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現廣豐
-
2 # 小編虎哥
錢崇澍,(1883.11.11-1965.12.28),植物學家。浙江海寧人。1914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理學院,後又在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學習,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近代植物學的開拓者之一。在中國最早發表了有關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地植物學和區系學的著作對蘭科、蕁麻科、豆科、毛莨科等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學研究,發現了許多新種對中國的許多植物科屬分類、森林植物及一些地區的植物區系和植被做了深入的考察,採集了大量標本與胡先驌等植物學家建立了中國早期的植物學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編寫中國第一本大學生物系教科書《高等植物學》。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錢崇澍先生是中國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之一,中國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地植物學、植物區系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畢生從事植物學研究、教育和組織工作 。
錢崇澍 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鏐之後。1904年,在清朝舉行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他考中秀才;1909年被保送到唐山路礦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1910年考取清華留美公費生,與胡適、李四光、趙元任、竺可楨等一起遠渡重洋赴美國深造,先在伊利諾大學學習農學,後又主攻植物學,於191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隨後到芝加哥大學進修一年,學習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生態學。1916年回國後,錢崇澍曾擔任南京金陵大學教授;1922—1923年,被聘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教授,講授“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分類學”、“樹木學”等課程;1923年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所長、教授兼植物學部主任,四川大學教授兼生物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第二屆評議會評議員,復旦大學教授兼農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職;1950年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等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學部委員)。
1948年9月,於南京北極閣舉行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議,共48人出席,當時吳有訓不在國內
第一排左起:薩本棟、陳達、茅以升、竺可楨、張元濟、朱家驊、王寵惠、胡適、李書華、
饒毓泰、莊長恭;
第二排左起:周鯁生、馮友蘭、楊鍾健、湯佩松、陶孟和、凌鴻勳、袁貽瑾、吳學周、湯用彤;
第三排左起:楊樹達、餘嘉錫、梁思成、秉志、周仁、蕭公權、嚴濟慈、葉企孫、李先聞;
第四排左起:謝家榮、李宗恩、伍獻文、陳垣、胡先驌、李濟、戴芳瀾、蘇步青;
第五排左起:鄧叔群、吳定良、俞大紱、陳省身、殷宏章、錢崇澍、柳詒徵、馮德培、傅斯年、貝時璋、姜立夫
北大歷史名人,共計217位,選自北京大學校史館傑出人物展覽。主要包括百年來北京大學(含西南聯合大學)師生中對人民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重大貢獻的革命者,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有重大建樹的學術先輩、教育家,20世紀50年代評選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和本校教師中的一級教授,以及北大師“諾貝爾獎”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00-2001年度)。
錢崇澍沒有在北大任教,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國西部科學院盧作孚的幫助下,錢崇澍率領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一部分科技人員,遷往西南大後方重慶北碚,與西南聯大產生了聯絡,也就與北大產生了聯絡。
錢崇澍先生是中國植物學的奠基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列為北大歷史名人,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