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自己的世界430

    從出土文物中,我們知道可考的最早漢字是甲骨文,它源於圖畫,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所謂書畫同源。人視其物,畫其形以記。然則,畫畫比較費時,為了提高效率,線條逐漸抽象化,規整為點、橫、撇、捺、折、斜勾等。依次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行、草的書寫形式。遠古的人們無法考證漢字起於何時、何由,於是認為是某個神人創造的。西漢《淮南子》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是對漢字生世的猜想,更是對漢字奉若神靈的敬畏。文字是文明的確切記載,是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亦是傳播最長遠最有效的方式,因而具有了神性,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這是將文字與經藝、治國相聯絡,顯示出對文字的神聖地位的尊崇。可以說,漢字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清末民初,在中外戰爭的連連失敗中,人民飽受欺凌,仁人志士不斷分析中國羸弱的原因,救亡圖存。環顧列強,均是不同於中國的文化,於是將罪歸於中國文化、中國文字。很多學者將漢字看成了罪惡的化身、革命的目標。譚嗣同號召“盡改象形文字為諧聲”。1918年,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4月號發表文章《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認為:“中國文字論其字形,則非拼音而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於識,不便於寫;論其字義,則意義含糊,文法極不精密……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於二十世紀之新時代。”陳獨秀贊成“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胡適亦“極贊成”此種觀點。史學家傅斯年主張“漢字絕對應當用拼音字母替代,漢語絕對能用拼音字母表達”。蔡元培也贊成採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而魯迅來得更激烈:“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還說,“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漢字和大眾,是勢不兩立的……”於是,漢字從神聖的高峰垂直降落到罪惡的深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家孩子吃飯的時候到處跑,一頓飯要吃一小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