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圓子同學Y
-
2 # 世界史圖鑑
在給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引發的,並且兩次世界大戰的作戰方略德國如出一轍,基本上固定了德國要想統一歐洲,稱霸世界所必然要走的路。 普法戰爭勝利以後,德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宣佈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德華人便發展成為歐洲工業第一。僅次於美國,發展工業,需要眾多的市場,德國作為新興起的資本主義列強為了尋求更大的空間。擺在德意志面前的便只有戰爭,同時德國感受到了東方的鄰國法國和西方的俄國雙方面結盟的壓力。
1892年法俄軍事協定意味著之後,德國將在戰爭中進入兩線作戰的困苦境地,而此時史蒂芬開始著手製定戰略計劃,最佳的解決方式便是集中優勢兵力擊敗一方。當這一方擊敗之後立即調轉槍頭獲得第二戰場的勝利。這並非不能,因為德國當時鐵路密度是歐洲第一,還有工業產值的保證,確保了這一戰,並非一廂情願。但最關鍵的是這作戰要的便是時間差。選取的基本戰略便是集中優勢進攻法國,當法國戰敗後,迅速調轉攻擊戰力雖多,但戰爭動員叫慢的俄國。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但這也有一個弱點。那便是由於德軍防守出現了疏忽。而遭到了戰線的崩潰的後果,戰線被突破之後,德軍和法軍又進行了馬恩河畔的奇蹟之戰。此後戰場陷入長時間的攻堅戰。東線的俄國此時戰爭動員完畢,最終不得不洗兩線作戰,德國輸掉了戰爭。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依然按照該計劃,顧計重施。對於計劃的執行基本沒有變化。可以說德軍在當時便是戰爭的賭徒。賭的就是雙線戰爭當中時間差是否對德國有利。德軍是否能夠恰當把握這一時間差。
但希特勒真的賭贏了,英法沒有料到,德軍的會繞過阿登山地,馬奇諾防線毫無用武之地。可以說這一計劃在希特勒的手上實現了。但唯一的漏洞是蘇維埃。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真正實力,全世界也都低估了。德軍被拖在東線盟軍在諾曼底重新登陸,開闢第二戰場成功,德國再次陷入兩線作戰 雖然希特勒失敗,但原因並不是由於計劃線路有問題。事實上計劃得到完美的執行。其實無論是否實施。一旦世界大戰開始打響。無論哪一方都無法承擔長期鏖戰的事實。尤其是發動戰爭的一方。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即使沒有第二戰場也很難取勝。
其實俾斯麥說出了德國的歐洲不敗之地的平衡方式。那就是隻有成為歐洲大平衡的捍衛者而絕不能打破歐洲平衡,不要鋌而走險,最終戰爭全部失敗不僅給自己也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其實按照希特勒的預料。首先,兩線作戰的應該是蘇聯,因為德國和日本早有
回覆列表
一戰後的德國,在《凡爾賽條約》的威淫下:軍事上陸軍只能保持10萬人。由於不得保留海空軍,因此德國海空軍被全面拆除,尤其是海軍,威廉二世用了10年時間打造的能與英國匹敵的“公海艦隊”全部被“依法拆除”,這讓後期納粹新第三帝國在海軍實力上成為無奈的的短板。
由於波蘭的建立,原有德國東普魯士地區大片領土成為了波蘭領地,普法戰爭時期阿爾塞斯地區也被法國接收。這為納粹復仇埋下了種子。
二戰後德國開始更加悲慘:國家被英、法、美、蘇分割槽佔領,而後又分裂為東西德國兩個國家,德國根本沒有所謂“戰略”可言。由於國家分裂,也成為了東西方陣營之間冷戰鬥爭的焦點,一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後,德國才統一。
德國統一後,原有東普魯士地區也成為了波蘭領土。其中最著名就是柯尼斯堡,該地區是德國尚武精神普魯士與條頓武士精神的發源地。蘇聯戰後並沒有把柯尼斯堡分給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的任何國家,由蘇聯直接佔領。
蘇聯為了側底清除德國尚武精神,把該地區所有的人民全部遷移、流放至遠東地區。而後又遷入俄羅斯公民。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接管,現今依舊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同時也是俄軍在西歐對抗歐盟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現今德國雖然可以自行研發武器,德國陸軍水平還可以,但是海空軍實力不強。總體規戰略北約管,外交與法國親密,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