去參與那其實必然的擁堵。景點旅遊的觀念在我們普遍現實裡還是一個頑固的由商業話語起端的執念:值得一看的地方必然是會被圈起來的地方,圈起來收費,就證明是物有所值。這是人們想當然的念頭,也曾經是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的普遍現實。

    但是對於一個逐漸發展起來、逐漸小康起來的社會狀態來說,很多風景都應該是直接點綴到了生活本身之中去的風景,不應該有圍牆,更不應該收費。除了特定的歷史文化遺存或者某種奇特地貌的集中之地外,所有的風景都應該是鑲嵌在人類生活的現實中的,也都應該是免費的。一旦實現了上述兩點,人們就不再會集中在節假日裡去爭相一睹其芳容了。

    當然,這和假期制度也是有關係的。針對個人情況休假的年休制度並未普及,國家法定假日又大多短暫,只有春節和國慶是長假;這直接導致了大量補課式的旅行、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兒式的旅行……不過更主要的還是屬於個人意義上的不人云亦云的獨特旅行方式還不是很多。比如沿著一條河去做漫遊式的考察旅行,比如到大的地理脈絡裡去看高山大海,比如騎車深入某種人文線索之中去做對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意義的遠行,等等。

    當然,再好的地方、再完美的規劃,其實也都難以有在家裡的舒適和歸屬感。不管家有多大,只要符合自己的願望,或者是已經為自己所習慣,那麼就可以有隻在家裡的從容;那是一種哪裡也不想再去,只願意在這裡待著的情致。有一點點時間就在家裡,有哪怕七天長假也不願意去任何其他地方。任何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家好!這就是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家園的好感覺。

    在這樣的家園裡,總是能找到幾個固定的位置,在每一個這樣的位置上自己都感覺很舒適,很坦然,很安定;都是審美的,也是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人面對世界的時候的最安全、最美妙的角度。

    這樣的家園可大可小,可以有很多這樣的角度,也可以只有一兩個。這樣的家園可以是鄉間的大院子,也可以是城市裡的高樓,可以是八十年代的簡陋居所,也可以是現在最華貴的山地別墅。不論在哪裡,不論在什麼樣的位置上,關鍵是主人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的恰當而又舒服的位置。

    有了這樣的位置,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脈絡甚至精神世界,便有了應對外界變化的萬變不離其宗的根據。

    不過,出行與家的歸屬感之間並不矛盾,結合得好的話,還可以相得益彰。因為在家裡久了而願意出行,因為出行而更愛自己的家。這樣,不管是對人對事抑或是對於假期的過法之類的安排,就都可以少一些盲目跟風,多一些淡定從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創業的路上總是很多事情要處理,到底哪些更關鍵,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