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壹角

    現實就是這樣,無論是戲曲、書畫還是什麼界,水平高低與拿不拿獎是不是什麼會員沒有關係!

    但是總覺得有些誇大了,總體水平在這一代裡還沒到一枝獨秀的地步,各有千秋吧。至於梅花獎,因素太多,沒獎的也有高人。

  • 2 # 使用者121956007356

    康萬生也不屑參加這樣的評比。是不是好角,觀眾最有發言權。票房最有發言權!靠拉幾個哥們吹捧,靠官辦的大賽,評不出好角來!

  • 3 # 一介書生而

    不好意思,不請自來……

    其實不光梅花獎,其他獎項康萬生也是很少拿。但這並不能以此來評價康先生的專業水平。或許某些時候他好像真的和獎項沒有緣分……

    康先生11歲就考入天津兒童藝術劇院,兩年後又考入天津戲校,專工花臉,極其具有京劇天賦,且刻苦努力!後來拜入方榮翔門下,論師承與唱功,沒的說。但是許多獎項講究的是綜合實力,康先生唱唸都無可挑剔,唯獨打戲稍微欠缺,而且梅花獎評定更傾向於創新方面,康先生一直沒有自己的新戲,可能與這也有關吧……

  • 4 # 明揚51

    提問的肯定是萬生老師支持者,似乎多少有些抱屈的意味。

    梅花獎自1983年建立,原名“1983年首都戲劇舞臺中青年優秀演員獎”,次年更名為“梅花獎”。起初每年評選一次,05年改為兩年一屆。至今已舉行了28界,天津直到第三屆才有京劇演員獲獎。您知道是哪位嗎?是現已調入上海的大武生王立軍,當時歸屬天津青年京劇團,第四屆梅花獎天津獲獎演員是青年團張派青衣雷英。

    康先生為什麼不是梅花獎得主,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1:名額所限

    每個省、直轄市每屆只能申報2名演員,還要兼顧不同劇種。演員申請,劇團上報,最後由地方劇協平衡後確定最終推薦名單。天津當時有京劇一、二、三團,另有青年團,此外,評劇院、梆子劇院、話劇團等諸多演出團體、眾多名家演員,實在是僧多粥少,很難面面俱到。

    2:年齡所限

    “首度梅”獲得者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下,所以一般是首先考慮年齡接近上限的名家,青年團以外的天津京劇演員當選順序是馬少良、張幼麟、楊乃彭、鄧沐瑋,鄧老師於92年壓哨獲得梅花獎後,年長兩歲的康爺基本就失去評選資格了。

    3:進京演出是前提

    “梅花獎”獲獎另一個前提是評選週期內必須曾經在北京有過正式演出。萬生老師原屬京劇三團,進京演出機會遠遠少於當時正在“大樹特樹”的青年團,也比不上老大哥天津市京劇團(一團),無緣進京獻藝,自然也就與評獎絕緣了。

    4:適齡期間的確不是天津頂級演員

    天津是有名的戲窩子,自83年設獎至90年代初,康爺有資格當選時,他的名頭確實遜於之前獲獎的幾位名家。平心而論,當時最具實力的演員都集中在市一團,真正老三團演員只有團長李經文於93年第十屆獲獎。

    5:梅花獎並非民選

    梅花獎是官方獎項,其選舉程式、資格、名額分配等前置條件有著鮮明的“官辦”特色。這種“基層上報、組織推薦、上級批准”式的評比,業務水平從來就不是第一要素。比如名額分配,明顯的就是地區平衡雨露均霑。即使某省一個唱戲的沒有,也有兩個名額,某省有1000名藝術家,也是兩個名額。康爺生於1946年,演於天津,可算是生不逢時,演不逢地。

    天津京劇演員有兩個“二度梅”獲獎者:一個是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另一個是現任天津青年團團長孟廣祿。我們只能說:有冠軍實力不一定準能獲冠軍,獲得冠軍的肯定有冠軍的實力。

    其實獲獎與否並不是衡量一名演員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康爺藝工銅錘花臉,人品和他的行當一樣,沒有花架子。無緣“梅花獎”的萬生老師依舊是深受觀眾喜愛的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 5 # 言吉2

    明揚你文中稱王立軍大武生言過,你要知稱大武生先看他的基礎功,他沒有,再看腰和腿,而王立軍,短處就在腰軟腿軟,戲少,唱功功力沒有但不是他武生主要考核標準,希望明楊發文,不要胡吹胡捧,我們的言行要對京劇藝術,有一種責任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攝入太多糖不好,但為什麼又說含糖的水果可以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