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著的放牛娃
-
2 # 南瓜報告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若是做了虧心事呢?那估計誰來叫門都會害怕。
之所以沒人告訴康熙皇上“四爺燒了《百官行述》”的事情,是因為滿朝文武基本或多或少都有些“底子”,誰會有勇氣做那個出頭鳥呢?當然不會有。
再者,這天底下,尤其是皇子重臣之間的事情,就沒有康熙不知道的事情。我覺得康熙不僅知道任伯安“撰有”《百官行述》一書,更知道四爺聚齊諸位兄弟和大臣,當著他們的面一把火燒了《百官行述》。
這就像課堂上學生的小動作一樣,你覺得是細微的動作,但在講臺上的老師看來,卻是特別的一目瞭然,與大動作無異。
也就是說,康熙對皇子們內心的想法清楚得很,這其中也包括後來繼承皇位的四爺。其實,四爺一把火燒了《百官行述》也是給康熙看,因為毀掉《百官行述》是大智慧,也是穩定朝廷局面唯一可行的方法。
如果留著《百官行述》,早晚要出大事情,尤其再落入八爺、太子等人手裡,更可能讓朝廷這艘巨輪翻船……
這關鍵又正確的時候,誰會撞南牆一般地去告訴康熙這個他老人家心裡完全有數的事情?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康熙傳位給胤禛,哪位大臣最有可能知道康熙的心思?
- 《雍正王朝》中,佟半朝與康熙叫板,康熙問佟國維“朕也是奸臣嗎”,這是什麼意思?
- 在《雍正王朝》中,你覺得年羹堯給四阿哥胤禛洗腳的那一刻在想些什麼?
-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胤禛在處理百官行述時為什麼自作主張沒有經過康熙?
- 《雍正王朝》裡,為什麼康熙總是挖坑給兒子跳,然後自己又去填?
- 從胤礽轉到胤禛,康熙在確立繼承人上,有怎樣的心理歷程?
- 《雍正王朝》裡大將軍王胤禵要是不受年羹堯糧草牽制,手握重兵會反胤禛即位嗎?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也很優秀,為什麼不被康熙看中呢?
- 《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為何擅自把老八連夜送給康熙的奏摺燒了?
- 《雍正王朝》康熙帝不同意封賞十三阿哥,對胤禛說:做一個真正的孤臣,真正意思是什麼?
《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利用在多部門工作之餘,悄悄記下的筆記,其中記載了幾乎滿朝官員的不法事,可謂緊緊的抓住了所有人的小辮子,是一個具有重大震懾力的核武器。因此,任雖多次犯錯,卻總能東山再起。而任及他的這本書,也因此成為幾位皇子必爭之焦點。畢竟,誰掌握群臣,就掌握了輿論風向,就營造了有利於自己的氛圍。
我們先對群臣作分析。
大致來講,群臣可分三類:一是不小心犯了錯誤,被任抓住把柄的;二是確實貪贓枉法,被抓住把柄的;三是非常乾淨、謹慎,沒有被抓住把柄的。
對第一類人來說,本性還是不錯的,偶爾犯了錯誤,其實並不願一錯再錯。燒了,容易讓其感恩胤禛的好,忘記過去,迷途知返,繼續自己的官場生涯,做個好官。
對第二類人來講,確實因為慾望,有意犯錯,但動不動因此被任伯安勒索,就像脖子上戴了鐐銬,或者多了一位太上皇一樣,換誰都不會不舒服。所以,能除掉任最好,不能,將這堆把柄付之一炬,讓其無憑無據,就不可能再繼續勒索自己。所以,這群人也希望燒掉。
對於第三類,本身乾淨,內心坦蕩,沒什麼可被勒索的。但從私人角度講,自己一些好朋友被勒索,不得不行不法之事,內心其實替他們可惜。從國家、朝廷角度思考,官員的任免權力,只能由皇帝決定,由吏部執行。現在出了"第二吏部",是絕對不允許的,為了國家利益必須剷除。
我們再從皇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有三種選擇。上策,自然是自己擁有,便於隨時震懾別人,使群臣不得不聽自己的話。中策,則是誰都沒得到,我沒有你也沒有。下策,則是被別人得到。所以,上策既然已經不可行,那麼燒掉,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王朝》中,幾兄弟面對火光,笑逐顏開的原因。
從皇帝角度,君權神授,大權獨攬,絕對不允許有其他人分割其權力;此外,留著這個東西,會擾亂官場和官心,讓某位阿哥在競爭中處於明顯優勢,其他阿哥們投鼠忌器,無法自由競爭,這可不是康熙想要的。帝王心術,就是結果出來前,你們誰不知道結果,只能緊緊依靠在皇帝周圍,努力表現,根據皇帝的反映來推測,直到皇帝駕崩那天,才最終水落石出。如果現在就某人一騎絕塵,那就權力制約失衡了,誰還會緊緊依靠皇帝?所以,康熙為什麼打壓老八?就是要形成新的均衡。
綜上所述,無論是皇帝、阿哥,還是群臣,都對任伯安這個東西深惡痛絕,因此燒掉,看似魯莽,其實是皆大歡喜的最優選擇。我相信,胤禛一定讀過曹操燒下屬通袁紹書信,收服人心的故事,一定和鄔思道等幕僚深入盤點過得失,才如此果斷決絕。也正因為此舉,康熙對其大加欣賞,認為其忠恤為國,心胸寬廣,有王者之風,這對其最終繼承皇位,發揮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