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落吾啼
-
2 # 梅里一了
謝邀,創業成敗的比例,大概逃不出巴萊多的二八定律。這個定律是19世紀義大利人巴萊多偶然發現的,那時英華人熱衷創業,滿世界的做生意,可真正賺錢的大概只有20%,他把這種現象透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其他國家的財富和收益模式進行比較,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並且透過數學計算呈現出一種穩定的比例關係,因此稱為二八定律。這個定律可以給創業者一個提示,就是你的專案所創造的價值,能否吸引這個領域財富流向這裡,如果有這個可能,你將是個成功者。
-
3 # 沈坤策劃
我來談談創業成敗!因為我就是一個創業兩次失敗,第三次再創業才獲得成功的!因為職業關係,我與工商局一個朋友保持者友好關係,他告訴我一個特別有趣的數字:每天將近2萬個人在註冊成立公司,但同時又有超過3萬人申請歇業或者登出營業執照,這個數字給你什麼想象?
這些都不是官方數字,但具一次北京以為創業研究專家的ppt上的數字顯示:創業失敗與成功的比例幾乎接近90%-10%,也就是說,90%的創業者面臨失敗,僅有10%是幸運兒。這個數字到底正確不正確,我們不去細究。光看看那些著名的創業人士譬如賈躍亭、羅永浩、王欣、王思聰等。你覺得,你的能力比他們都強嗎?而他們都是失敗者。
所以,如果你想創業,就必須具備一項能力:那就是超強的思維能力,擁有這個能力,你就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商機,你就能融到資金,你就能熟練駕馭專案。如果不具備這個能力,最好不要創業!
-
4 # 紙老虎刀叨忉忉
我們正在路上。
15年進去的創業者,失敗機率比較高。我就有好幾個同學,那時候進入了各種創業領域,有一部分是失敗的,欠了一些債,有一部分是成功的,如今已經在上規模。但是更多的是兩者之間的狀態:創業不是隻有失敗和成功,還有一種逡巡不前的。他們集中在傳統行業,每年10月隨著雙十一之前商家的備貨浪潮,或者靠春夏秋冬對於傳統輕紡產品的季節性需求,他們上一下舞臺,賺一筆,然後全年繼續蟄伏。
當然,我們不能片面的說,我身邊的情況,就是主要情況。實際上還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網際網路時代,註定我們的喜好變化很快,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一個抖音爆款,一個產品進貨出貨差價十倍,賺上一筆的也大有人在。
而在創業年份上,我看到大多數成功的經營者集中在2010年,2007年,2000年前後的國企改革。再往前,當年我是建築小職員,知道很多建築老闆從下海潮也就是90年代初開始,他們成功的機率很高。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這幾年和很多人認為的不一樣,其實創業難題是在90年代下海的那一代,他們按道理應該小有積蓄,但是風險很大,從中產滑落,也就是樓市、股市、P2P走一圈的事(我以前的建築公司老闆組團去澳門,在紙醉金迷中團滅,我至今依然覺得可惜,他們都是人才,為什麼會迷失在那裡,不知道)。反而是現在的年輕人,雖然也沾染了一些PPT融資的習氣,不過從2017年之後,經濟現實讓大家都踏實多了。這幾年,重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多了起來。
經濟冷一點不是壞事,有時候能夠讓人更加踏實。
我就說我的感受,還在路上的人,也就是如是說說,並沒有統計意義上的資料支援。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要90%和10%的比例吧。
在這個年代,創業已經不再是香餑餑。無論什麼行業,規則越來越完善,條條框框越來越多。其實無論各種新聞看到訊息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創業失敗者比比皆是。缺乏敏銳目光是一方面,沒有專業管理知識也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客戶面對的是多重選擇。這讓從0開始的創業者很難成長起來。
我從事的是生產行業。有種感覺,近些年,國家有意完善各種規矩,財政方面也刻意控制,從而導致行業內許多小公司倒閉退出,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大公司幾家獨大,不過有個好處,就是這些大公司無論從產品品質或者公司管理方面,要專業的多。所以這也算一個好事,
所以,在沒有足夠的遠瞻能力和足夠的資本前,建議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