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元文學教育

    其實,我覺得不需要回避和智慧回答,直接用現象告訴他就可以了。生老病死是常態,生命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也是一茬一茬的收割。春天,帶孩子去大自然裡感受新生命的開始,秋天帶孩子看滿地黃葉,告訴他生命有開始,就有結束,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現象。這樣孩子很容易接受的。

    還有帶孩子坐一次公交車,從起點坐到終點站,有上車就有下車。上車是生命的開始,下車是生命的結束。這樣也容易理解。

    孩子三四歲最容易問生死問題,包括問家長會不會死,什麼時候死,怎麼死的,為什麼會死?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所以用現象告訴他就可以了。希望這樣回答對你有用。

  • 2 # 小學數學趙老師

    智慧的和孩子談論死亡,是為了讓孩子更加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懼怕死亡好好的活著。

    死亡其實是個好難的題目,也許我們成人都不一定能正確的看待死亡。我覺得對於孩子,更需要有智慧的講。

    一般孩子容易接受故事引導,所以第一個方式就是講故事。如果是真實的故事可能會更好。比如,我給我兒子講我外公去世的事情。從小時候外公帶我玩耍,到上學時外公給我買玩具,各種美好的記憶,結合孩子可以理解的事去說,讓孩子感知這個人的存在。再講外公因病去世的情形,到現在再也不能看到外公,從這個世界消失。他留下了很多痕跡,更多的是愛。

    第二種方式是看小動物這些有生命的東西死亡。感受死亡讓生命體徵的變化。

    最後一定要給孩子講珍惜生命,越早越好。可以看一些遇到各樣困難還頑強的活著的人,還有自然界像石頭縫裡生存的小草等這些生命力旺盛的生物。想起有的非常任性的孩子,拿死亡威脅大人,其實就是不知道死亡是多麼嚴重的事,不知道生命是多麼的美好!

  • 3 # 素秋慈

    這個問題特別好,死亡素來為人們所避諱,覺得談論這件事都是不吉利的,然而,讀過哲學的人都明白,只有正視死亡的存在,才會獲得更加深刻的人生價值。

    死亡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有限,因而學會珍惜擁有。因為其必然發生,也讓我們對生命有著深深的敬畏。

    那麼,怎麼智慧地和孩子談論死亡呢?筆者有如下方式,可以參考:

    一 運用具象的事物,生動地比喻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我們的身邊隨時都在經歷“死亡”這件事。

    葉子在樹枝上的時候,是生命;當葉子掉落的時候,就是死亡;

    花兒在枝頭綻放時,是生命;當花瓣零落一地的時候,就是死亡;

    一個聲音出現,然後消失,也是一種生髮和消亡;

    一個念頭生出,一個念頭消失,也是生滅;

    頭髮每天都在掉,也在失去生命……

    細細盤點,周圍慢慢逝去的事物還少嗎?每一種不可逆的消失,就是死亡。

    二 接受必然的失去,才懂擁有的珍貴

    很多東西,必然都會失去:好像青春、美貌、健康的體魄,乃至生命;正因為必然的失去,這一切才顯得格外美好,讓人愈加珍惜。

    當我們沒有經歷過至親離世的時候,都會覺得父母是久遠的,直到他們離去的那個當下,我們才會明白,原來一直在自欺欺人——沒有什麼不可失去,所以,擁有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珍惜。

    不懂珍惜的人們,總會留下太多遺憾。

    於是,當我們要去教育孩子時,“死亡”這件遲早必然發生的事,他們有絕對的知情權。

    在明白必然會失去之後,他們才會更合理地對當下做出選擇,避免過多遺憾。

    所以,我們不要把死亡看得那麼驚悚,不敢讓孩子瞭解。只需要客觀看待這件事,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必然,毫無忌諱的必要。

    越早了解事實,就越能坦然地面對。

    孩子的接受能力,遠超過我們大人的想象。不要去威脅他,恐嚇他,只需要平實地、坦然地告知他,就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塊錢組一個最強球隊,你怎麼選?