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野小志

    現在農民可能已經很少有再儲藏小麥的了,大多從地裡收回家就賣了,這樣就免去了晾曬小麥的繁重工作,也不用擔心陰雨天氣會影響小麥導致發黴變質,也不需要佔用地方儲存了,可以說大大簡化了收麥子的流程。

    現在大概只有極少數農民會儲存小麥,以便到了價格上漲賣個好價錢。在幾年以前,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儲存小麥,而他們儲存小麥的原因和方法至今記憶猶新。

    老農民貯藏小麥原因

    以前農民貯藏小麥有以下兩點原因:

    1.在以麵食為主的北方地區,以前農民食用的麵粉麵條都是用自家收穫的小麥磨出來的。一般程式是,淘洗乾淨,晾乾,機器研磨。所以,以前在北方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把小麥貯藏起來,留著自家磨麵粉壓麵條吃,一直等到來年麥收時節再賣掉剩下的小麥。

    2.一般新小麥價格不高,到了年底或者來年,小麥價格會普遍上漲,這時候再賣出去就能多一些收益。對於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多一點收益是一點。

    貯藏小麥方法

    農民貯藏糧食,首先就是要把小麥晾曬乾,直到用牙咬麥粒感覺崩牙最好。然後進行貯藏的時候,現在大都選擇橡膠密封桶,把小麥直接灌入,再放入褚糧靈,蓋上蓋子即可。

    在以前,農民貯藏小麥,首先要在佔地鋪上厚厚一層麥糠防潮,然後用麥摺子和塑膠布做容器,把小麥灌入進去,大概灌入一米高左右放三四份褚糧靈,直至灌完密封即可。

    總結,傳統農民的生產方式不斷被打破,新事物新技術不斷湧現,農村農業發展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在這同時,我們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也慢慢丟失了,曾經的鄉村記憶也越來越遠了,還有我們念念不忘的農村傳統麵食也在逐漸消失。有進步發展,也有悵然若失。

  • 2 # 秦巴小蜜蜂

    小麥收穫後,非糧食產區的農民仍然有儲存的習慣,一是作為主糧和細糧一年四季都要食用,儲存一年以上的小麥勁道更好吃。二是可以預防天旱雨淋帶來的自然災害,有糧緊防無糧時。三是儲存新糧,根據當年收成情況賣陳糧,輪換存糧以備不測。

    農戶存糧大概經歷了三個時期,在農村土地剛承包到戶的初期,主要使用農家肥種地,化肥用量比較少,糧食產量也比較低,農村經濟相對落後,所存糧食的器物有用竹子編的囤子和袋子。將曬乾的麥子裝入其內,這就是所謂的“莊稼”,老百姓常說的“莊稼莊稼糧食裝在家裡才叫莊稼”。這種存糧方法最大的缺陷就是易招鼠害和受潮蟲蛀,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損失。

    後來隨著農業的發展,糧食產量逐年提高,經濟也越來越好,很多農戶做木櫃存糧食,有裝一千多斤的,也有裝兩三千斤的。糧食多的農戶櫃子也多,誰家的糧多就會受到村民們的羨慕和愛戴。這種存糧法,優點是不遭鼠害,缺點還是易受潮引起蟲蛀,必須隔一段時間把櫃裡的存糧再曬一遍,重新儲存。當然也有人家也會放置藥物防蟲,雖說無蟲了,但時間久了的存糧因受潮會有少量變質,影響口感。

    現在市場上賣了一種鐵皮糧倉,圓形,規格大小多樣化,分為三層的和四層的,根據裝糧多少決定大小,在第二層還備有出糧口,非常方便。幾乎每家都有好幾個,所存糧食既不受鼠害,又不回潮遭受蟲害,深受村民們鍾愛。

    地裡的小麥成熟有前有後,到了收穫季節,為了搶天氣,基本上都會同時收割。那麼,有的人家收的麥子比較幹,有的人家收的麥子就比較脹。一般情況下,幹麥子必須曬三到四個大太陽,脹麥子就有可能曬五六個大太陽。所曬麥子要經過幾道風車和篩子去除所有的渣子和雜物,隨便在哪一處捻幾顆麥粒,放到牙齒上試咬,咯嘣一聲爛成很多碎粒,就表明就可以裝糧倉了。裝好後,在麥子上覆蓋塑膠薄膜兩至三層,再蓋上蓋子密封。這樣儲存的小麥既環保,還不受鼠害,更不會回潮黴變起蟲,就是放置一兩年,無論是來年賣掉還是自己食用,都新鮮如初,口感甚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戰式婚姻,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