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產聚光燈

    房子是老百姓的生存之本,擁有一個固定居住場所一直是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想做的事情;房價也因為這樣普遍的需求意願而從古至今都被關注。房價的穩定也一直是國家最關心的事,歷年透過各種調控政策控制房價市場的平穩,儘量讓每個人都可以買得起房子,儘量打擊投機取巧的炒房客,但是收效都不大,現在的房價和二十年前的房價早已不是同日而語的了事了。那麼古代的人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怎麼控制房價的那?看完不禁感嘆古人買房住房也不易,古人也是想盡辦法控制房價。

    在西漢的時候就有了“限購政策”,頒佈限購政策的是呂后,就是劉邦的老婆。她分別從限制買賣兩個方面控制分配房屋和控制房價。那時候土地私有化不明顯,土地都是歸國家所有統一分配。房子一旦分配給你之後允許你賣掉,但是賣了之後就再也不會分給你新的房子或者宅基地了;同時限制購買房屋,就是想買也要先問問隔壁的鄰居是不是剛好要賣。“欲益買宅,不比其宅,勿許。”如果你想買房而鄰居又剛好賣房的機率應該比中彩票機率小多了吧?所以西漢的時候房地產交易市場十分不活躍,沒有買賣就沒有市場,自然就沒有失控的房價了。

    除了限制買賣政策控制房價之外,古人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這個廉租房更多層面的是民間的,主要是透過寺廟和會館方式。比如唐宋時期的寺廟,雖然寺廟土地是國家,但是建設和維修費用卻可以從民間香火和信徒捐贈上出費用,所以租賃價格特別便宜。據史料記載白居易進京趕考就是居住在一個道觀裡;辛棄疾趕考則住在了現在北京的一個寺裡。清朝的會館更是全國興盛,出門在外臨時居住都是去找各處的會館,不僅房租便宜而且還有休閒辦公的配套設施。清朝的時候凡是旗人也就是滿族戶口,都有資格向政府申請免費住房或者以房價一折的價格購買房子,如果房價100萬,你是旗人就可以10萬買走,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經濟適用房”

    如果從個人角度古人是怎麼規定買房的那,公務員就是替國家辦事的這些官員,古人則是從根源上禁止他們買房。聽起來很詫異,看完卻不禁對古人稱讚。從元朝開始禁止官員買房的規定就開始了,其一,元朝的政府在統一國家的時候從前朝得到很多公有土地和房屋,他們把房屋分配給官員及家人使用,也就沒必要再去買房了。其二,元朝在統一南方的過程,特別是江南一帶的時候下面的官員嫌棄分的公房太小或者不夠豪華,強搶民房造成特別壞的社會影響,為了穩定社會政府限制官員在江南一帶買房居住。到了明清時期把禁止官員買房普及到了全國,如果在工作地附近買了房被發現不僅要挨板子還要撤職查辦的。這樣從根源上斷絕上層社會的購房需求也更形成不了交易市場了。除了公務員,普通老百姓買房是不是就比較容易了那?前面說的白居易出門租住道館,長期居住的地方則在長安的郊區。雖然他名氣比較大,但是租賃房屋加各種開銷也很難一時在繁華之地買下固定房屋。為了工作方便只好在長安郊區渭南縣買了一所房子,逢休息和節假日回來居住,類似於現在北京工作燕郊生活的幾十萬北漂人群“候鳥”式的居住方式。

    古代的房屋市場很難形成比較大的開發商。因為從漢朝左右開始,靠建造房屋掙錢會被社會譴責的,你建造了房屋往外賣或者租賃會被認為是“小人”。到了唐朝如果你購買土地超過指標被發現則又要挨板子,每超過一畝就要多挨10板子。加之古代商人一直在社會上屬於卑微地位,出力又不討好還有可能挨板子肯定是發展不起來的。開發商囤地的行為就更難有大規模的了。如果沒有大量囤地行為就形成了不大規模的土地壟斷,沒有土地壟斷開發商的房價壟斷更無從談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VERLORD》的故事背景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