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菌
-
2 # 邏輯文史游
提到乾隆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吧,近年來受狗血劇的影響,讓我們對歷史人物有些誤解,整個清朝小編我最佩服三位皇帝,順治能看破紅塵放棄一切試問古今有幾個皇帝能做到,康熙能把千瘡百孔的江山分崩離析的人心治理的井井有條,還有就是乾隆的不要臉精神,自封十全老人、孤獨老人。
乾隆愛好旅遊(六次下江南);愛好養生(有他的養生經,十常四勿);野史稱他喜歡熟女;博學,他愛好字畫;而且還是一個熱愛文學的有痔青年,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弘曆的畫作。
這特麼畫的叫什麼玩意兒!
這應該是藝術界的逗13吧,為了彰顯自己的文化底蘊,就以“彈幕”形式不停在各類古書畫上題詞、蓋御寶,破壞了不少歷代書畫的美感。
你知道,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是誰嗎?李白、杜甫,白居易?? NO!NO!NO!他就是大清CEO乾隆皇帝,號稱詩中皇帝,那你到底是有多少自封的稱號呢,而寫了一輩子詩的詩中皇帝,創作水平還停留在小學生水平,一生寫詩超過4萬首,這是什麼概念呢,《全唐詩》收錄了唐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也才48000多首而已,你熟知的幾位唐代大咔更是連乾隆的尾燈都看不見,如果那時候有網際網路,乾隆絕對算是個刷屏大V。而乾隆也就一首能拿出檯面的詩,收錄在小學課本中,大部分都是打油詩。那麼乾隆愛寫詩愛到什麼地步呢,
有事寫,閒著沒事寫,站著寫,坐著寫,吃個黃瓜寫首詩,上個茅房也要寫。
唯一入選教材的詩叫《詠花》,請看下面的詩。
一朵兩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飛入草叢都不見。
再看著名的黃瓜詩: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乾隆皇帝真牛逼,就差兩歲九十一。
兩歲兩歲真可惜,堅持兩年更牛逼。
乾隆本就高傲頗有自信的一位皇帝,這些打油詩被群臣拼命讚美,更助長了皇帝對詩詞的熱衷,因而走火入魔。
雖說這些詩有數量沒質量,但是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乾隆做到了,不可否認,乾隆帝即便不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皇帝,但也絕對是最勤奮的詩人皇帝。畢竟乾隆帝作為一個業餘的詩人,卻能在做好皇帝之餘,堅持每天做幾首詩,以一己之力,詩作數量與流傳下來的全唐詩相仿,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
-
3 # 孤獨驛站
乾隆稱皇正是清朝昌盛時期,執政期間曾多次暢遊大江南北,最多的地方就是江南,在此過程中不免舞文弄墨,吟詩作畫是少不了的,況且其本身還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只可惜身在宮庭的他只能在他那個有限圈子裡所見,所聞,所經歷的感覺,很難激發來自靈魂內心深處的共嗚,使得雖有詩作近四萬首,而其中能流傳下來的被人們能記住的寥寥無已。這其中還不乏由他的下屬按照他的詩意炮製出來的詩作,自然沒有詩情畫意,充其量只是韻平字正罷了,正因如此,乾隆的數萬首《御詩》,經過漫長曆史歲月,逐漸被人們所忘記,更何談能編入教學課本。
-
4 # 馮暮農
不能說乾隆的詩寫得不好,應該說有不少好詩,但是寫得比他好的而我們從沒在課本上看到的還有很多很多。作為教材出現的古詩必須具有以下特徵:1、良好的價值觀體現,比如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提倡熱愛大自然、個人奮進,描寫祖國大好風光等等。2、作者在歷史上的口碑好,沒有歷史汙點。3、文字相對簡明扼要不能太過複雜。4、詩歌的藝術價值要高,在同時代中具有廣泛的傳播性。5、詩歌的內容具有階級性,能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應該是旗幟鮮明的,文藝為政治服務,我們都生長在紅旗下。
回覆列表
乾隆的詩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量大不精”。
也就是數量確實很多,算是中國古代留下詩作最多的皇帝,他作詩不僅作在紙上,還寫在各種各樣、被他喜愛的一切文物上。
而且乾隆的詩,誰也不敢說不好,所以他自己得不到進步,詩寫的白話文沒什麼區別。
粘一首他的詩大家體會一下
“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無魚非水德,無徒勢雲孤。魚豈離於水,潛淵轉江湖,人豈離於世,適將他有圖。知一貴知二,通變乃達常,不逆復不億,抑亦先覺良。吹芋三百人,隱笑齊宣王。”
意境基本上沒有,辭藻也不見修飾的痕跡,至於平仄,押韻什麼的,我自己也一知半解,就不說了。但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乾隆的詩很多韻都不對。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這個可能更大白話了,完全沒有意境,說實話,要是詩都這樣寫的話,大家都是詩人了。
其實,愛寫幾句詩,沒什麼,但是你要往對的地方寫啊!你們知道文博圈裡的人最恨哪個古人麼?答案是乾隆。
為什麼?因為乾隆在很多珍貴的文物上都寫了他那不能被稱之為時的詩。
也有好多文物因為乾隆的手,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