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欣荷

    科技發展,國家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變化很大,鄉有鄉風,之前約定成俗的很多都改變了。以春節為例:

    1)燒芝麻桿

    芝麻秋收時會準備好一捆芝麻桿,然後在春節大年初一清早,把這捆芝麻桿燒掉,伴隨著噼裡啪啦的聲音,寓意新的一年“芝麻開花節節高”,不過現在燒芝麻桿很少了,明火有安全隱患,很多地方甚至連鞭炮都禁掉了。

    2)初一早上吃方糕

    年三十除夕睡覺前在床頭準備好方糕,年初一早上起來的時候吃一塊,寓意步步(糕)高升,現在已鮮有此習慣。

    3)拜年給長輩磕頭

    過去農村給長輩拜年的時候,必須要磕頭,尤其是年紀較大的長輩,小孩子見到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的長輩也要磕頭。現在這種拜年的方式幾乎沒人做了,現在拜年基本上就是過去問聲好,坐一坐,聊聊天。

    4)貼年畫,舞龍舞獅

    以前過年都會貼上有特色的年畫,現在的話只有貼對聯和福字。過去,經常會看到舞獅舞龍,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種活動很吸引人,可以說年味十足。但是現在,舞獅舞龍這樣的習俗已經不多見了,就算是有,也很少會有人看,現在的年輕人連看都不願意看一眼,玩手機,所以這種習俗漸漸的也就消失了。經濟發展的必然結局,30多年前華人處於追求基本的溫飽,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對富裕、對食物有種本能的渴望,每逢過年殺雞殺豬吃頓餃子算是唯一提升幸福感的方式。現在的生活相比過去,無異於每天都是過年。

  • 2 # 蕭孫申子

    三十熬年,點上柏樹枝,大家圍火聊天木了。大年初一,串門拜年木了。領導到員工家拜年木了。初一早起放炮木了。小孩初一早起串各家拜年要壓歲錢木了。等等。誰知。可再加。

  • 3 # 天賦密碼

    過年的習俗是具有地方特色得到傳統文化之一,是一個地方的歷史傳統。這些年,隨著老一輩人的過失,具有意義的習俗也漸漸消失,例如大年三十串家鬧年,幾個人敲打著鼓,撥等樂器,奏起熟悉的樂曲,後面跟著一大群人,挨家挨戶的去給人家拜年,還會在人家客廳裡對著牌位拜上一拜,這是對先人的尊敬。還有在我們老家西北地區的每年都要玩社火,非常熱鬧,去除一年的壞運氣,迎接新的一年新氣象。還有,例如親手剪紙,貼窗花,現在過年為了省事,都沒有那種一家人做在一起溫馨的剪紙的畫面了。這些儀式感十足的習俗消失也意味著我們年味的變淡。不得不說,真的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 4 # 眸子8552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物質的充盁。中國的″年俗文化",有一些正悄悄的退出歷史舞臺。

    在東北,有過年貼窗戶紙的習俗。也就是:為了展現過年的新氣象,把舊窗紙撕下,貼上新窗紙(也就是:窗戶紙糊在外)。現在都裝上玻璃了,所以、″窗戶紙"慢慢的退出歷史。

    過年時,家家都會提前蒸饅頭、粘豆包,在過年時吃。現在條件好,物質豐富,粘豆包以不是過年的″主食"了,所以,也漸漸的消退(還有蒸的),過年時也很少有人吃了。

    磕頭,以前過年,晚輩要給長輩磕頭拜年。這一習俗,隨著文明和新事物的發展,也隨之改變。現在只是在過年時,給長輩行禮替帶了磕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以前過年的習俗中有″守歲"一說。也就是:除夕一宿不能睡覺,古時是怕″年"、也就是叫″山噪"的怪物來″偷襲",所以要″守歲"。如今人們以破除了″迷信",也懂得根本沒什″山噪"之類的東西。所以除夕之夜,吃好、喝好、玩好之後,該睡就睡了。″守歲"的年俗,基本不純在了。

    燒芝麻桿,有些地方有初一早上燒"芝麻桿"的習俗,意為:″芝麻開花節節高"。現今為了減少汙染,這一習俗也將消失了。

    還有就是:燃放鞭炮。說是″汙染空氣",正在禁止。城市賣都不可以了,過年燃放的也就少了。農村現在還可以放,以後就不知道了。恐怕:"燃爆竹、驅山噪"的年俗也將消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汽車LED雙光透鏡大燈的價格會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