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睺羅伽l
-
2 # 稻門YAO
我在日本住的是兩人一間的宿舍,和南韓同學一起住。我們平時出門的時候也會說,“我要走了”,對方會回“一路走好。”回來的時候會說,“我回來了”,對方會回“歡迎回家”。這在我看來,是一種儀式感比較強的語言方式,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用我的一位朋友的話說,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給人一種家的溫馨感。
其實,日語和韓語中都有類似的話,類似於中文裡的“我走了”或者“回來了”。但日語韓語的語法構成稍微和中文有點區別,從語法結構上來看,“我要走了”是由“我要走”和“我很快會回來”兩個部分組成,所以暗示著我會很快回家的潛在含義。這一點在中文的語言中是沒有體現出來的。
ただいま的漢字一般寫作“只今”,是現在,目前的意思。在日本的餐飲店門口經常有“只今準備中”的招牌,意思就是現在沒有營業的意思。而日常打招呼的ただいま其實是ただいま帰りました的縮略語,意思就是我剛剛回來了。
除了這句話之外,日本和南韓都有很豐富的敬語體系,對不同年紀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說話方式,而且比較嚴格。這一點是兩國語言結構的特點,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體系。日韓目前社會秩序比較好的原因,恐怕也有敬語帶來的社會等級,尊卑區隔分明的影響。人與人之間都非常注意尊卑,謹小慎微。
翻譯成漢語其實就是“我回來了。”,但是從不同的家庭成員嘴裡說出來卻有著不同的含義。
妻子上街回來明知道孩子還沒放學,老公還沒下班但仍要對著空屋子喊這麼一句,就是為了再確認一下家裡丈夫和孩子肯定都沒有在家,可以打電話找情人幽會了。
丈夫回家時對屋裡喊這麼一句,就是為了給床上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提個醒,“男的可以趕快穿衣服爬窗戶走人了,別再給我抓到不然小命不保。”
孩子回家對屋裡喊一句,就是提醒屋裡的父母,“我都回來了,就別當著我的面吵架了可以準備晚飯了。”
日本人就是這麼有內涵有禮節的民族,平常不給別人添麻煩,遇事要給別人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