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豆子該你了

    1、表現出瀟灑的樣子。

    2、給人一種放縱輕鬆的感覺。

    3、影視劇跟現實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4、不同地方人文及習慣不同。

    5、影視劇有時要呈現出酒足飯飽的樣子,所以比較誇張。

    6、即使是真的,古代教育和資訊普及程度沒有現代發達,所以古人所接收到愛護糧食的教育也不同,所以會有浪費情況也屬於正常現象。

    7、有些影視劇需要藉助這樣的情況來反映出編劇及作者的某種觀點,跟浪費不可相提並論。

  • 2 # 北都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釀酒的發展過程。

    分為兩個階段:發酵釀酒、蒸餾釀酒。

    蒸餾釀酒和我們現代的釀酒方式大差不差,不再贅述。

    發酵釀酒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農村人還能瞭解一點,就是我們平常將剩飯和酵母攪拌放置幾天發酵而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醪糟”。發酵釀造而成的酒濃度較低,所以影視劇裡面人物都是大口喝酒的場景還是有一些根據的。

    釀酒方式的分水嶺是在元朝。

    我們知道元朝是北方的少數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由於北方嚴寒的氣候條件,北方的少數民族就發展出了烈度比較高的蒸餾釀酒法。生產高濃度的烈酒來抵抗嚴寒。元朝統一全國後將這種方式的釀酒帶入了中原地區。蒸餾釀酒方式才逐漸推廣開來。而蒸餾這樣奢侈的釀酒方式所得酒水的價格不用多說。

    中國古代至元朝以前,大多是透過發酵的方式來釀酒。

    由於當時生產力的限制,交完租和各種稅後都不能剩下多少糧食的情況下,怎麼會有多餘的糧食拿去釀酒。富戶和地主還能夠有多餘的糧食拿去釀酒,但是他們在整個社會所佔的比例不算高,所以飲酒也就不是社會普遍的消費習慣。

    在各個朝代,由於要維持社會民生的穩定,對於釀酒也有不同的法令來規範和限制。

    大概有三種類型的法令:

    第一,政府壟斷酒的生產和買賣。

    第二,由官方徵稅的釀造和買賣。

    第三,災荒和戰亂導致的糧食緊缺,不允許民間釀酒和買賣。

    結合當時的法令和社會生產環境來看,酒水都不會是一種廉價的生活消費品。

    唐朝王維的《少年行四首》有詩云"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按唐朝的量制換算成現在的量制:

    1鬥=4斤;

    十千(10兩)=428克。

    我查了一下2019年16日的銀價3.96/g,也就是說一斤酒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423元。400多塊的酒就是放到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沒喝過吧。

    我們古代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產量和現在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說,銀的價值在過去更高,大家也不會有意見吧?

    古詩中還有很多描寫酒價的詩句我們就不去對比了,我們就再用唐朝李白的《將進酒》分析一下。我們大家都學過“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況且需要拿出很珍貴的寶馬去換得美酒,當然這裡是隱喻,但是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喝點好酒都要拿出家財去交換,那生活在底層的普通百姓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酒水對古代生活在底層的百姓來說還是算比較奢侈的商品,那麼即使是偶爾喝上一次也是小心翼翼的進行品嚐,哪會像電視上那樣淌灑出來。電視劇裡面主要是由於刻畫人物江湖豪氣的需要。

    結論:古代的酒水根本就不便宜。

  • 3 # 刀客203

    影視劇的東西,千萬不要當成歷史!看看解個悶就行!

    許多類似的鏡頭,無非是在向觀眾傳達一個概念:要不是這些人生性豁達,要不就是紀律鬆散!總之,這樣子的做法應該是導演,想表達出當時某種環境下的某種情緒,而只有透過這種倒酒手法才能更具體,更細緻的表達出來,呈現給觀眾!所以,影視劇,不是歷史紀錄片,不要什麼都當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根明星王寶強,奮鬥多年,是如何走向人生巔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