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行研究僧

    我就是銀行員工,平時自然是要理財的。雖然我是銀行的中後臺員工,但仍然有存款指標,所以我除了理財,還要拿出相當一部分放在行內,來完成自己的存款任務。這個特點幾乎是所有銀行員工都面臨的問題。

    在不是季度底,年底這種特殊時點,我是要好好理財的,我的策略就是721。我把我能支配用於理財的錢分成三個部分(這部分錢不包括日常開支)

    70%的錢用於購買市面上的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也沒有問題。作為銀行員工,對這類理財還是非常瞭解,非常放心的。20%的錢用於股票。我也不怎麼擅長低買高賣,我的原則很簡單,持有一些白馬股,放個一年半載。只要收益率超過30%就賣,如果不超就繼續持有。等到低點時再買入。10%用於買保險。我一直認為保險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資產。它不能為你帶來多大的收益,但能讓你在危急的時候不那麼無助。

    銀行員工雖然都是在“錢堆”裡工作,按理說應該對理財很專業,但每一個人都有風險偏好,這是與職業與專業無關的東西。有的理財經理雖然對客戶說理財收益,講股票漲幅,談期貨交易,但自己採用的都是銀行理財這種最穩健的理財。

    這些人就是有專業知識,但風險偏好低。再專業的知識,面臨風險時都沒有什麼用。懂一點的人因為採用各種風險控制方法頂多少賠一點,不懂的人就多賠一點。僅此而已。

  • 2 # 撲啦扒啦小魔仙

    我曾經做過銀行理財產品,熟悉銀行理財產品資產端的一些情況,也做過信託業務,瞭解信託資產端的一些情況,所以說銀行員工由於職業的關係,大部分是比較會理財的,一個是因為,還一個是像我這樣的,買的都是自己做的產品,比較熟悉一些

    當然會把錢存在銀行,不過我會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結構性理財,一般5萬元起,期限1-12個月不等,由於不能提前贖回,一般我會根據手裡持有的現金選擇買6個月以內的,收益率大概在4-4.6之間不等。這個我認為可以替代定期存款,所以我會把可支配資產中的20%-30%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第二、由於我還有每月1萬多的貸款利息,我需要保證10%的活期存款用於生活支出和貸款還款。

    第三,我不炒股,剩下60%的資金我會用在信託上,當然前提是這些信託的資產端是在我非常瞭解的情況下,因為信託屬於高風險投資,資產端會有各種各樣的潛在風險,風險發生的機率有多高,抵抗風險的緩釋手段有哪些,信託公司剛性兌付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般人是不可能瞭解帶到這麼詳細的。至於收益率,反正在確保風險最低的情況下是會比理財高不少的啦。

    以前羨慕過賣車、賣房的行業人士,想買個車,買個房多省事啊,還能內部便宜打折,其實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也是有它自身優勢的。

    還有提醒一點,別買P2P,別買P2P,別買P2P!你盯著的是人家的收益,人家盯著的是你的本金!

  • 3 # 商務新觀察

    銀行員工如何理財?會不會存入銀行呢?首先可以肯定,銀行員工基本上不會將錢存入自己工作的銀行。這除了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以外,也有不願意暴露財富的目的。除此之外,銀行員工也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投資者,也同樣需要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當前國內銀行存款利率較低,這是普遍的共同認識,銀行員工也不能例外,尤其是對於基層員工來說,薪水並不比其他行業的更多反而較低些,因此不會選擇收益低的存款類產品。

    另外,對於銀行員工來說,可能接觸理財產品的機會更多些,也就是說比起普通投資者來說,他們的選擇餘地更大。最起碼他們懂得哪些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率更高,也更瞭解產品的風險等級。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比較熟悉的餘額寶等網際網路貨幣基金,其實銀行員工同樣會選擇,而且銀行自身也有“寶寶類”產品或者代銷基金供選擇。總之,他們都是以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為首選,這與我們的考慮並無二致。

    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我們都知道當前處於負利率時代,在銀行存款無法跑贏通貨膨脹率,那對他們而言就更深知厲害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單點,有科技方面的,小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