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拾遺
-
2 # 一枚明粉
在民國北洋六鎮衍生出的北洋系之外,還有東北張作霖的奉系(雖然一直承認北洋中央政權),廣西的龍濟光、雲貴的唐繼堯、四川的四川軍閥。
北洋勢力最大的時候,實際能控制的地也到不了廣東、廣西、雲南,在袁世凱死後,湖南、四川、陝西三省北洋也漸漸難以控制,這三地也成了衝突區域。
(袁世凱死後的勢力範圍)
1、奉系軍閥在袁世凱時代,因為擁護袁世凱的緣故,張作霖的整體實力並沒有削弱,反而兼了巡按使一職,在奉天實現了軍政一體。在張勳復辟中,馮德麟失勢,更是在軍事上實現了奉天化一。在南北衝突中,支援皖系武力統一,獲得了東三省巡閱使一職,漸漸染指吉黑兩省。
(張作霖)
之後就是利用直皖戰爭開始入關爭霸了。
(直奉戰爭)
2、滇系軍閥在蔡鍔進京後,雲南由唐繼堯負責,滇軍由於組織相對嚴密、訓練有素,在西南諸省中自然是首屈一指。
(滇軍)
在護法運動中,滇軍基本佔領四川;之後常年在四川混戰;在後來,多次出兵廣西,1925年在柳州被李宗仁、白崇禧擊敗,滇系軍閥的擴張之路才結束。
3、舊桂系陸榮廷陸榮廷是雲南的土司家庭,出兵為朝廷平叛,漸漸成了高階官員,所部得到較大擴充。在辛亥革命中,獲得了廣西地盤,之後更是一度獲得廣東地盤。再後來廣西開始由陸榮廷負責。
4、晉系軍閥閻錫山在袁世凱死後,獲得了實際控制山西的權力。之後開始山西建設,主要是鄉村治理與稅收調整,大大擴充了他的實力。再就是等待時機,出兵爭霸天下。
(閻錫山)
當然還有混亂的四川軍閥,由於太過混亂,這裡就不提了。
北洋那邊主要是皖系、直系、奉系。除了北洋外的軍閥還有很多。
首先就是西南地區,有很多大小軍閥。
比如滇系軍閥唐繼堯。唐繼堯是辛亥雲南起義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蔡鍔將軍的部下。後來他又與蔡鍔一起領導了推翻袁世凱的護國運動。唐繼堯的基本盤在雲南,貴州方面也聽其指揮。他勢力最大的時候,還控制過大半個四川(包括重慶)。
此外西南地區還有桂系軍閥陸榮廷。陸榮廷也是在辛亥革命後控制了廣西,他同樣是反袁護國運動的主力。袁世凱倒臺後,他又控制了富庶的廣東省,並曾短暫控制過湖南。但是他後來被孫中山、陳炯明趕出了廣東,廣西的地盤隨後也丟失了。
雲南、廣西都是窮省,論實力的話,唐繼堯、陸榮廷跟皖系、奉系、直系等大軍閥差很多。但是天高皇帝遠,北洋軍閥也奈何不了他們。
西南地區四川、湖南也有很多軍閥。尤其是四川,軍閥林立,混戰不斷。四川比較有名的軍閥有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等,他們各自有其防區、軍隊,互相混戰不斷。湖南地區的軍閥有譚延闓、趙恆錫、程潛。這三人都有其軍隊和支持者。
北方各省大多都在皖系、直系或奉系的控制之下。不過山西是例外。閻錫山自從辛亥革命後,就當上了山西督軍。不過山西是窮省,閻錫山缺乏實力。他一直謹慎小心,先後依附於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等人。閻錫山為人精明,一直暗中積蓄實力。北洋各派也一直沒能吞併他。
為何清政府倒臺後出現這麼多軍閥呢?因為辛亥革命之後,各省都脫離清政府獨立,督軍們控制了本省的行政、財政,並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不過如果中央政府力量強的話,是能夠逐漸解決地方割據問題的。比如袁世凱就很有實力、能力,他當大總統的時候,各省都很聽話,地方裁軍、收回財權等事項都開始進行了。但是袁世凱作死稱帝,被各地聯合推翻了。之後北洋分裂,混戰不斷,中央政府力量有限,就制不住各地的軍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