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蟲不可語冰2008
-
2 # 了了81983498
做為成為博士還要選擇自殺這種行為是很不負責任的,國家和家庭為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多代價,而他卻選擇一走了之,對家庭造成很大痛苦,對國家造成極大損失。而對於像我一樣具有獨立感情的人l來說,是不是也有一些個人困惑問題得不到及時疏解而走上了不歸路呢?
-
3 # 山人的生活感悟
為什麼成為博士還要選擇自殺?
因為一個人選擇自殺,更多的是心理層面出了問題,財富、學識、學歷、官職,甚至年齡性別等都只是外在的表象。
選擇自殺的人,既有當官的也有老百姓,既有大公司的富翁也有打工的窮人,既有老人也有孩子,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所以自殺跟職位、財富、年齡和性別無關!
有句很負哲理的話:“一個人既然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還有一句老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
可世上就有一些死要面子不要命的人怎麼辦呢?前些年,武大博士楊志高疑因博士論文無法透過壓力大,在家中自殺。楊志高生前在武大重點實驗室工作,讀博5年仍未畢業,“面子”要了命!
江青都是自殺的,博士生算老幾?張春橋就不會自殺!項羽也是自殺的,可劉邦眼看父親被殺也不冒死相救,算得上臉厚心硬了。
-
4 # 心理諮詢師四四
自殺在新聞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自殺的人群也是各色都有,明星過著外人看起來光鮮的生活,可是他們也是自殺的高發人群,在我們不瞭解的生活圈子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所以成為博士,也不是不能自殺,相反的,對於有的人來說成為博士,可能是更艱難生活的開始。
從幾起博士自殺的新聞中來看,他們都有這些共同的特點:
1 更大的壓力,博士本身學業帶來更多的任務,如果選題不好或者自己的研究課題不夠創新,本身就會讓博士焦慮,博士只是一個學位,可是和同層次的人比較,身為博士的人都想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究成就來。這是屬於學習範圍的壓力,除此外,還有來自生活的其他壓力。比如導師,導師也是人,會有情緒,有想法,遇到不靠譜的導師,干涉博士的私生活,利用博士,甚至侵犯博士的行為都是存在的,導師帶給博士的不只是科研的壓力,往往還伴隨著生活中的壓力。
2 不會拒絕,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樂於助人和尊敬師長,如果是師長提出的要求,學生一般都會盡力滿足,對導師的心態正是如此,博士和導師某種程度上是利益相關體,導師手握著決定博士能否順利畢業的權力,博士對於導師的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滿足的話,對自己來說就是巨大的負擔,產生壓力。而壓力是許多自殺的源頭。
很多人群,並非想象中前途一片大好。
回覆列表
博士生通常都是從小很聽話的孩子,就是所謂的乖孩子。也屬於喜歡鑽研知識,在學習上很執著的人。從對大多數學習好的學生研究發現,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學習比較專心,相對於關注外部世界的所謂沒心沒肺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而且更努力。一般來說性格外向的孩子由於人際關係較好,比較討人喜歡,所以自我感覺良好,自卑感較弱。相比之下,內向性格的孩子,人際關係不是很好,所以不太招人待見,所以自卑感較強。自卑感往往是一個人上進的動力,更是學習的動力,所以一個沒有自卑感的人很難有很大的成就,當然應該還有抗挫能力。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博士生群體應該是偏內向性格的人較多。當然內向性格不見得就是壞事,成功人士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偏內向的更多。正因為這樣博士生更多在感情上細膩、敏感、感受性更強,學習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正因為學習成績優異,所以從小都是在讚美聲中長大,很少接受批評。很少被他人否定。加上我們華人的教育觀念是隻要學習好,其他方面可以不要求,所以在成長中缺乏挫折甚至勞動方面的教育,結果是遇到困難時承受力很差,在高壓下容易患抑鬱症。
博士生自殺的原因大都是長期壓力和現實困境造成的抑鬱症。所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應該從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